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我——
可愛智慧的孫愈老師來給大家上課!
今天我們的詩詞課要講的是:
《鳥鳴澗》
快快搬來小闆凳!
我們上課啦!
鳥鳴澗
【唐】 王維
rén xián guì huā luò
人閑桂花落,
yè jìng chūn shān kōng
夜靜春山空。
yuè chū jīng shān niǎo
月出驚山鳥,
shí míng chūn jiàn zhōng
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孫愈老師來給大家解釋解釋: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甯靜幽美。
第一二句意思是:山澗很少有人活動,隻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谧,春日的山谷空空蕩蕩。
第三四句意思是:月亮升起驚動了栖息在山中的鳥,在這春天的溪澗中,鳥兒不時地高飛鳴叫。
那麼今天有什麼故事要講給大家聽呢?春日,随着夜幕的降臨,喧鬧的世界漸漸地靜了下來。白日忙碌的人們也已經清閑下來。什麼聲音也沒有,隻聽到桂花簌簌落地聲,對面的山在皎潔月光的籠罩下,在這甯靜的夜晚,遠遠地隻能看清山的輪廓,顯得格外朦胧,還帶幾分神秘,好像離我們遠了,也變得空曠了。已經進入夢想的鳥兒被月光驚醒,以為白天來臨,都紛紛地在山谷中飛來飛去,叫聲在山谷久久地回蕩。
那麼這首詩應該如何來欣賞呢?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谧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着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
那今天我們能夠從這首詩裡學到什麼呢?小朋友們在考試中會遇到這樣一道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呢?答案是:以動襯靜。”
好啦!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的詩詞課就上到這裡啦,同學們要好好複習哦!要記得和我們的爸爸媽媽、小夥伴們分享今天的學習成果哦!
還要記住,對詩詞、口才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添加公衆賬号【少年說詩詞】,每天和我們一起讀古詩、練口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