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03 16:09:32

大家好,不知不覺我們的【科學有道理】欄目已經推出了好多期,越來越接近尾聲了。在這一檔欄目中,我們盡量用簡單的語言,來向大家介紹科學家們研究系外天體的方法,好讓大家明白,科學家給出的數據都是有理有據,并非瞎編的。

上一期,我們講的是測量系外恒星質量的方法,并且留了一個話題,就是測量系外恒星的直徑。大家會發現,我們中間隔了好幾天,今天才終于繼續介紹。這期間除了籌備【太空電梯】和【宇宙出生日記】兩大欄目之外,也有恒星直徑測量方法很難通俗化的因素在裡面。所以,如果我今天說的有點“不是人話”,大家就權且當作“人話”聽吧。

首先,咱們從好理解的一種開始說。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1

  • 光度法

從常識來理解,一顆恒星越大,它就越亮,也越重。這個常識,其實放在宇宙裡并不準确,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是适用的。

比如天狼星,也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通過已有的方法,我們是可以量化天狼星的亮度的,那就是絕對星等(這個就不再介紹了,想了解的請移步到前面的文章),是1.4等。而太陽的絕對星等,也是可以知道的,大約是4.8等。通過一套公式可以計算出來,天狼星的亮度是太陽的32.5倍。

這個亮度的倍數,也可以利用公式轉化到表面積的比例——這個公式我們也不介紹了,畢竟大家是學點業餘小知識,可以長(chui)見(niu)識(bi),又不是真的去做天文學家。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2

總之,知道了表面積的比例,隻要開個平方,就是直徑的比例了。所以,天狼星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的1.71倍,也就是大約238萬公裡。

不過,這個方法相對是比較麻煩的,因為計算比較多。

  • 幹涉法

1920年,天文學家邁克爾孫發明了邁克爾孫恒星幹涉儀,成功降低了計算恒星直徑的難度。

好了,這就到難點了。我們選擇……略過。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3

好吧,還是說說吧。

幹涉,是高中物理的知識了,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多少。說的就是兩個不同的波,相遇的時候會發生振幅等各個屬性的共同作用而發生變化。就比如湖面上的兩道不同的漣漪,擴散後碰在一起,交叉的部分會出現新的漣漪。

光波也是波,和水波也是有相似之處的,也會發生幹涉。就是利用光波的幹涉,科學家可以計算恒星的直徑。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4

邁克爾孫幹涉儀的原理,大約是這樣的。目标恒星的光源S射出的光射到兩個平面鏡M1和M3上,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經由M2和M4和凹面鏡、平面鏡的各種反射,撞得二臉懵逼地彙聚在望遠鏡焦平面P上,發生幹涉和衍射等現象。

兩束光在疊加後會出現幹涉條紋,有的地方非常明亮,有的地方則完全無光。經過此處可以省略一萬字的公式,就可以計算出恒星的角直徑了——說真的,這個公式别說省略一萬字了,要是真想學明白,一萬個小時還差不多,總之這個公式最後化簡的結果是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5

其中λ是平均波長,這個是很容易得到的數據;d0是幹涉條紋第一次由最清晰到消失的基線長度,很容易測量,所以角直徑θ就得到了。接下來就是三角函數了,有了頂角的度數和恒星的距離,就可以得到恒星的直徑了(這兩個測量方法參照日地距離和恒星距離的那兩期)。

到了現代,科學家們又利用更新的技術改進了邁克爾孫的幹涉儀。他們利用兩架距離比較遠的大口徑光學望遠鏡作為組合,代替邁克爾孫幹涉儀的M鏡,用光電倍增管接受星光,這就是強度幹涉儀。

不過,這個方法對于天體是有要求的,那就是足夠明亮,提供足夠的光,否則根本無法達到幹涉的效果。因此,即便是強度幹涉儀,我們也隻能測量到最暗為2等星的天體,否則也隻能幹瞪眼了。

  • 衍射法

去年的時候,由DESY的Tarek Hassan和來自史密森天體物理天文台(SAO)的Michael Daniel領導的國際團隊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了一種新的測量系外恒星直徑的辦法,也很有意思,那就是利用太陽系的小行星。其原理,就在于光的衍射。

問題又來了:衍射又是啥……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6

你可能還記得,這也是高中物理知識——看,上高中多麼重要,我們上學的時候總以為科學家閑的蛋疼,現在才知道這些研究多麼有意義。

好了,我已經默認你忘光了,咱們再介紹一下。

如果把光的幹涉比喻為兩個武林高手的對決,那麼衍射就是老頑童自創的左右手互搏術。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7

當一列波肆無忌憚地前進時,突然撞了一下南牆。可是它不回頭,而是選擇繞路而行。好在牆上有兩個縫,它分成兩部分,分别鑽過去。這倆波翻臉不認波,完全忘了彼此本自同根生,然後開始“相煎何太急”,這就是波的衍射。如果是光波的話,在衍射後會出現衍射光栅,或者泊松亮斑。

距離我們2674光年的恒星TYC 5517-227-1,有幸成為了第一顆通過小行星衍射效應被測量直徑的天體。

2018年2月22日小行星1165 Imprinetta掠過恒星TYC 5517-227-1,擋住了它的光。科學家們抓住機會,利用每秒鐘拍攝300張照片的速度,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用于彙總其衍射圖樣。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8

這個計算過程,也是非常複雜的,涉及到恒星光度下降的時間等許多數據。總之,利用這個方法,科學家們可以計算出恒星的角直徑θ,其精度可以達到1毫弧秒。這個1毫弧秒是什麼概念呢?科學家比喻說,這個角度相當于從美國紐約看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直線距離5840公裡)上一枚一分錢硬币的大小。

通過恒星的半徑和恒星的表面重力,我們也可以求出恒星的質量。

随着人類科技的發展,科學家還會拿出越來越多的方法來測量各種系外天體的數據。隻能說對于現在的科學家來說,很多方法還是不夠精确的。比如傳說中最大的恒星盾牌座UY,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的1708倍,但有192倍太陽直徑的誤差,目前無法修正,而且它和大犬座VY也曾經有過一段時期的最大恒星頭銜較量,直到後來才超過了它。

科學家怎麼知道恒星直徑(科學家如何測量系外恒星直徑)9

因此,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有些數據也并不準确,有待于更多的方法出現,才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些天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