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東南沿海,有一個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村子,叫山腰村。山腰村有一個古老而奇特的風俗:村裡男人活着時姓楊,死後改姓為辛。這是怎麼回事呢?
山腰村,隸屬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山霞鎮。整個村子建在半山腰,因而得名“山腰村”。山腰村四面環山,風景秀麗,全村面積約7.5平方公裡,總人口近5000人。在以前,山腰村由于地處山腰,可耕種的土地面積不多,村民靠采石、石頭加工等為生,經濟比較落後。如今山腰村發展多種經營模式,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
根據媒體報道,山腰村下轄山腰、東山、下塘、前亭、頂後垵、下後垵、東格7個自然村。其中,東山、下塘、頂後垵3個自然村,加上山腰自然村的一部分,共計2000名男性,遵循“死辛活楊”的風俗習慣,即活着時姓楊,死後改姓為辛。
在活着時,他們的身份證、戶口本等上面,全部是姓楊。去世後,祭文、墓碑等所有用到姓氏的地方都改為姓辛。
這樣的風俗習慣,已經延續了400多年。至今仍然在延續之中。因此,村裡共有兩個祠堂,一個是屬于“活楊”的東祠堂,一個是屬于“死辛”的西祠堂。而且,兩個祠堂大門匾額的題字都不一樣。東祠堂寫着“四知傳芳”,西祠堂則寫着“梓園世澤”——不同的題字,傳遞出的信号耐人尋味。
對于“死辛活楊”風俗習慣的由來,山腰村上年紀的老人,都能夠說出一點緣由。根據記載族譜的楊錫欽、楊聰法等老人的叙述,大概可以梳理出這樣一段故事。
山腰村的村民,最初并非姓楊,而是姓辛。在400多年前,辛氏的先祖從隴西(今甘肅臨洮)遷徙而來,在福建省東南沿海紮根下來,繁衍生息。
明朝時期,辛氏有人在朝廷裡做官,因為犯法,導緻辛氏遭到滅族之災。至于犯法的細節,有兩種說法。
一是有一個辛氏男孩在朝廷做到司禮監的職位,人稱辛禮監。有一年,惠安縣東嶺鎮張坑村出了一名武将張昌尉,曾帶兵平柳州反賊,立下功勞。嘉靖皇帝派辛禮監傳诏書,宣張昌尉進京。張昌尉的家族在當地橫行霸道,是一個禍害。辛禮監擔心張家的人加官晉爵,對惠安百姓不利,就擅自更改了诏書,緻使張昌尉誤認為皇帝要降罪于他,自盡身亡。嘉靖皇帝知道後,龍顔大怒,下令将辛禮監抄家滅族。
二是明朝嘉靖時期,一名辛氏後人做了通判,人稱辛通判。辛通判的侄子打死了征糧稅的人員,被奸臣上奏是辛通判教唆所為。這還了得?嘉靖皇帝下旨抄家滅族。
後面的故事又統一了。山霞鎮山腰村人楊家有一女,嫁到山霞鎮後洋村東官嶺的辛門為媳婦。當官兵前來後洋村抄家滅族時,楊姓女子準備回家。她見到後洋村裡火光四起,殺聲不絕,知道大禍臨頭,就趕緊回到山腰村娘家。在山腰村娘家的悉心照顧下,楊姓女子生下了一個兒子。
楊姓女子由于延續了辛氏的血脈,被尊稱為“始祖媽”。“始祖媽”為了感激娘家,向天發誓,不僅兒子姓楊,此後世世代代後人生者為楊姓,死後香火才歸辛姓。由此,山腰村的所有男性都姓楊,死後才回歸本姓為辛。
由于女性成年後要外嫁,屬于他族之人,故不用遵守“死辛活楊”的風俗習慣,死後不需要改回辛姓。
至今,“死辛活楊”的風俗習慣已傳承了20多代。
【參考資料:《泉州晚報》《東南快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