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都有來訪者從我這裡結束咨詢,有人形容為“畢業了”,他們自己感覺好像卸下了包袱,煥發了青春活力,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人生軌迹。
我也很為他們而感到高興,挽救了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生活,常常是一個家庭的完整和希望。
那麼問題來了,心理健康的标準是什麼呢?
馬斯諾曾經提出十項标準: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适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标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适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當然都很正确,但是顯得泛泛而談,都是大概,合理,充分,适度,這種形容詞,可操作性不強。标準多了,失去重點,反而不清楚真正的标準是什麼。我覺得需要提出更準确的标準。
标準一,社會适應性
也就是說,大家覺得你心理健康,你能正常在社會中生活,具有正常的社會功能。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為關于症狀的标準,就是“症狀”不明顯,可以算正常了。當然,精神科醫生完全可以把這個作為治療的标準,因為“治療”針對的就是“症狀”,症狀消失了,不明顯了,治療也就可以結束了。這很正常。
标準一的問題是,很多心理有問題的人,甚至心理問題很嚴重的人,他并沒有明顯的症狀,至少還沒明顯地表現出來。甚至他能感覺到自己問題嚴重,一不小心會崩潰,或者作出沖動傷人的舉動。所以,這個指标對于判斷心理健康來說,還不夠準确。
對于心理咨詢師來說,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可能需要跟精神科醫生不同的标準。因為,醫生更關心症狀,我們更關心問題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問題本身。
所以,我嘗試提出标準二
标準二,自我功能
這裡的自我功能跟精神分析上說的自我功能稍有不同。更注重于“自我”是否完整和強大 。
可以從下面的角度來看:
感知能力,感知自我及他人,察覺自己的情緒,感覺,
自我興趣,對自己感興趣,自己有感興趣的人或事
自我邊界,能保持自己的自我邊界,能意識到他人侵犯自己的心理邊界并适當反應
自覺行動,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行動,沒有明顯的心理障礙,
正常記憶,與年齡相符合的記憶能力,沒有明顯的記憶空洞
正常警覺,沒有過分警覺,或者過分缺乏警覺
現實感,有現實感,知道現實與幻想的區分,願意面對現實
獨立性,沒有過于依賴某人,或者某種關系
專注力,能專注于某事,至少能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
社交能力,能保持基本社交禮儀,能正常溝通,了解他人的需要
情緒管理,能正常表達情緒,至少不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