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曾經的影視劇百花齊放,什麼都敢拍,而現在的劇越拍越無聊,越來越局限。匪夷所思的審核機制,和各方的“自我閹割”,已經出現了影視劇不敢碰的5大禁忌詞,一個比一個離譜。
一、衛生巾
衛生巾,是廣大女性的日常用品,也是必需品。但難以想象,現在一部女性題材的劇裡,“衛生巾”竟然成了不敢說的敏感詞彙,被全部改成“卸妝棉”。
這部标榜女性題材的《她們的名字》裡,有一段劇情是要推廣産品,至于這個産品是什麼?相信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這是衛生巾。可劇裡偏要指鹿為馬,說這一大包日用夜用的,是化妝棉。
其實這也不是編劇和劇組的鍋。畢竟要省事,在拍攝時就不可能拿衛生巾當道具,還給産品近景鏡頭。各種台詞和角色反應,也表明劇本裡寫的就是賣衛生巾。
而且看得出,演員說的嘴型也都是衛生巾,為什麼要硬改成“卸妝棉”,明顯是後期過審沒過改的。
一個改動,讓衛生巾成了不能說的詞。彈幕裡的觀衆都炸了,想不通為什麼衛生巾、衛生棉不能說,同樣是棉花做的,難道說成是卸妝棉就高一等?
明明半年前的《開端》還能無所顧忌,怎麼半年後“衛生巾”變化成了影視劇禁忌詞彙?
其實不光是這一部電視劇,之前的印度電影《pad man(衛生巾),在引進中國後,不僅改名為《印度合夥人》,海報上那個衛生巾也被替換成了A4紙。
有網友也想起,日漫《石之海》的中譯版本,還把衛生巾翻譯成衛生紙。
最近,有關#高鐵該不該售賣衛生巾#的話題吵翻了天,現在又看見影視劇裡“消失”的衛生巾,真是離譜又可笑。
說到底,衛生巾不過是一個日常用品,而不該是被生活灌輸羞恥、被影視劇避諱的詞語。
二、月經
跟“衛生巾”一樣,被影視劇刻意規避的女性詞語,還有“月經”。與女生生理期相關的情節,都得打碼、删減。
2019年的爆劇《想見你》裡,男女主确認關系在一起後,台版原台詞裡有男主岔開話題提到今天也是女生生理期第一天:
原台詞甚至沒有明說是來“月經、大姨媽”的第一天,“那個”來指代。盡管隐晦至此,引進内地後,各大視頻平台還是直接剪掉了這句話。
月經兩個字,好像燙嘴,就算有沒被删減的相關劇情,劇裡也會用其他詞彙替代。比如《以家人之名》裡,它倒是沒有避諱最小的妹妹第一次來月經的劇情,但是在上映時,也硬生生的把“月經”改成了“例假”。
美劇《老友記》,引進内地後,将月經改成了青春期。原本第一章叫first period——我的月經初潮,卻被翻譯成了“我的青春期”。
角色台詞裡的“the period”(特殊指代就是月經),也被這翻譯成了說說你的青春期。
突如其來的變動,導緻另一個角色的下一句接話都變得匪夷所思。
“月經”難道不是每位女性都必經曆的生理現象嗎?很難啟齒?為了讓青少年有正确良好的性教育,“月經”是初中生的生物教材都标明的詞彙,但是這個詞卻不能出現在電視劇裡,好可笑。
有網友說,現在的國産劇現狀就是,不可以提月經,但是可以侮辱月經。張翰的《東八區的先生們》再度貢獻惡心神句:
三、匪
可能我不說,大家都沒注意到,“匪”字也不能在電視劇裡随便出現了。
最近開播的新劇《請君》,女主本是個占山為王的土匪頭子,可全劇基本沒提到“匪”這個字。李沁說出的口型明顯是“土匪”,後期配音和字幕卻改成了“寨主”。
為了規避這個“匪”字,裡面出現經常口型不對的情況,明明口型說的是“土匪”,後期配音改詞,要不用當家的掩蓋,要不用寨主指代。
之前趙麗穎主演的《有翡》,也不敢提這個字。要知道這劇的原著叫《有匪》。拍成劇後就從江湖氣概的匪,改成了珠光翡氣翡。
其實原著裡的“匪”字是有深意的,不僅取自“有匪君子”,還指代了主角團的身份: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匪徒,而是被僞帝污名化成一個土匪窩。
原文裡也點明:“哪怕頭頂着一個‘匪’字,身上流的也是英雄的血”。可以說這一個匪字,也是俠義的诠釋。
有匪的匪,往小了說是指占山為王的周翡外公,往大了說指的是衆多的江湖人士的俠氣匪氣。可這個字,在劇裡卻不能用了,開篇介紹吧背景時,也隻是說建了一個山寨......
一個不能提的“匪”字,直接改變了原作的靈魂,也怪不得原著粉看不下去了。
接下來待播的影視劇裡,熱巴的《安樂傳》人設也是女土匪,不知道這次又會改成什麼。
四、鬼
所謂建國之後不能成精,就連鬼怪都成了影視劇不能說的詞。所以《陳情令》魏無羨修的鬼道變成了詭道,吹笛驅屍變成了詭道傀儡。
所以《鎮魂》裡兩位主角的“人鬼殊途”,變成了外來物種設定,地府也變成了地星。
所以楊洋主演的《全職高手》,遊戲招式“二鬼拍陣”變成了“二詭拍陣”。但這樣的改動又有什麼意義呢?
以前的影視劇像《聊齋》的都很多,現在連鬼這個字都不讓提了,拍個鬼片最後都的說是心裡幻想。就連像《開端》這樣的劇裡,“鬼打牆”也不能說。
李詩情在一輛公交車上,經曆了一次次鬼打牆似的循環,當她在病床上說出自己感受時,卻被後期強行改詞。明明口型是“我遇到了鬼打牆”,結果後期配音硬改成了“夢中夢”。難道是鬼打牆是唯心主義不符合社會價值觀?
不光是現代劇,連仙俠劇都不能有鬼了。《沉香如屑》裡的人間劇情很精彩,原著裡有去娘娘墓尋寶,去沈莊除鬼,但當電視劇播出時,一個“鬼”字都沒有出現。
其實劇裡的夜忘川也就是地府,不過現在不能有鬼、有地府,所以才換了一個說法。
“鬼”這個詞也不是不能出現,但一定要在否定語境下說出。比如“鬼神之說隻是無稽之談”,可編劇有沒有考慮過,說這話的女主就是個神仙呢?
五、巫魔
仙俠劇本就是幻想出來的題材,如今限制詞是越來越多了。仙俠劇何止不能出現“鬼”,連“巫”“魔”都不能說了,必須用其他詞替代。
魔,不能提了。所以《蒼蘭訣》裡的魔族,改成了月族,男主魔尊的身份也跟着變成了月尊。
女主稱呼男主東方青蒼的“大魔頭”,也改成了“大木頭”。好家夥,直接讓人物設定都走偏了......
“巫”,也不能出現了。所以女主在原著裡的原名“巫瑤”,也順應審核,改成了息芸。
這些影視劇不敢提的5大詞彙,兩個是曆史傳統(月經、衛生巾),三個是新規新定(匪、鬼、巫魔)。以前我們還能看見《仙劍三》裡的魔尊重樓、《聊齋》裡的鬼怪、林正英的僵屍片,現在卻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禁忌詞。
女性相關被捂嘴、三緘其口,匪不能明說、鬼不能出現、妖變外星人,現在連魔和巫都不能出現了,下一個被影視劇“除名”的詞彙,又會是什麼呢?我們觀衆還能看點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