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15:13:59

您知道過去北京人家的“四大件”都是什麼嗎?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改革開放後,“四大件”變成了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四大件”的更新換代,象征着人們的幸福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老“四大件”進入萬千家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人居家過日子的消費追求主要集中在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上,人們給起了個俗稱叫“四大件”。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1

1964年,一位大媽和小姑娘正在挑選北京新生産的燕牌縫紉機。

這“四大件”在當時可是令人羨慕的稀罕物,是北京人家庭貴重的耐用消費品。一是因為它們價格不菲。就拿手表來說,一塊手表的價格基本要一百多元,那可是當時普通人兩三個月的工資。

二是因為它們稀缺,有錢也未必就能買到。當時我國還處于商品奇缺的計劃經濟年代,買手表要憑票,買自行車也要憑票,一個單位十幾個人才攤上一張自行車票是常事,抓阄成了相對公平又不得罪人的分配辦法,能不能拿到票全憑運氣。拿到票了,還得緊趕慢趕去排隊買。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2

1964年,兩位男士正在認真挑選自行車。

那會兒,到全市商品種類最齊全的北京市百貨大樓買“四大件”排大隊,曾是王府井大街上常見的一景兒。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3

1982年4月12日,《北京日報》3版

在上世紀50年代,北京市普通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費品隻有收音機,而且很不普及。到了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四大件”開始進入一般居民家庭的消費。(1982年4月12日《北京日報》3版,《從消費結構的變化看居民生活的不斷改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短短幾年,“四大件”就在北京的城鄉居民中基本普及了。

1981年6月19日,《北京日報》2版

據本報1981年6月19日2版《本市職工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顯著增加》報道,“四大件”中的手表、自行車、收音機在北京職工家庭中已相當普及,縫紉機的擁有量也有了明顯增長。

根據市統計局人民生活調查處對本市1200戶職工家庭擁有耐用消費品情況的調查表明,截止到1981年4月底,每百戶職工家庭平均擁有手表262隻,比1979年初增長26%,不僅在職職工基本有手表,不少待業青年和大中學生也戴上了手表;每百戶擁有自行車162輛,比1979年初增長17%;每百戶擁有收音機118.3台,比1979年初增長22%;每百戶擁有的縫紉機比1979年初增長16%。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4

1984年9月14日,《北京日報》1版

京郊農民的購買力也顯著提高,購買“四大件”的人越來越多。1983年,京郊農民人均用于購買各種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比1978年增長2.7倍,“四大件”在農村家庭基本普及:每百戶擁有自行車167輛,縫紉機55架,手表192隻,收音機98台。(1984年9月14日《北京日報》1版,《京郊農民三十五年來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市場上的商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豐富。“四大件”中多年緊張的自行車、縫紉機、手表,除個别名牌以外,都已敞開供應。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5

1983年1月10日,《北京日報》4版

首都城鄉人民群衆在吃的方面得到基本保證和逐步改善的情況下,開始把更多的購買力投向穿的和用的方面,這是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顯著标志。購置家用電器已成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人們對商品的挑選也更嚴格了,一般情況下是三不買:款式不新不買,價格不合适不買,不急用的不買。(1983年1月10日《北京日報》4版,《我國市場出現二十多年未有的繁榮》)

新“四大件”的時興

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這“四大件”在北京人家庭基本普及後,人們的生活消費需求進一步提高,老“四大件”也迅速被更加高級的新“四大件”取代,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成了北京人家庭消費的新追求。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6

1981年,新疆“雙環”牌洗衣機即将大批量出廠。阿布來提·賽都拉攝

夏天,為來訪的客人遞上一杯冰鎮的冷飲;周末,全家人坐在彩色電視機前欣賞節目;星期天,雙職工把大堆該洗的衣服委托給洗衣機;做飯時,打開錄音機,聽聽音樂,學會兒外語……那該有多好!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樣的夢想已經在很多家庭變成了現實。據市統計局1983年對1200戶作的調查顯示,北京平均每百戶職工家庭擁有新“四大件”——電視機、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的有167.1台。

1984年10月17日,《北京日報》2版

在人民大學教工宿舍,一對結婚三年的青年教師家裡,彩色電視機和收錄機已經成了生活的伴侶。“我們争取明年買一台雪花牌電冰箱。”男主人說。

在演樂胡同,居委會王主任說:“我住的106号院大多數是普通工人家庭。1978年,我家買了一台九英寸黑白電視機,院裡的孩子一到晚上都跑來看。現在,不但家家有了電視機,有幾家已經換彩色的了。收錄機大多數人家也有。因為平房用水不方便,隻有幾家買洗衣機。如果上下水方便,買洗衣機的人會更多。”(1984年10月17日《北京日報》2版,《電器進入百姓家》)

1986年1月14日,《北京日報》3版

在旮旯胡同,張大媽過去日子過得緊巴是胡同裡誰家都知道的,她老伴是個建築工人,一個月七八十元工資,養活四五個孩子,不要說當時的“四大件”,就連個破半導體被小三兒摔在地上,也要鬧得一家子沖他吹胡子瞪眼的。現在再看這屋裡,除了兩用沙發、冰箱以外,還有了一台彩電……這可真是鳥槍換炮啊!(1986年1月14日《北京日報》3版,《俏色》)

北京名牌“四大件”深入人心

新“四大件”進入千家萬戶,是人民生活改善的寫照,也掀開了北京工業發展的新篇章。北京電冰箱廠的“雪花”牌冰箱、北京電視機廠的“牡丹”牌彩電、北京無線電廠的“牡丹”牌收錄機、北京洗衣機廠的“白蘭”牌雙缸洗衣機,是北京乃至全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名牌“四大件”。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7

1982年7月24日,《北京日報》2版

這北京名牌“四大件”受歡迎到什麼程度?據本報1982年7月24日2版《他們“儲币待購”哪些商品?》報道,當時的人民銀行東城區辦事處曾對100個包括工人、幹部、教員、售貨員、醫務人員等在内的儲蓄戶的消費需求進行過調查,在為了購買耐用消費品而存錢的儲戶中,大多數人都想買名牌産品。其中,在打算購買洗衣機的儲戶中,七成人點名要買“白蘭”牌洗衣機;想買電冰箱的儲戶,人人都點名要買“雪花”牌160升的電冰箱。

可能有很多人覺得國産彩色電視機不如進口的好。北京電視機廠的“牡丹”牌彩電打破了這個成見。在北京電視機廠廠長何曉光的辦公桌上,有一沓要求代銷“牡丹”彩電的信件,這些信件來自四川。這是那台沉入長江一個月,經維修仍能收看正常的“牡丹”彩電赢得的信譽。

彩電沉入長江是很偶然的事,可它也有“必然”在其中。當時的北京電視機廠生産一台彩電需要經過300道工序,其中近100個工序都是專門負責質量檢驗的。出廠前,彩電還要再進行“國際抽驗标準”的檢驗,每天都要從日産五百台彩電中抽驗10台,如果發現一台有影響收看的缺陷,那就判定這一天的全部産品都是不合格的,必須全部返工。怪不得買“牡丹”的人不少于買進口彩電的,因為它用起來确實讓人放心。(1984年10月17日《北京日報》2版,《電器進入百姓家》)

當時的北京名牌“四大件”在耐用消費品市場上很受歡迎,常常供不應求,人們經常買不到。為了提高産量,北京“四大件”的制造廠采取各種措施挖潛增産,有的還專門引進了生産線。到了1989年,本市的家用電器生産行業不僅生産規模可觀,産品質量水平也煥然一新。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8

1989年9月26日,《北京日報》1版

據本報1989年9月26日1版《家電工業迅速發展 每三十秒可産一台彩電》報道,北京名牌“四大件”中的電視機,“牡丹”、“昆侖”彩電雙獲國家優質獎,家喻戶曉,并遠銷海外。1978年,北京彩色電視機年産163台,1988年年産57萬台。到了1989年,本市可每30秒生産出一台彩電,本市累計生産的電視機夠全市310多萬戶城鄉居民家庭每家兩台。

北京名牌“四大件”中的電冰箱,“雪花”冰箱多次榮獲全國輕工系統優質新産品獎,1978年,“雪花”電冰箱年産量僅為1.61萬台,1988年達到23.57萬台,增長了13.6倍。

北京名牌“四大件”中的洗衣機,“白蘭”、“白菊”洗衣機産品從單缸、雙缸向全自動型發展。1979年,北京洗衣機年産6934台,1988年年産則高達58萬台。

北京名牌“四大件”中的錄音機,“牡丹”、“百靈”等多種産品各展其長,生産水平已達到國内領先。1977年,北京錄音機年産600台,1988年年産則高達105萬台。

在北京居民的家裡,這些新“四大件”已完全取代了過去的老“四大件”。據統計,1989年,首都百戶居民擁有電視機127.5台,電冰箱81.2台,洗衣機86台,錄音機91.8台,均比1978年大幅增長。

北京人心中的新一代“大件”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9

1999年5月31日,《北京日報》5版

時光荏苒。到了上世紀90年代,“四大件”的内容又一次發生了改變,甚至連稱呼也有了變化,有人還叫“四大件”,不過在更多的人嘴裡都變成了第三代“三大件”。

這第三代“三大件”都是什麼?人們給出的答案也變得五花八門,莫衷一是。查閱本報當年報道,人們口中的“三大件”,有的時候是汽車、電腦、手機,有的時候是住房、汽車、電腦,有的時候是電話、電腦和高檔音像設備,有的時候是錄像機、摩托車、空調,還有的時候是汽車、住房、裝修……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10

老北京家中的老物件(老北京家裡的四大件)11

1997年,京郊富裕農民家裡已經有了電腦、電話。

進入21世紀,曾經有着固定特指的“四大件”基本上已成為一個曆史名詞了,很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曾經有過“四大件”的存在。

“四大件”這個詞再被人們用起來時,更多的是回歸了它原本的含義——某個方面重要或關鍵物品的代名詞,比如個人信息“四大件”,指的是:身份證、銀行卡号、手機号和密碼;自駕遊“四大件”,指的是:駕駛證、行駛證、公路安全行車指南和公路交通地圖;大學新生必備“四大件”,指的是:手機、數碼随身聽、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

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過去感覺特别貴重又稀缺的耐用消費品,現在想買就能買,再也用不着拿“四大件”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水準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