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神仙,把神仙當作最理想的境界,把成為神仙作為終極的奮鬥目标。道教宣揚修煉者隻要按部就班地按照道教教義修煉,規範行事,終有一天會得道成仙。
道教所說的神仙,是指修煉得道,變化神通,長生不死的人。《天隐子·神解》說:“能通變之曰神仙。”仔細分析,“神仙”中的“神”與“仙”是有所區别的,“神”通常是指先天自然之神,而“仙”則是指在世俗中修煉得道的人。《莊子》說“不離于精,謂之神人”,并具體描述神人形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後來的道教書籍中還說:“其氣通神,陰陽不測,故曰神人。”《釋名·釋長幼》說“老而不死曰仙”。
神仙之說起于戰國,齊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統治者的大規模的尋仙活動,大大促進了神仙思想的發展。道教創立之後,不斷發展豐富“長生不死”的觀念,發展出獨具特色的道教神學,并把古代傳說中的神靈與人物列為神仙,形成完整嚴密的神仙譜系,再經民間文學的推波助瀾,神仙學說和體系最終成熟。
1.道教神仙譜系 在道教的神仙世界裡,至高無上的是三清尊神,此外,還有各司其職的衆多神仙,這些神仙共同成了一個完整的神仙譜系。
“三清”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神,也是道教所奉的創始之神。三清之下是“四禦”“四禦”不同于“三清”,乃是統率之神。其中,統率天地的萬神之首是玉皇大帝;掌管仙籍的是東王公和西王母;分管天、地和水的是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分管人間休咎的是星君,即五星七曜星君和四靈二十八宿;專掌風雨雷電的雷公電母,龍王風伯。另外還有門戶、爐竈、土地等細節内容都有神明掌管,如門神、竈神等。這些不同級别、各司其職的神,構成了道教神仙世界的完整譜系。道教不僅僅幻想神仙的存在,甚至按照自己的想象勾勒了整個神仙世界的情形。在道教中,神仙和萬物同造化,并且各司其職。
2.三清尊神 道教典籍《九天生神章經》中專門論述過“三清”。“三清”是指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天寶君為大洞尊神,又稱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元始天尊。玉清元始天尊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尊神,他出現的時間約在晉代。在此之前的早期道家經典和中國古代神話中,都沒有他名号的記載。元始天尊的出現,最早見于葛洪《枕中書》。據說元始天王就在這個混沌玄黃如卵的境界之中度過了四劫,道家稱每劫相去四十一億萬年。複經四劫,天地始分,相去三萬六千裡,元始天王就獨居于天界中心之上的玉京山。複經三劫,又出現了一位太元玉女,号曰太元聖母,天姿絕妙。元始下遊與玉女相遇,便結成了人間概念上的夫妻。神合交感生十三頭的天皇,号為扶桑大帝東王公。後又生九光元女,号曰太真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太庭氏、庖羲、神農、祝融、五龍氏等都是元始後裔,分别住在五嶽之上。他是道教“三清尊神”中的第一尊神,居住在三十六重天的最上一重天一-大羅天。天寶君度過太上老君、五方天地等神仙,後在龍漢(道教對劫難的一種命名)元年化為生天寶君。
靈寶君是洞玄尊神,又稱上清靈寶天尊、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他在道教最高神序列中僅次于元始天尊。從靈寶天尊的來曆曆史上看,出現的時間晚于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洞真大洞真經》、《洞元本行經》說:靈寶天尊乃二晨精氣所化,托胎于洪氏。其母懷了他三千七百年,誕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羅丹元”之嶽。出世後“度人有如塵沙之衆。有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人侍衛。”靈寶君居于上清境,即禹餘天,被稱為洞玄教主,傳授洞玄部經典,後在龍漢開圖時化生靈寶君。
神寶君是洞神尊神,即太清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一說是由道家人物老子神話而來。因《老子》一書對道教理論形成影響頗大,後世便把他定位為尊神,說是在赤明元年化生神寶君。
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道教宮觀的三清殿中,看到道教的神仙信仰與其宇宙觀之間的聯系。如道教宮觀中供奉的元始天尊,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宇宙初生時期的混沌狀态;元始天尊的左邊是靈寶天尊,雙手捧着一半黑一半白,黑中有白點,白中有黑點的圓形“陰陽鏡”,象征着從混沌狀态中衍生出來的陰陽二态。靈寶天尊右邊是道德天尊,手拿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征着由陰陽而化生萬物。道教神仙信仰和整個關于宇宙的思考就統一起來。依道教典籍說法,三位尊神分别由元氣生化而來,即所謂的“一氣化三清”,既說明道教大道的神聖,又說明了信仰本身的神話性。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處聖境,即玉清聖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餘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靈寶天尊(上清大帝)、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3.四禦
在道教最尊的三清神明之下,還有"四禦"。"禦"是對皇帝的敬稱,也有治事之意。四禦是居于三清之下,位于萬神之上,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天神。四禦就是輔佐三清的天神,過去叫六禦,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了"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演化成今日之"四禦"。即: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後土皇地祗。四禦之徽号均為宋真宗、徽宗時所加。
除四禦之外,又有玉皇大帝、西方太極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和後土皇地祗六禦之說。這是按中國古代"六合"觀念來設神造像的。所謂六和,即表示上、下和東、西、南、北六方,代表了整個宇宙的巨大空間。
四禦又有另一不同解釋,稱之為“四極大帝”,北方曰北極紫微大帝總禦萬星,南方曰南極長生大帝總禦萬類,西方曰太極天皇大帝總禦萬神,東方曰東極青華大帝總禦萬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