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做過一個有5萬多本科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
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
畢業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
畢業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
畢業11-15年的結論是“人際關系”
而畢業16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這一調查,與其說是人們對自我成長經驗的總結,不如說是這個時代對藝術教育越來越急促迫切的呼聲。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審美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下面河南教育培訓平台邢剛帶大家了解一下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究竟具有的價值和意義!
1.對個體而言
藝術教育是生命早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每個兒童都擁有一顆藝術的心。兒童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着遊戲的精神和藝術的心靈。
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在7-14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沒有藝術和遊戲陪伴的兒童,是孤獨不幸的;沒有藝術和遊戲的童年,是黯淡無光的。如果一個孩子喪失了内心的藝術本能,人性意義上的“死神”就會降臨。
2.對學校而言
對學校而言,藝術教育是碎裂學科的粘合劑,是倦怠時刻的興奮劑。使學校生活張弛有度,充滿活力。有科學研究顯示,在充分的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成績測驗之間,存在着穩定的正相關關系。參加藝術活動的學齡期學生在口頭記憶測試上所獲得的分數,要比班上那些沒有參加藝術活動的同學明顯高出許多。
藝術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連綴為一個和諧的整體,讓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輕松、美好,讓生命在高強度的學習過程中,并不顯得緊張與忙碌,而仍然擁有從容與優雅。
3.對家庭而言
對家庭而言,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悅化。在家庭中有意識地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能夠讓日常生活變得詩意,讓教育變得柔軟,從而家庭成員的生命的存在,最終如同詩人荷爾德林贊頌的那樣:“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4.對社會而言
美國學者艾伯利斯明确指出:“藝術教育有利于形成一個有内聚力的社會。”藝術教育使人不僅僅了解藝術本身,而且更多認知和理解藝術背後的社會文化、精神和價值,如此附着于藝術之上的文化、精神、價值更易于得到生動的傳播與廣泛的認可,必然會促使人們産生共同的社會文化和精神,價值和話語,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内聚力。
一般而言,藝術永遠是以創新者、弄潮兒的形象,站立在每一個時代的前沿。通過藝術教育,我們可以了解社會的文化思潮,緊跟時代的步伐,借助于藝術思維的方式和藝術作品特有的闡釋範式,沖擊陳腐老舊的社會觀念,在更深遠的層面上綜合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更新觀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重新發現并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
5.對民族而言
對民族而言,藝術教育是傳續民族精神的瑰寶,是積澱民族文化的法寶。藝術和藝術教育天生與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脈相連、水乳交融。藝術和藝術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着一個民族的審美品味,鍛造着一個民族的文化之魂。
6.對人類而言
對人類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幫助我們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隻眼,交給我們開啟世界的另外一把鑰匙。人們一旦學會了用藝術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用這隻眼睛省察日常生活、反觀自我成長,從而在心靈上發現自我,在精神上獲得豐盈,在生命上感受意義,在人生中活得從容。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往往也是頗具藝術修養的人士。比如愛因斯坦對音樂、文學的迷戀,早已成為脍炙人口的佳話,竺可桢、蘇步青、李四光、高士其、李政道等也都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難怪美國藝術學博士貝蒂·艾德華呼籲:“人人都應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總而言之
藝術教育在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圖甚至有這樣一個的觀點:藝術應成為教育的基礎。可以說,不重視德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準;不重視智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認知水平;不重視體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身體健康;而不重視藝術教育,損害的則是一代人的心靈世界,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