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新知識#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概括來說無和有都是道的體用,無是體,有是用。無決定着有的表現形式,有體現着無的實際運用。相互作用如陰陽互為關系。
從簡單說比如人,除了肉體看得見部分以外,還有看不見的精氣神的部分,我們常說: 除了好看的皮囊,還要有有趣的靈魂。或者要有靈魂伴侶。這裡靈魂就是“無”的部分,皮囊就是看得見”有”的部分;或者稱工具人,社畜。就是任人擺布無自主意識和行為的人。這就是失去了“無”,而隻有“有”了。
企業同樣如此,如果隻追求看得見“有”的部分,就會陷入死循環。
如知名的“老幹媽”品牌,創始人陶碧華最初調制辣椒醬不過是作為免費佐料搭配涼粉米面給客人嘗鮮的,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樣的無心之舉,卻得到了客人的歡迎和認可!......随着市場漸漸打開,創始人依然把薄利和原料品質放在第一位。
但在二代接手後,就把創始人的初心丢掉了,辣椒醬原料從貴州換成河南的,品質一貫的風味就變了,堅持不打廣告,以口碑相傳為主的,也做起了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的廣告。原來低價的策略也變了,價格漲了好幾波......
有的人好幾年不見,再見時都會說,就像換了一個人,就是原來的魂不在了。
一家企業同樣如此,隻關注盈利,圈錢這些“有”的部分,卻完全忘了企業創始的初心是什麼,這樣也就背離了道,就不長遠了。
日本有許多老牌企業,有很多都跨越了一個世紀,并且不上市的,能經曆歲月的洗禮而長存,都是走在道上的。相反中國也有很多老字号,卻頻頻爆出天價坑害消費者的新聞,這都是令人感到汗顔的!
所以老子說常無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做事的時候,要放在一個出世的狀态,這件事的厲害關系和我無關,我會怎麼做,我是不是能更理性的做出判斷和決策,使事情向更好的方向解決。
同樣老子還說常有是什麼意思?就是做事還要有一個入世的态度,理性做出判斷後,就是執行,而執行需要投入,就要帶着飽滿的熱情去實踐,這樣才能實現生之為生的意義和認知事物發展的邊界。但走的遠了,不能忘了本,還要回到“無”中時時觀照,才能行在道上。
當然無和有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啟示,如物質的豐富和精神的匮乏,工作與休息的失衡,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沖突。這都是過度注重“有”,而忽視“無”的結果。
如何重構個體的價值觀和幸福感,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其實在千年前,華夏文明的道家始祖老子真的已經給出了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