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伏貼後起水泡奇癢怎麼回事

三伏貼後起水泡奇癢怎麼回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4 03:14:35

三伏貼後起水泡奇癢怎麼回事(貼了三伏貼出現瘙癢)1

  三伏貼初伏貼貼敷過後,有一些人陸續出現了瘙癢、潮紅、起水泡等情況,醫生說,這是藥物起效的表現。但也有個别人貼敷時間過長,出現了大水泡甚至血泡。這該怎麼辦?“中伏”和“末伏”貼敷即将到來,一起來看看醫生的叮囑吧。

  文/記者 白麗

  通訊員 倪晶瑩

  漫畫/小牛

  【病例】

  貼敷超過兩小時 穴位“長”出大血泡

  上周六,是今年三伏貼“初伏”貼開貼的日子。李女士一大早就趕去醫院排隊貼敷了。

  貼敷時,護士叮囑說貼兩小時就可以取下。但李女士發現今年的藥貼貼敷牢靠,膠帶質量也好,并不像往年一樣會提早脫落,尤其是兩小時到了她并沒有不舒服的反應。于是多貼了将近兩個小時。沒想到這下糟了。從下午開始,李女士膝蓋附近貼敷處便出現潮紅、輕微灼痛和瘙癢的情況,因為可以忍受她就沒有理會。

  到了第二天早上,貼敷處開始冒出淺黃色的小水泡,到下午變成大水泡,而且逐漸變紅成了血泡。她趕緊打了醫院的咨詢電話,到夜診室作了處理。

  【醫囑】

  貼敷有時間限制 潮紅瘙癢小水泡為“正常”

  針對李女士的情況,市中醫院針灸科一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張衛說,針對三伏貼,為充分體現中醫治療“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思想,醫院每年都要組織專家團隊結合當年的天氣情況和三伏氣運,對藥方進行适當調整,對貼敷的人群、注意事項等都有特别的提醒,醫護人員在貼敷時也會叮囑到位。比如:

  貼藥時長:藥膏貼上後局部皮膚會有灼熱感及瘙癢,為正常反應。一般過兩個小時後把藥膏取下。初次貼藥者、皮膚敏感者及小兒,可在半小時至1小時有灼熱感後及時取下。如果皮膚已潮紅,說明藥物已起效。

  正常反應及副作用:取下藥餅後局部皮膚出現紅暈,若在數小時後或第二天出現小水泡或皮膚瘙癢為正常現象;不要在局部摩擦,數天後可自行消退;皮膚瘙癢可持續數日甚至數十天;貼藥後遺留色素沉着,也屬于正常現象。

  張衛說,李女士出現較大水泡甚至血泡,可到相應科室由醫護人員進行處理。可用安爾碘消毒後,刺破水泡吸出泡液,保留泡皮,再塗上安爾碘,待幹後塗上燒傷膏(濕潤燒傷膏),用紗布适當包紮,每日換藥2次,注意起泡處保持幹燥。

  【提醒】

  三伏貼雖好 這些人不宜貼敷

  張衛說,三伏貼雖好,但也不是萬能,它有禁忌人群和飲食禁忌。

  不宜人群有:孕婦;處于疾病發作期(如發燒、咳血)的患者;對藥物過敏者;長有疱、疖或有皮膚破損者; 患嚴重皮膚病;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短時間貼敷會大量起泡者;瘢痕體質者。

  如何讓三伏貼療效更好?張衛說,貼敷期間,慎食辛辣、海鮮、羊肉、蘑菇等發物;最好以三年為一個療程,病程長的患者可适當延長療程;貼敷後,應避免太陽暴曬、空調冷氣直吹;四個小時内不要洗澡或接觸涼水。

  【鍊接】

  飲食調理5項注意

  三伏天,如何進行飲食調理?中醫院針灸康複科副主任醫師金海鵬介紹了以下養生方法:

  ①注意祛除濕氣,可多食用薏米、紅豆、綠豆等;

  ②避開冰冷食物。三伏天吃冰凍食物,容易刺激腸道誘發腸胃疾病,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

  ③開胃為主。高溫天氣胃口不開,可選擇苦瓜、苦菜、山楂、話梅等食物調節口味,也可選擇山藥、蓮藕、木耳等健脾益氣養陰;

  ④多食甘涼。調理身體的同時幫助身體排出濕熱;

  ⑤注意補氣去火。三伏天的炎熱内應于人體,很多人會出現上火症狀,如口腔潰瘍、牙龈腫痛、痤瘡等,可适當選擇苦瓜、西紅柿、鴨肉等補氣去火的食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