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的胃腸道是嬌嫩又敏感的,腸道功能紊亂是兒科門診常見的胃腸功能性疾病,症狀反複發作,而腸易激綜合征是胃腸道功能紊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以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能性腸病。主要因為:
1.腸道動力紊亂 在所有 IBS 症狀中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這種腹痛往往可在便後緩解,伴解松軟大便、排便次數增多等症狀。
2.内髒感覺異常 内髒過敏是多種功能性胃腸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腸易激綜合征患兒還經常訴說一些結腸外症狀,比如後背痛、惡心、早飽、尿頻、尿急等。
3.炎症和免疫機制 炎症顯著影響腸道平滑肌和神經的功能,胃腸道炎症也會導緻内髒痛覺敏感。
4.胃腸激素 胃腸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腸道感覺神經末梢或平滑肌細胞的相應受體調節胃腸道感覺和運動。此外,胃腸肽在中樞神經系統也能夠影響胃腸運動。
5.心理——社會因素
心理—社會因素與胃腸道生理功能間通過腦—腸軸而互相影響。心理—社會應激因素會影響 IBS 患兒的結腸動力,而且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患兒對心理—社會因素的動力反應性較高。反之,動力紊亂也會影響心理狀态。
IBS 症狀個體差異較大。主要表現為:
1.腹痛 腹痛多出現在餐後、排便前或冷飲之 後。腹痛可發生于全腹部任何部位,多發于臍周、下腹部,多為陣痛,也可表現為痙攣性或絞痛。而便後腹痛往往可以明顯緩解。也可伴有腹脹、惡心、面色蒼白或疲乏等症狀。
2.腹瀉或便秘 腹瀉發生時,患兒每日大便次數增多,可伴有大便不成形,甚至稀便或水樣便。嚴重時出現裡急後重。大便多在餐後,而一般不發生于夜間睡眠時。便秘發生時,患兒大便頻率顯著減少,可伴有大便困難、大便幹結,甚至如羊糞狀。患兒的便秘或腹瀉症狀多為慢性、間歇性發作,部分患兒可表現為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3.腸外症狀 可有廣泛平滑肌功能異常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表現,如非心源性胸痛、纖維肌痛綜合征、消化不良症狀、腰背痛、排尿困難、頭痛、乏力、多汗、潮紅等。
在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上,沒有藥物能根治該病,但可以通過綜合治療改善症狀。
1.飲食治療
不當飲食習慣會誘發 IBS 症狀的發生,如不吃早餐,較少食用水果或蔬菜等會引起便秘,咖啡因、乙醇及人工甜味劑,過量進食可能引起腹瀉。過量進食高纖維素食物也可能會引起腹瀉。某些患兒飲用牛奶及其他乳制品也會引起腹瀉。
部分患兒在進食後會發生腹痛或有排便感。建議患兒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是高脂類食物,飲食過快會加劇胃結腸反射,應細嚼慢咽。同時亦應避免過量蔬菜如卷心菜、豌豆等會在結腸内發酵,引起胃腸脹氣。
2.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 腸易激綜合征的藥物多用于對症治療。
(1)纖維素制劑:纖維素制劑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 有一定療效。提倡天然高纖維飲食,逐漸加量以減少腸脹氣發生的可能。患兒可根據糞便性狀決定進食量。
(2)調節腸道轉運為主的藥物: 匹維溴铵通過消除腸平滑肌的高反應性,從而緩解 IBS 患兒的腹痛、腹瀉、便秘,特别是交替出現的腹瀉和便秘症狀。奧替溴铵對改善患兒腹痛、腹脹,提高痛阈方面效果較好。替加色羅臨床應用可有效緩解患兒腹部疼痛、不适、腹脹、便秘等症狀。
(3)腸道微生态制劑:部分腸易激綜合征患兒存在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微生态制劑可調節腸道菌群。
(4)抗抑郁藥:對存在抑郁症狀的腸易激綜合征患兒應試用抗抑郁藥,這不僅能提高患兒的情緒,還能幫助改善腸道症狀。
3.非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是對患兒潛在心理矛盾及情緒障礙導緻症狀的治療手段。心理治療主要是使患兒緩解緊張及情緒問題。
治療目标在于給予有效的安慰,緩解或減輕相應症狀。盡管腸易激綜合征帶來諸多不适症狀,但是這并非是緻命的嚴重疾病。
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參考文獻:《諸福棠實用兒科學》,“腸易激綜合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