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于行、頭發稀疏,難以想象眼前這個四級殘疾的小個子男子,曾經為了救一位白血病年輕人,二次捐髓,他說:“自己童年經曆那麼多病痛,現在作為志願者,看到一條生命正等待生的希望,即然能夠高配成功,就要義無反顧地拉他一把。”這位男子就是金山工業區朱行居委會副主任吳衡,金山區捐獻造血幹細胞又捐獻淋巴細胞第一人,上海第七人。
吳衡。陶磊 攝
緣起:
榜樣的力量
患有先天性足内翻的吳衡,從1982年出生到小學三年級,一直奔波在上海各大醫院求醫問藥。在新華醫院做了矯正手術,才基本恢複行走能力。這段經曆也讓他更加珍視生命。
2014年,時任金山工業區社會事業辦助殘員的吳衡在和紅十字會一起設攤宣傳的過程中,被一張海報上一位白血病女孩渴望救助的眼神所觸動。他決定在金山區“中華骨髓庫”入庫登記。他告訴記者,還有一個原因是,和他同一個村、又是隔壁部門的馬曉燕阿姐已于2012年成功捐獻。當時馬曉燕的一句感慨讓吳衡印象深刻:“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生命因我而延續,這是我今生最大的精彩”。
2016年,吳衡所在的金山工業區新街村的村幹部朱慧繼馬曉燕後,也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吳衡說:“當時我作為志願者,去接她回的家,她和馬曉燕兩人的善舉讓我深受感動。”
捐髓:
愛心拯救生命
2017年初,吳衡因為工作調動來到朱行居委會。4月7日,他突然接到上海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他和一位25歲的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工作人員問他如果高配成功,是否同意捐獻。“當時接到電話挺意外,說和家人商量一下。至于開刀打麻藥,我是不怕的”,吳衡說,他主要是擔心父母可能不同意。
直到高配成功,體檢合格後,吳衡才告訴父母,并安慰他們:“像我這種匹配成功的,可能沒有其他人了,如果我不去,病人就會在焦慮中一直等待。其實,捐髓和獻血一樣,不傷身體也沒有痛苦。”吳衡父母都是熱心腸。母親每年都會獻血,家中抽屜裡放着30多本獻血本。父親身體不太好,但也一直樂于助人。雖然母親有點擔心,但還是對吳衡說:“既然你已經想好了,隻要身體可以,那就去做吧!”
2017年8月8日捐獻造血幹細胞。受訪者供圖
2017年8月4日,在愛人的陪同下,吳衡來到華山醫院做捐髓前的身體準備。8月8日是正式捐獻的日子。捐獻過程進行了将近5個小時。因為受捐者體重有75公斤,他一次捐了304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而之前同村的兩位捐獻者都隻捐了100多毫升。“獻好後沒站住,人一下子就軟了,當天晚上7點就睡覺了。”過了1年左右,吳衡問過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對方的情況,他們回答他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心願:
但願沒消息
但“好消息”沒有持續很久。2019年9月,吳衡接到了不願意接聽的電話,那位2年前受捐的年輕人白血病複發,需要他再次捐獻淋巴細胞。
2019年11月7日捐獻淋巴細胞。受訪者供圖
吳衡答應是答應了,但擔心還是有的,上網查了很多資料,發現兩次捐獻的例子有不少。這一次,吳衡的愛人雖然還是支持他,但是有點擔心,就怕他身體吃不消,因為2018年的冬天,吳衡抵抗力有點下降,咳嗽咳了兩個月。吳衡母親起初不同意,吳衡就說:“他是抱着希望在等我,如果我不回複或不同意,他就要絕望了,我小時候生病看醫生,也不希望被拒絕啊。”母親拗不過吳衡,叮囑他,“你如果身體吃得消,我們也支持你”。2019年11月7日,吳衡第二次捐骨髓,用了3個多小時,一切順利。
“我去年問了下,得到的還是那句話——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應該恢複得還可以”,吳衡說,“多一份血樣就多一份希望。我沒有其他疾病,肢體殘疾不會有太大影響,作為志願者來說,在不影響自己身體的前提下,幫助白血病家庭,捐獻是舉手之勞。”
吳衡走訪關心弱勢群體家庭。陶磊 攝
如今,作為朱行居委會副主任,吳衡負責綜合治理工作,社區的安全問題是他工作的重點。因為社區獨居老人有100多位,吳衡經常會去老人家中看望關心,檢查他們用電用煤用氣情況。吳衡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身邊很多優秀老黨員是他學習的榜樣,他也要像他們那樣,在基層更好地服務社區、服務居民。
新民眼工作室屠瑜
編輯 | 林岩 龔紫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