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教師節,我祝所有的老師節日快樂!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所以,老師是偉大的。但今天的主題不是講這個,而是趣談古代“教師節”的形成,以及古代對教師的其他諸多稱呼。
01 古代“教師節”的形成
說到古代“教師節”的形成,就不得不提中國古代孔子誕辰紀念活動,中國古代對孔子的紀念隻要有兩種形式:春秋仲月上丁日的禮儀祭祀及孔子誕辰的其它紀念活動。
丁祭重在突出孔子的聖人形象,表彰在“道統”傳承中“至聖”的功績,從而為國家政治統治尋求依據。古語雲:“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作《春秋》,序《周易》,定《禮》《樂》,修《詩》《書》,對後世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被尊谥為“大成至聖先師”。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記載:“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由此可見,祭祀孔子的意義是對先師筚路藍縷的教育事業的禮敬和感恩,是對大道的追求與體貼,而非所謂偶像崇拜。
誕辰紀念則更加關注孔子的學者形象,強調在學術傳播和教育普及方面,“先師”的貢獻,是一種圍繞教學而展開的文化活動。
盡管誕辰紀念較晚出現,但自創始之日起,它就與教育、學術密切相關。經由後世不斷發展,該活動寓教育于紀念的意味日益濃厚,全行業共同籌辦,活動形式多樣,影響範圍擴大,風俗化、法律化的節日特征日益凸顯,最終成為了教育行業的共同節日,成為社會普遍認可的“教師節”。
02 古代對教師的諸多稱呼
談完了古代“教師節”的形成,下面就說說古代對教師的諸多其他稱呼,相信很多人都不曾聽聞。
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除了“老師”,還有很多,比如博士、助教、教授、西席、師傅、師父、夫子、先生等等。
【西席】 西席也稱西賓,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明帝時期。
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此後,“西席”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先生】 先生有先接觸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為先接觸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稱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學習的意思,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
【夫子】 最初為孔子學生對孔子的尊稱。
【師傅】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師傅”一詞,來源于太師和太傅的合稱,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秦漢以後,專指皇家和帝王的老師。從南宋開始,平民百姓的教師也可以稱作師傅。
【師資】 先秦時代對教師的尊稱。
【師父】 始于唐代,用來指工商曲藝戲劇等行業、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宗師】 稱奉為師表、受人尊重的人,掌管‘帝王宗族(宗室)’子弟的訓導工作。
【教授】 在古代太學中是講學的博士,源于“傳教授業”的字義。
【助教】 古時指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西晉鹹甯二年立國子學,始設助教,協調博士、國子祭酒傳授儒家經學。
【博士】 始于戰國時代,彼時是官名,負責編撰著述,保管文獻檔案。後成為學術上精通一藝或專通一經、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函丈】 古時書函中常用作對師長的敬稱,猶言講席。
另外,在各個曆史時期,對不同分工或領域的老師也有各自的稱呼:
【經師】 漢代以經學教授學生的學官,後來指傳授經學的教師。
【講師】 古代對講解經籍教師的尊稱。
【學官】 漢代尊稱太學教師為教官或學官,主持學校教育工作。
【學長】 對主持學習事務的教師的敬稱,始記載于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三。
【學正】 宋、元、明、清國子監所屬教師。負責協助博士教學,并做訓導工作。
【祭酒】 漢武帝設五經博士,首席稱博士仆射,東漢改為博士祭酒,于是祭酒就成為官學中教師的稱謂。
【學監】 清末中學以上學堂設監學官,稱教師為學監或監學,做學生起居生活、功課勤惰和出入等考察工作。
【司業】 官名,兼教貴族子弟,故用作教師稱謂。隋朝始設國子監司業,幫助祭酒教授生徒。
所以,如果有人有幸穿越回古代了,不要見到“老師”就叫老師哦,否則會鬧笑話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