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新高考選科走班系統

新高考選科走班系統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5 05:07:21

課程改革是為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進入21世紀,我們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從2004年開始,頒布了新的課程方案,課程分為必修與選修。2018年第二輪課改開始,最大的變化就是提出了“學習任務群”,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其次就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水平描述”,給教、學、考提供了五個級别的參照。新的課改進一步明确了中小學教育的課程目标、學科素養,強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今年的教師培訓已進入了課改的深水區,要求廣大教師積極研發學科或跨學科的大概念,以更好地開展大概念教學或大任務教學。

然而,無論課程如何變化,我們發現社會更關注學生分流的問題,即中考分流與高考分流。按照原方案,中考後普職比要達到1:1,結果這個方案遭到很多家長反對,其理由是初中孩子尚小,不懂事,分流過早。很多地方也限于客觀條件,普通高中的錄取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這也迎合了家長的心理需要。但從普通高中教師的角度看,很多學生學習學術型課程的确吃力,與其在普通高中無助或折騰三年,不如到職業高中或技校學習應用型課程。當然,職高或技校的教學質量也需要進一步提高,以赢得家長與學生的心。

現在有兩個問題是要注意的。第一,各個學校的教師人數是相對穩定的,他們要生存,沒有學生不行;第二,學生升學要通過宏觀調控按比例招生。在生存面前,是犧牲教師利益還是犧牲學生利益?大多數人可能主張犧牲教師利益。教師要能進能出,在事業編制與靈活就業之間搭建一個橋梁。這就涉及到個人社會保險費用與養老金的支付與轉移問題。政府在這方面是有作為的。其次,國家要建立各級各類教師人才庫,運用市場調節杠杆,有效調控教師的流動與增減。

在學生升學乃至就業的宏觀調控上,政府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規劃好比例,包括文理、學曆、性别等比例。首先,地方根據各自條件設定普職比例,實行中考分流。政府嚴禁校外培訓機構違規開展文化補習活動是應該的。然後,進入普高的學生按照“1 2 3”的方案進行分班考試。“1”指語文,“2”指“數學、物理”或“政治、曆史”。分班考試就是讓學生選擇“數學 物理”或“政治 曆史”考試,高分優選。“數學 物理”班的學生占同一年級總數的70%,“政治 曆史”班的學生占同一年級總數的30%,根據兩科的總分排名,多退少補。分班之後,“3”指“數學 物理”班的學生在“政治、曆史、地理、化學、生物、外語”中選擇三個高考科目,“政治 曆史”班的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外語”中選擇三個高考科目。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實行走班制教學。分班考試的時間不能早于高一下學期。

相應地,高校也可以分别按70%、30%的比例錄取“數學 物理”類、“政治 曆史”類考生。在每一類錄取生中,本科與專科的比例可為60%、40%。職業教育包括本科、專科、中專三個級别。在這兩類大學生中,學習學術型課程的都隻有30%。

以某省中考生50萬人為例:

新高考選科走班系統(普通高中分班考試與高考選科)1

高考包括普通高考、技能高考。在高考制度設計上,技能高考能讓部分優秀職高生或技校生進入本科院校,學習職業類本科專業,從而彌補了他們中考分流的遺憾,以後還可以攻讀研究生學位。

在課程設置上,小學階段開設了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思想品德、體育、勞動、藝術等課程,有的學校還開設了信息技術、安全與健康、法律、傳統文化等課程。初中階段開設了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曆史、地理等文化課程,體育與健康、藝術、傳統文化、信息技術、勞動等課程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中階段,采用“1 2 3”高考選科方案,語文的地位大大提高,數學、外語進入高考選修科目,9門文化類課程與體育課程的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分學段進行,合格者獲得單科結業證書,各科學分、單科結業證書與高中畢業證書挂鈎,高中畢業證書與高校學生學籍注冊挂鈎,而信息技術、藝術、勞動、法律、傳統文化等課程學而不考,或隻進行表現性評價,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挂鈎,進入學生高考檔案。語文、首選科目(兩門)計原始分,高考選科(三門)采用賦分制。

普通高中選科:

新高考選科走班系統(普通高中分班考試與高考選科)2

“1 2 3”高考選科方案比“3 3”方案、“3 1 2”方案更合理。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英語的要求并不高,社會不需要每個學生都去系統深入地學習。“3 1 2”方案中,物理與曆史不可以同選,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而在“1 2 3”方案中,一個數理類學生選擇了政治、曆史、外語,他無疑就選擇了将來考研的道路,希望進一步深造;另一個數理類學生選擇了政治、曆史、地理,可想而知,這個學生的政治、曆史兩門學得也不好,在分班考試中沒有進入同一年級政史類學生的前30%,不得已才進了數理類班,成了陪跑者。

普通高中的文化課程屬學術型課程,普通高中本質上是為高校學術型專業輸送後備人才的。控制數理類、政史類學生的比例是為了把真正對所選科目有興趣的學生納入競賽軌道,而那些興趣不集中或長處不明顯的學生就成了陪跑者。這也是職業高中需要增多、提質的深層原因。事實證明,在社會的每一個領域,專業核心知識與關鍵技術總是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更多的人隻是普通勞動者。從這個意義上講,學術型課程就是培養知識型社會精英或學者的,我們對廣大的陪跑者要寬容,鼓勵、引導他們生活得有個性、開心,遵紀守法,有一定的常識和學習力,有立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當然,職業教育、應用型課程也可培養技術型社會精英或專家,誰能說當初的陪跑者就成不了社會精英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