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琅琊山
喵一下,本詩題目《滁州西澗》,意思是滁州城西山間流水的小溪,其中的澗字,指的是山間流水的溝,或者小溪。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滁州市,地處安徽省最東部,與江蘇南京為鄰。
北宋歐陽修在公元1045年創作的《醉翁亭記》有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如此看來,滁州西澗的情景,倒是與滁州琅琊山的釀泉,有些相似,看來是“自古美景藏不住,刺史太守先後來”。或許當時的滁州,琅琊山建琅琊閣,琅琊閣出琅琊榜,琅琊榜上英雄多,若是如此,不知韋應物能在琅琊榜上排名幾何?
這首詩,大概就是公元785年的春天,48歲左右的韋應物,在剛剛卸任滁州刺史之後,閑居于滁州西澗時所作,同年秋,他又掉任江州刺史。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獨憐,就是唯獨憐愛。幽草,是指幽谷中的芳草。深樹,指溪邊枝繁葉茂,深不透光的樹木。這一句是說,詩人來到滁州西澗遊玩,不是因為要欣賞山間的各種美景,而是因為唯獨憐愛那澗邊自由生長的小草。算是“野百合也有春天”吧,能夠得到刺史大人的欣賞。小草的上方,時時傳來幾隻黃鹂鳥的鳴叫。因為山中的樹木枝繁葉茂,深不透光,所以就“隻聞其聲,不見其鳥”了。那不能相見的黃鹂鳥,是習慣了澗中的美好生活,還是與詩人心有靈犀,鳴唱附和呢?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是指春天山間冰雪消融形成的潮汐。野渡,就是野外的渡口。橫字,指小舟随意漂浮。這一句的意思是,詩人聽着黃鹂的歌聲,賞着澗邊的野草,不覺已經傍晚。這時卻下起淅淅瀝瀝的雨來,那山間冰雪消融形成的春潮,顯得更為湍急起來。野外的渡口,似乎已經荒廢很久,早已無人打理,隻有一條小舟在春潮中随意漂浮,顯得自由而又自在。那自橫的小舟,本來隻是深山裡的一條小破船,經過詩人這麼一描繪,倒顯得古樸、自然、靈動起來,活脫脫就是一個網紅旅遊景點了。看來,山中缺的不是旅遊景點,缺的是能把景點寫出花來的詩人啊。
唐代京城有諺語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事實上,作為千年望族京兆韋氏的後裔,韋應物不用高考,就以門蔭入仕,十五歲時被選為大唐天子唐玄宗的侍衛官,時常随天子出遊,沐浴着盛唐最後的榮光。但年少時的他卻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橫行鄉裡,為禍一方。數年之後,安史之亂暴發,大唐由盛世急轉直下,韋應物也流落失職,才洗心革面,開始立志讀書,從一名鮮衣怒馬的纨绔少年,最終成長為寫出了“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的愛民清官。當然,他順便也成為了一名業餘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一起,在後世并稱為“王孟韋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