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環境幽靜宛如世外桃源

環境幽靜宛如世外桃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15:16:15

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陳 俊

驅車沿黃河岸邊的官哈公路往甘青兩省交界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杏兒藏族鄉腦山深處行駛,漸漸讓人産生探尋詩意之鄉的沖動。

群衆在民族團結廣場載歌載舞頌黨恩。賀萬梅 攝

杏兒鄉所轄的協拉村是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必經之地,也是河湟文化發祥地之一,漢族、藏族、土族等多民族和睦共居、多元文化交融共存,或許是對先輩團結基因的繼承,抑或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踐行,各族群衆親如一家、和諧共處于這方“世外桃源”。

當了21年村“兩委”負責人的離任黨支部書記李文海說:“這些年,我們村在黨建引領下,經常搞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活動,不管是藏族、土族、還是漢族,大家都積極參加,‘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等内容不是擺在宣傳欄裡,而是記在心裡、融進日常生活中。”

李文海介紹,村裡數一數二的養殖大戶、藏族村民倪尖措,借着鄉村振興政策的春風,養了100多隻羊,幾十頭牛,但因管理不善緻使自家的草料房起火,由于房屋主體為木質結構,加之草料幹燥,火勢蔓延很快,倪尖措發現火情時已是火焰沖天,即将殃及旁邊的牛羊圈和自家住宅。

“趕緊救火!”路過的土族村民李虎寶一邊大聲呼喊,一邊和倪尖措一家拿起水桶鐵鍬沖進火場。

周邊的藏族、土族、漢族村民紛紛聞訊趕來幫助救火。燃燒的木材噼啪作響,濃煙裹挾着灰燼向上升騰,熏得人睜不開眼,烈焰越燃越旺,灼烤得人難以接近火場。

救火的鄉親們臉被熏黑了,雙手被劃破了,在全體村民奮力撲救下,草料房還是未能幸免被燒得一幹二淨,所幸旁邊的牛羊圈及住宅保住了。

草料燒沒了,倪尖措家的牛羊就得挨餓,意味着也将影響來年收入。為了幫倪尖措盡快渡過難關,村裡黨員帶頭,各族同胞自發捐錢捐物,脫貧戶土族村民李三興寶還把自家預備的草飼料送給他應急。

事後,備受感動的倪尖措深情地說:“我們村‘紮西德勒’和‘格在幫’真正交融在了一起。”

環境幽靜宛如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和諧風)1

“紮西德勒”藏譯漢為“吉祥如意”的意思,是表達祝福的敬語;而“格在幫”是土族語,為“好、團結”之意。

民族團結基因不僅深埋在協拉村各族群衆心底,也紮根在協拉村青少年的心裡。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協拉村小學教室内,31歲土族阿姑陳榮娜正在給學生上課。

她既是協拉村支委委員,也是村教學點的一名教師,入黨沒多久,她就遠離都市繁華、紮根鄉村山野,既融入這方和諧之鄉,又讓民族團結精神在自己的“澆灌”下得到進一步升華,讓一顆顆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各族學生心裡生根發芽。

年僅10歲的藏族學生宋偉平是班長,也是陳榮娜眼裡的“小大人”,問他對民族團結有什麼認識,他說:“我們是祖國的少年,從小就要知道相互團結和諧的道理,不斷繼承弘揚民族團結精神。”

“協拉村雖有3個民族7個姓氏,但是多年來就像一個‘大家庭’,紅白喜事,建房幫工,每家每戶會不請自來,一戶也不會落下,這已是協拉村約定俗成的‘規矩’。” 兼任村裡基層社會治理司法調解員的李文海,談起村裡的民族團結很是自豪,自己就是一個“挂名”的榮譽調解員,因為這些年從未調解過一起矛盾,也沒有一件糾紛需要他出面調解處理。

協拉村在各民族間的遷徙、雜居、通婚等形式的交往交流中,一個民族融入另一個民族的現象十分常見,藏、土之間語言相通、信仰相同、習俗相近,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認同,和諧共生的族際關系已經一代接一代傳了下來。

土族村民李海成,六口之家四人常年因病卧床,是邊緣監測戶,這些年在村“兩委”幫助下,李海成的兩個孩子免費上了學校,他和妻子及兩個老人得到了大病醫療救助。在疫情值守、全員核酸期間,李海成積極主動到疫情卡點值守,幫助村裡的老人填寫核酸采集碼。他說:“我是一名黨員,在我困難的時候,黨給了我溫暖,如今家國有難,我理應出一份微薄之力。”

有着同樣感受、有着46年黨齡的原監委主任李多吉老人說:“村裡的每一項工作都貫穿着民族團結理念,上演了許多先富帶後富、黨員幫困難戶、不同民族間相互幫助的民族團結故事。”

協拉村各族群衆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美好畫面,不僅僅是杏兒鄉7個村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寫照,更是該縣30個民族心手相牽、共興共榮的美好縮影。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客戶端 聲明:以上内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台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