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我的高考經典回憶錄

我的高考經典回憶錄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6 07:06:31

我的高考經典回憶錄?1977年是恢複高考的第一年,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那一年共有570多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人數隻有27萬,錄取率僅為4.8%可謂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我的高考經典回憶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的高考經典回憶錄(請回答1977高考終于等到你)1

我的高考經典回憶錄

1977年是恢複高考的第一年,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那一年共有570多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人數隻有27萬,錄取率僅為4.8%。可謂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1977年,在北京參加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青年正在認真答卷。(新華社發)

1977年的大學生代表了一個時代,那時候,大家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仿佛要把失去的時光補回來。很多人走路、吃飯排隊、坐公交車,都拿着單詞本,會因一個學術問題争得面紅耳赤。

那時候,大家都很注重鍛煉身體。早上天還沒亮,體育委員就組織大家去操場,沿着400米跑道跑兩圈。大家都有種感覺,覺得未來要肩負很大的責任,所以要準備好。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複,影響和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思客君這裡有幾個小故事,讓我們回到那個年代,感受一下他們曾經的高考過往。

錢穎一:什麼課難,學什麼

錢穎一: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

錢穎一在密雲縣插隊四年,在田埂上堅持自學,教科書是向其他同學的哥哥姐姐借的,英語則是聽着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英語節目學會的。錢穎一每兩三個月都要回城一次,有些不明白的英語問題就去請教梁從誡和他太太方晶。如果他們倆再不懂,就去裡屋問金嶽霖。

報志願的時候,錢穎一報了自己最喜歡的數學專業。那一年清華的數學專業和北大的物理專業基本雲集了各省高考最高分。在錢穎一所在的清華“數七班”裡,還有數學家華羅庚的女兒、丁石孫的兒子。

錢穎一回憶道:“我們是個很特殊的班。那時跟現在不一樣,什麼課難,學什麼,因為大家都覺得時間被耽誤了,所以對這個機會都非常珍惜。”

易綱:差點放棄高考機會

易綱,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易綱在回憶錄裡寫道,高中畢業後,他趕上了“上山下鄉”的尾巴,插隊做了知青,并成為知青隊長。和很多參加高考的人心态不一樣,易綱差點放棄了這個機會。

“當時隊裡同學鬧罷工,為此有5、6個同學受到嚴厲批評。我一直認為自己對此事有責任,想留下來和同學們一起承擔責任,所以高考我遲遲沒有報名。”

後來高考報名時,易綱想考理科數學系,但理科要考物理和化學,自己也沒時間複習了,于是就報了文科——北京大學經濟學。用易綱的話說,“根本沒有期望北大會錄取我。”

1980年大三,北大經濟系77級2班歡送易綱(二排中)赴美留學。(圖片由同班同學、經濟學家海聞提供)

易綱對高考那一天的記憶生動而清晰。

“高考第一天早上4點,我到夥房和大師傅一起做飯,早飯是饅頭、鹹菜和粥,還給大家準備了要帶的午飯糖三角。吃過早飯後,大約早上6:30,我們十來個同學一起步行到張喜莊(考場),天氣非常冷,十裡路要走一個多小時,我們趕到考場時,天還沒有大亮。”

李東生:複習環境很惡劣

李東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集團董事長

李東生在1974年畢業之後就下鄉了,1977年恢複高考的時候正好在農場工作。李東生自己回憶道,1977年的冬天特别冷,那段時間又住在草棚裡,“屋外刮大風,屋裡透冷風”。而且草棚裡沒有電,晚上隻能點着煤油燈複習功課,環境非常惡劣。

和李東生一起在農場工作的知青大約有50多位,隻有李東生一個人考上了大學,還有一個考上了中專,其他人都落榜了。

李東生後來進入了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系,這也是他的第一志願。進校之後他發現那一屆學生年齡跨度很大,大家對學習機會非常珍惜。

“我印象中,那一屆同學學習都很刻苦,早上起來鍛煉一下,然後吃早餐,到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這種生活很規律。我記得學校每個星期會放一場電影,很多同學連那一場電影都舍不得去看。”

徐小平:“吟遊歌手”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徐小平高中畢業後沒有下鄉,而是加入了文工團,拉手風琴和小提琴,到處去演出,因此也被人們笑稱為“吟遊歌手”。有時候演出回來晚了,徐小平就去庫房用稻草打個地鋪湊合一晚。但彼時徐小平認為音樂無法纾解心中的苦悶和空虛,于是發瘋似地學習漢賦、宋詞等中國古典文學。

四年後,1977年恢複高考,徐小平報考了中央音樂學院,錄取率差不多幾千分之一。進入大學之後,徐小平如饑似渴地閱讀藝術書籍,開始真正将音樂看做自己生命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于“吟遊歌手”經曆,徐小平還是很感慨:“我是被耽誤的一代,後來沒想到,這個悲慘經曆卻成了我的寶貴人生财富,我經常拿它來教育我的學生,告訴他們,一萬年太久,不争四年,像我這樣的人一樣有出息。”

張亞勤:“少年班神童”

張亞勤:澳州國家工程院院士,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現任百度總裁

1977年,張亞勤隻有11歲。受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口号的影響,年少的他堅持要參加高考。但按照規定,隻有高二的應屆生才能參加高考。于是張亞勤便在一個月的時間内完成了高中兩年的課程,成功考入了高二的尖子班。

“這一個月,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用功的一個月,每天學習差不多20個小時。我的動力就是,要去參加高考,要去上中科大。”

然而臨近高考之時,高負荷學習的張亞勤得了急性肝炎,不得不住進醫院。雖然趕上了考試,但遺憾的是,張亞勤高考成績比中科大錄取分數線差了10分。

正當他認為自己要和中科大失之交臂時,激動人心的消息來了——1978年3月,在李政道、楊振甯和丁肇中等著名科學家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設立一個獨立于高考之外的招生考試。

張亞勤最終以數學滿分的成績,如願以償地考進中科大少年班,是當年中國最年輕的少年大學生。

張亞勤回憶道:“1978年秋天,12歲的我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安徽合肥。戴着中科大校徽坐公共汽車,别人看我個子小,就問我是不是少年班的。我美滋滋地點點頭,售票員就說不要票了。”

從1977年到現在,40多年間,高考在與時代的共振中不斷變革。今天,又有無數考生走出考場,準備進入人生下一程。希望各位考生不忘初心,能夠收獲一個精彩的大學四年。

這就是今天的聽到,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

(策劃:劉娟;監制:唐心怡;作者:辛曉彤;編輯:楊胡賢哲;剪輯:辛曉彤;配音:王乙雯;校對:倪可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