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陽曆9月7至9日為白露。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從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農曆言:“鬥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淩而為露,故名白露。”此時太陽黃經為165度,由于天氣已涼,空氣中的水氣每到夜晚常在樹木花草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鳥類也開始做過冬準備。《禮記·月令》篇記載這個
節氣的景象“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說這個節氣正是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幹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
同為白露節氣,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其景緻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結,而南方有些地區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時分桂飄香”的說法。白露節氣還有忌風雨的說法,如“白露日東北風,十個鈴子(棉桃)九個膿;白露日西北風,十個鈴子九個空,”等等,在這條條諺語中,不難看出農民朋友們對節氣的重視。
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機體的損傷,影響了學習和工作,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别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鹹甘肥的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高鈉鹽飲食能增加支氣管的反應性;在很多地區内,哮喘的發病率是與食鹽的銷售量而成正比,這說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過鹹。在食物的屬性中,不同的飲食有其不同的“性”、“味”、“歸經”“升降沉浮”及“補瀉”作用。不同的屬性,其作用不同,适應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個人都要随着節氣的變化而随時調節飲食結構。
飲食作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為目的,而飲食對人體的滋養作用,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保健預防措施。合理安排飲食可保證機體的營養,使人體的五髒功能旺盛、氣血充實,如《内經》所言:“正氣内存,邪不可幹”。即人體正氣旺盛時,邪氣就沒有機會侵襲肌體,自然也就會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态。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如果體内缺少某些營養成分,就會導緻疾病。如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缺少就會引起肝功能障礙;缺少某種維生素就會引起夜盲症、腳氣病、口腔炎、壞血病、軟骨病等;若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少鈣質會引起佝偻病,缺少磷脂會引起神經衰弱,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缺鐵會引起貧血,缺鋅和钼會引起身體發育不良等。隻有通過食物的全面搭配,或有針對性地增加上述食物成分才能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中醫前輩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用動物肝髒預防夜盲症, 用海帶預防甲狀腺腫,用谷皮、麥麸預防腳氣病,用水果和蔬菜預防壞血病的記載。
在秋季養生中特别是節氣的變更時,我們不但要體現飲食的全面調理和有針對性地加強某些營養食物用來預防疾病,還應發揮某些食物的特異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預防。如用蔥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預防治療感冒;用甜菜汁、櫻桃汁可預防麻疹;白蘿蔔、鮮橄榄煎汁可預防白喉;荔枝可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紅蘿蔔煮粥可預防頭暈等。當我們國人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的時候,國際醫學界也越來越重視食物對疾病的預防作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并證實了很多食物都能預防和協助治療各種疾病。如發現苦瓜、蘆筍、馬齒苋等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另外,飲食習慣和飲食方法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科學家們的關注。
《難經》記載:“人賴飲食以生,五谷之味,薰膚(滋養皮膚),充身,澤毛。”這是兩千年前古人對飲食營養作用的評述。可見飲食的滋養不但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礎,當食物中的營養素(中醫稱之為“水谷精微”)轉化為人體的組織和能量時,更是滿足生命運動的物質保證。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安身之本必資于飲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強調了食物屬性是因人而異。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我們就不能不考慮到秋季的氣候特點——幹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我們講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幹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衆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