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關于美容的簡介

關于美容的簡介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5 08:01:50

關于美容的簡介?今年是《健康與美容》雜志創刊30年30年,總覺得該寫些文字出來,仿佛隻有這樣才能給起伏的心緒一灣甯靜,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關于美容的簡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關于美容的簡介(健康與美容30載關于你的訴說)1

關于美容的簡介

今年是《健康與美容》雜志創刊30年。30年,總覺得該寫些文字出來,仿佛隻有這樣才能給起伏的心緒一灣甯靜。

想了想,時間長了,過往的不少情景、抑或相對特殊一點兒的經曆,都零零散散地提到過,有些還難免重複,這裡将盡力不再贅述,隻撿那些深埋于心、平生不易忘懷的故事傾倒出來,以做30年光陰的一個小結。也算是一次難得的分享吧。

關于名字

1992年5月中旬,衛生部向國家科委遞交申請,5月底,國家科委複函同意創辦《健康與美容》雜志,并提請期刊主辦單位持批件到北京市新聞出版局辦理登記手續——《健康與美容》雜志就此誕生。而這之前,是經曆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的。規定的手續不用說了,其間很值得一提的是《健康與美容》雜志刊名的由來。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容”作為一個專用名詞,才剛剛出現,内涵還不是特别清晰。當時,“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也不像現在這樣各有嚴格定義、界限分明。印象中,醫療美容的出現似乎更早些,這跟醫療美容與較早創立的醫學整形外科的淵源有關。整形外科主要是對創傷進行整形和修複,伴随着整形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層次的不斷提升,醫療美容開始從整形外科領域細分出來,自成體系,成為以美容為主要目的的專屬學科。生活美容作為一個新興的美容行業的呈現,也是這一時期開始的。總之,無論生美還是醫美,彼時都帶有一絲“舶來品”的影子,它們作為中國美容行業之“新寵”,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的強力推動下,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壯大起來,共同彙成那個時代女性世界的熱門話題。在這樣的大氛圍之下,創辦一本科普刊物,為廣大女性提供一個了解美容世界的窗口,并為她們的美容訴求提供科學性、專業化的指導,也就成了當時的一種必要而突出的需求了。我看到了這樣的需求,并着手工作。

申辦新刊,“刊名”是起點,也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具體問題:嚴肅而神聖,此事很是費了一番心思。

起初草拟的刊名都是直奔“美容”二字的,先後提出了六七個備選刊名,如“中國美容”“科學美容”“專業美容”……對這些名字,不少朋友都給出了各自的解讀。他們各抒己見,各有側重,各有根據,一時間難分伯仲,定名一事竟成了一道難題。此事迎來柳暗花明,是源于朋友的一次會面。交談中,這位多年從事健康教育研究的學者朋友,細緻分析了刊物屬性及所應表達的内涵,從另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美容”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健康”的問題,美是健康的延伸;脫離了健康單純來談美容,将會給完整體現期刊宗旨帶來障礙。他建議把“健康”二字寫入刊名,讓美容與健康聯動,并以此作為辦刊的發力點和深入報道的方向,力争創新突破,形成自己明确的辦刊理念和特色。同時,他還列舉了當時美容服務中已經顯露的一些負面問題和事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此一番話,讓刊物的輪廓和前景預期瞬間便清晰透亮起來——這讓我茅塞頓開。我認為這一分析不僅立意新,而且視界闊,前路必定光明。這即是《健康與美容》刊名的由來。

把“健康”和“美容”有機融合、辯證解讀,無疑開辟了一個獨特視角,凸顯出《健康與美容》在取材方向和編輯理念上與同類刊物的差異性。30年的辦刊實踐,這一宗旨和理念始終深刻融入到每期刊物的内容當中。

以《健康與美容》創刊号為例。創刊号頁碼為48頁,刊載文章30餘篇,其中,多數文章都是把“健康”和“美容”作為一個整體的話題進行闡述的。比如:著名醫學專家孫少宣撰寫的《眉眼·美學談》;著名中醫專家孟慶榮撰寫的《從楊貴妃食用鮮杏談蔬果美容》;著名整形美容專家劉桐撰寫的《時髦的隆乳術》;著名健康教育專家、全國先進醫學科普工作者劉立撰寫的《頭發的生理特色與健美》;著名口腔科專家傅民魁撰寫的《牙齒與容貌美》;著名醫學美容專家楊曉惠撰寫的《乳房下垂與肥大的整形治療》,等等。這些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在從科學的角度審視、剖析美的同時,自然地融入肌體與心理健康的成分及其對于美的作用機理,觀點鮮明,寓意深刻,在闡述健康和美的内在聯系的同時,倡導樹立科學的健康美容觀,即:“美”的實現隻能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這是所有愛美人士達成“美麗心願”的唯一正确途徑。

通過解讀“健康”與“美容”辯證關系而引發關注的例子,還有一次印象比較深刻。2010年11月27日,本刊與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共同開展的“中國職業女性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系列活動第三站在上海拉開帷幕,本場活動的主題之一是“名家講壇——健康與美容的醫學辯證”。該主題立意鮮明,突出問題導向,頗具邏輯感,一時間吸引了上千觀衆到場,經由專家對“健康”與“美容”辯證關系的精彩解讀,與會者大多表示受益匪淺。而像這樣通俗化和趣味性的科普教育宣傳,始終滲透在《健康與美容》的曆期刊物中。

經曆30年的發展,如今的《健康與美容》又進入到一個更新更廣闊的文化時空,這是一個在大數據和智能化引領下開拓與創新的年代。如何科學解讀數字化健康産業?如何正确引導智慧型健康美容?在這個以融媒體為主導的全媒體時代,又該怎樣繼續講好“健康”和“美容”辯證統一的新故事、新理念、新應用?惟盼今後的歲月裡,《健康與美容》能全力以赴,做得更好。

從未褪色的記憶

30年過去,記憶中的許多事都慢慢地變得模糊,但創刊時那四間平房的樣貌始終清晰地刻在心底。

這裡原本是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的一個閑置球場。位于東門内向南不遠處的一個院落中,通過一個月亮門出入,算是獨門獨院了。說其閑置,是因為幾年間不曾看到球場的正式一些的比賽活動,地面也沒有做任何的專業鋪裝,隻是一般的硬土地。偶爾也有三三兩兩這裡的職工來打球熱身,但一個月也看不到一兩次。四間平房為坐北朝南的正房,位于球場北側,一看便是現代的磚瓦建築,不比周邊的千年古刹那麼莊嚴肅穆。所以這裡還是比較适合辦公的。

記得我是1992年七八月份租下的這四間平房。當時社會上空置房很少,适合辦公的就更加稀缺,托了不少朋友,才最終确定了這塊“寶地”。《健康與美容》雜志創刊号是當年的12月6号首發的,以創刊日為階段标志,籌備階段的所有事務都需在這個不算長的時間段内完成,工作還是蠻緊張的。最初的工作團隊隻有6個人,所以這四間平房裡總計有六套辦公桌椅,其餘的便是文件櫃、書櫃等家具了。由于空間有限,當時的财務室還兼做庫房。院落多數情況下是清淨的,球場周圍長着幾棵高大的白楊,每當有朋友或熟悉一些的客人到訪,除了在室内交談外,如天氣晴好,也時常到院中樹下小座。受益于文化宮的特定環境——古刹聳立,古樹參天,所以時常會聽到各種鳥的吟唱,遠一點的如天籁之曼妙,近的便如不同“和旋”彈奏出的悅耳的琴聲。有時也會有喜鵲到訪,它們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很喜歡聽它們鳴叫。中國有句俗話:“喜鵲叫,喜事到。”每當這時,便應和着内心的幾分期許,心情也會頃刻間明朗暢快起來。

創刊時各方面條件都很艱苦,但每個人的工作熱情都很高漲。員工大多身兼多職,約稿、寫稿、編輯、廣告、策劃、發行、采購等凡涉及到的工作,包括一般性的勞務,幾個人全分擔了。也因此,大家幾乎沒有周末休息,也沒人真正去計較八小時之外的時間花費,沒有怨言,都在辛苦而愉快地工作着。

創業階段最難的還是經費。支出多,收入少,更何況初期是沒有收入的。直到創刊号發行後,不斷積累品牌力,随着廣告量的增加,日子才慢慢好起來,但媒體間的競争也日漸激烈了。

創刊時的主辦單位是中國衛生記者協會,秘書長是劉俊琪老師。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為原國家衛生部。當時,作為國家一級協會的中國衛生記協,雖在全國衛生系統中小有名氣,但畢竟為社會非赢利組織,屬于“清水衙門”,所以,沒有辦法對《健康與美容》的創辦和經營提供财力支持;也因為如此,《健康與美容》的創辦經費基本為自籌。

我非常欽佩劉俊琪老師的敬業精神,尤其是他對《健康與美容》編輯工作的辛勤付出。在期刊的籌備階段,劉老師便頗多費心,為我提供了不少工作上的指導;雜志創刊後,他時常親臨編前會,又親自撰寫稿件以及參與約稿、編輯、審校等具體事務。其嚴謹的工作作風,紮實的業務功底,通過自身的率先垂範,讓編輯團隊受益良多。後期,編輯部條件改善、搬離文化宮到外面的寫字樓辦公時,還專門為劉俊琪老師安排了辦公室。每當想起這段經曆,心裡總是熱乎乎的。很是留戀這種上下級之間密切的工作關系,相互助力,有如堅固的基石,任你在這之上拓展你的成長的空間。——這确是一段難忘記憶。

類似的記憶,還有與吳勝利大姐将近十年的同事經曆。吳大姐是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長,今年已逾84歲高齡,但依然思維敏捷,談吐清晰。早在期刊籌辦階段,我與吳大姐便有往來,經常得到她的關心和指導。退休後,她受聘擔任雜志社副社長一職,繼續為社務工作奔波操勞。至今仍為雜志社顧問。關于我與吳大姐的多年友情相處,我于之前的文字已有較多介紹,這裡就不再複述了。

最不能忘懷的,是1992年12月6日《健康與美容》創刊首發式的情景。首發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八方朋友彙聚,到會者近千人,有關領導人在會場揮墨題詞……這場景,這氣氛,每每憶起,依然還有當年的那種激情澎湃之感,似一腔年輕、豪放的血在周身奔湧……

當然,難以忘懷的遠不止這些。前面之所以挑了這些事來說,一是因為它們至今尚不為許多人所知,二是因為镌刻在心,念茲在茲。它們與《健康與美容》最初創業時的情景,包括那四間平房和六套桌椅被永久地固化在一起,已經成為了我任何時候都不會褪色的恒久記憶。

影響力與初涉“公益”

《健康與美容》的影響力大體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專業性。“專業性”是科普刊物的基本功,這裡不細說,隻想特别強調一點,作為衛生領域的科普刊物,《健康與美容》始終注重與本領域各學科專家學者及業務骨幹保持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他們不僅為本刊撰稿,而且對刊物的其他稿件也從專業上幫助把關,因此确保了本刊傳播内容的科學性、前瞻性與時效感。讓讀者可以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中,盡情徜徉在這片知識的海洋裡,而不必擔心被誤導。

其次是國際視野。其實,早在2002年,《健康與美容》便與德國知名媒體——《專業美容世界》雜志開始為期兩年的國際版權合作。彼時,互聯網發展進入提速期,國内幾大門戶網站始見雛形,認知欲催生了人們對于信息世界強烈的“饑餓感”,傳統報刊媒體開始進入壓力通道。在這一背景下,探索國際合作之路,滿足讀者不斷增加的對國際健康美容資訊的閱讀需要,也就成了本刊議事日程中的一道必解課題。隻是由于這次的國際版權合作時間相對較短,其間雙方又少有人員往來,所以,今天談及此事,有關情景于當年的親曆者包括一些老同事大都有些模糊了。但它卻是本刊一次開創性的嘗試,是探索國際合作、實現本刊綜合質量向國際大刊邁進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之後,本刊與日經BP社所屬《Health》雜志開展持久版權合作,為廣大讀者送去了不少有趣、有益而實用的知識大餐。這已是公衆所熟知的事了。

關于《健康與美容》雜志的對外合作,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往事。2009年,本刊曾與日本最大的綜合出版集團集英社接洽,商議版權合作事項。是年八九月份,該社今薗董事一行四人專程來訪,雙方進行了坦誠的交流。雖然最終未形成具體合作項目,但從此建立了友好關系。訪問期間,我方向集英社贈送了一幅《牡丹》畫作,集英社則在此後數年間持續向我社寄送他們出版的《MAQUIA》雜志(當時的目标合作期刊·美容類),以為我方了解國際前沿美容資訊與時尚流行等情況提供參考。由此書寫出了跨國同行間的一段友誼佳話。值此《健康與美容》30周年之際,特别提及此事,是想從一個側面說明《健康與美容》在自身期刊建設方面始終是一個有追求和積極作為的媒體,為了讀者利益最大化和期刊榮譽,她30年光陰的時時刻刻都不曾虛度。

第三是積極投身社會公益。這一項與前面兩項共同構成了《健康與美容》整體影響力的關鍵要素。

“《健康與美容》作為期刊媒體,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如此高頻次、規模化地投入社會公益,這在國内的同類媒體中是不多見的。”這句話出自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原所長喻國明教授的一次會議演說,我多次于不同場合或撰文中引用過這句話,覺得它字字樸實而真切,也由此一直把它當作一種特殊的激勵。

30年,點點滴滴的積累、锲而不舍的韌勁、時刻堅守的初衷……在過往的這條長路上,《健康與美容》的系列公益之舉,被完整地記錄下來。

記錄的起點為1994年。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一位山東籍女孩兒,因患肌肉萎縮症,且較長時間無法治愈,家裡已為此變賣了幾乎所有财産,直至再也無力為孩子支付接下來的醫療費用。生死攸關之際,西安協和醫院毅然決定為這名患者提供免費治療。

當時,對于這家醫院做出的如此善舉,我深感敬佩,更為患者感到欣慰。我和同事随即趕赴西安,一是代表編輯部為患者捐了款物,二是對院長任超先生做了專訪。顯然,這是一篇“自帶溫度”的訪談,刊發後感動了不少讀者,其中更有不少人通過本刊的愛心捐助信息紛紛為患者捐款。這個小故事,時隔28年,所以至今記憶猶新,一方面是通過此事我與任超院長成為了很好的朋友;而最難忘記的,是在得知女孩雖經多方努力,但最終未能挽回生命之後,我曾傷感了好長一段時間。

盡管與之後的諸多公益事項相比,最初的這些公益行為無論規模或影響力程度,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無可替代的意義,是由此開啟了《健康與美容》的社會公益之門,有效提升了創刊之初我們最需要的在讀者中的關注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此後,随着互聯網的崛起及其特有的強大“記憶功能”,本刊獨立或聯合舉辦的一系列各種類型的社會公益活動,包括地方性的和全國性的,比如:1996 年與全國婦聯聯合舉辦的全國範圍的“健康美容質量行活動”; 2003 年與北京市委文明辦共同舉辦的“首都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儀式暨健美人間大型文藝晚會”; 2010 年舉辦的“中國職業女性健康素養專家論壇”;同年與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共同組織開展的“中國職業女性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等等。這些活動通過互聯網檢索大都輕而易舉地可以查到,所以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它們彙總在一起,組成了《健康與美容》社會公益曆程的長篇畫卷,在廣大讀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關于“獲得感”

30年的經曆,喜憂兼具,五味雜陳,其中的“獲得感”還是很值得一提的。細細梳理一下,感受最大者莫過于“相伴”兩字。想一想,30年,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歲月了。從小到大,春夏秋冬,彼此守候,相互支撐,這對一個人來講該是怎樣的一種安慰啊!而這樣的感覺,更是時常幻化為一種“哺育與守護者的榮譽感”:朝來暮往,鬥轉星移,在辛勤耕耘的同時,見證她的逐日成長,分享她缤紛的“果實”,于青絲與白發之間,欣賞和感受她流動的年華;尤其是,當蓦然回首,你眼中的她依然還是那麼的麗質而俊健,這種獲得感又怎能是幾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呢!

作為行業主流媒體,《健康與美容》創刊30年來從未偏離過自己的初衷。她把“美麗源自健康”辦刊理念,一直做到深入人心,形成共鳴。财力再緊,不能減公益;負荷再重,也必勇敢擔當,這是《健康與美容》始終堅守的社會道義。多年來,編輯部先後承接并圓滿完成了一批政府相關部門委托的課題項目,如:2014 年,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化注冊管理司委托,組織開展“化妝品消費認知調查活動”,完成并提交較高質量的項目報告書;2015-2016 年,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委托,組織開展“美容化妝品行業市場及技術調研”,并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共同完成《健康美容服務技術規範》的制定;2018-2019 年,在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牽頭完成了《健康美容服務規範》(團體标準T/NAHIEM 10—2019)的制定,進一步奠定了雜志及新媒體在健康美容行業的領軍地位和話語權,成為當今全媒體時代期刊經營與發展的不竭動力和寶貴資源。

30年來,《健康與美容》始終把媒體的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突出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同時,力争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通過協調發展,為媒體經營注入強勁經濟活力和發展動力。

《健康與美容》雜志曆年獲得的主要榮譽有: 2000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署“雙效期刊獎”,列入“全國期刊 500 強方陣”。2003年,獲全國工商聯頒發的“中國美容化妝品業時代傳播獎”。 2007—2008 年,連續兩年榮獲中國傳媒創新年會組委會頒發的“中國傳媒創新期刊十強獎”。 2013 年,在一項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權中國期刊協會和人民網組織開展的網絡投票及專家評定中,《健康與美容》榮獲“2013 年度最受讀者歡迎的50種期刊”榮譽等等。

30年,回眸——感懷——難掩長卷;再奮進,機遇——挑戰——擁抱凱旋。《健康與美容》的下個五年、十年、三十年,豪邁前行,已經在路上!(作者:健康與美容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 段景花)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