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釣友喜歡夜釣,有時候是沒有時間白天釣魚,有時候覺得晚上夜釣魚情比較好,選擇在晚上夜釣,但是晚上釣魚經常碰到蝙蝠。它們會在頭頂盤旋,在燈光處捕食,但是它們并沒有害處,也不會主動攻擊人們。
一、怎麼會碰到蝙蝠晚上釣魚由于光線比較差,需要照明輔助設施觀看浮漂,或者上餌。但是照明設置能夠吸引大量的昆蟲。
尤其是溫度高的季節,昆蟲更多,昆蟲有趨光性它們在燈光附近活動,而昆蟲的到來就會吸引蝙蝠來捕食昆蟲。
特别在一些山區水庫,或者郊外釣魚,蝙蝠總會在頭頂盤旋,在頭頂上方飛來飛去捕捉燈光下的飛蟲。
有些釣友會把魚竿驅趕它們,甚至敲它們,最好不要這麼做,盡量不要接觸它們,防止不不要的麻煩。
蝙蝠是唯一能夠飛行的獸類,夜行性,雖說沒有翅膀,但是它的飛行本領和鳥類差不多。夜行性,喜歡在夜晚出動捕食。
蝙蝠食性相比較廣,有些種類愛吃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絕大多數蝙蝠靠捕食昆蟲為生。
蝙蝠有冬眠習慣,在樹洞、岩壁縫隙、屋檐下等隐蔽處越冬,冬眠的時候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體溫和環境溫度一樣。
有些蝙蝠有遷徙的習性,遷徙到溫暖的地區,有時候需要飛行數千公裡。不遷徙的蝙蝠一般有冬眠的習性。
蝙蝠細胞很耐熱,在40℃的體溫下仍然能保持相當穩定的狀态,這麼高的溫度意志了病毒的複制,但是這意味着其他動物感染蝙蝠體内的病毒後,可能無法産生抵抗力。
1994 年,澳大利亞亨德拉鎮的一個賽馬場爆發了一場疫情,死了14匹賽馬和1個人。導緻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稱為亨德拉病毒,被懷疑來自蝙蝠。
在調查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中央狐蝠、灰頭狐蝠、小紅狐蝠、眼鏡狐蝠等4種狐蝠體内存在亨德拉病毒的抗體。雖然沒有發現這種病毒從狐蝠直接傳播給馬。但是實驗室研究表明,有可能是馬食用的牧草,或者食用了狐蝠吃剩的果實而被感染,人則通過接觸馬感染。
亨德拉病毒的“近親”尼帕病毒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之一,被列為生物安全4級病原。尼帕病毒最初在1998年到1999年間暴發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感染豬群和豬農,276人被感染,其中105人死亡。
由于尼帕病毒與亨德拉的親緣關系,蝙蝠成為第一個懷疑目标。馬來西亞蝙蝠種類很多,有13種食果蝙蝠和60多種食蟲蝙蝠,研究證實,有4種食果蝙蝠和1種食蟲蝙蝠體内有尼帕病毒的抗體。2004年孟加拉國中部也暴發了尼帕疫情,感染者病死率高達75%,“兇手”也是蝙蝠。
蝙蝠幾乎不會患癌症,并且壽命很長,壽命最長的小棕蝠能存活超過35年,絕大多數的品種壽命也都在10年以上,相比之下,同等體型的齧齒類大約隻有2年的壽命。
晚上經常看到蝙蝠在夜空中飛翔,或者在路燈下捕食,不要打擾去它們,咱們互不侵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