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津人真哏兒

天津人真哏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0:22:20

天津人真哏兒(解讀天津人的哏兒基因)1

“哏兒”是天津人共同的标簽,大意就是風趣幽默、有意思。天津人的熱情、開朗、風趣、幽默是出了名的。人們生活、交流的不經意間便蘊藏着巨大的笑點,發現并制造幽默是天津人特有的性格特點。因而,“哏兒”伴随着天津人的生活,天津也被網友稱之為“哏兒都”。善于制造段子的天津人,不但将他們的日常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還把骨子裡的“哏兒”勁凝練成一種老少皆宜的藝術。“津味雜談”我們就從“哏兒”說起,說說天津人的“哏兒基因”。

記者觀察:天津人把日子過出樂子

九河下梢天津衛。從明朝永樂二年開始,天津作為軍事要地,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至今已有600餘年。朱棣作了皇帝,便賜此地名天津,是“天子經由之渡口”的意思。天津城市的形成得益于漕運,在漕運發展史上,天津是一個極具典型的城市案例,漕運經濟推動城市的全面發展,也形成了特有的天津城市文化。

“哏兒”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理解,天津人的使用頻率頗高。當遇到尴尬的事情,自己不好意思面對衆人時,一句“多哏兒啊”可以化解尴尬;當看到一個長相不出衆的孩子,又不想違心地誇贊漂亮時,一句“長得真哏兒”便會讓衆人“秒懂”;但主流的理解是幽默、風趣、有意思,算得上是個褒義詞。

“哏兒”并不簡簡單單是一個津味詞語,在每一位天津人血液中流淌着“哏兒”的基因。比如每天早晨面對地鐵裡洶湧的客流,人們會用“跟下餃子似的”來形容。擠地鐵時,心情會有些煩躁情緒,但從湧出、湧入的客流聯想到餃子下鍋時的場景,你便會心一笑,煩惱暫時放在了一邊。再比如,冬天到了,雪天路滑,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個“屁墩兒”,摔倒的一刹那或許有些不好意思,但站起來撣撣身上的雪,自言自語:“好麼!老太太鑽被窩!”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切尴尬蕩然無存。天津人的這種幽默的性格,更具體地表現在自嘲上,天津人善于自嘲,當面對一個話題,各方矯情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天津人往往會幽默地自嘲一句,這在天津人眼中會認為不值得一辯,自嘲反而是自信和胸懷。

天津人的幽默上升至藝術層面,便是相聲。相聲這種語言藝術形式,由北京發端,卻在天津這個城市培養孕育出了無數相聲名家和經典段子,這和天津這方文化土壤和民風民俗關系極大。天津人性格裡豪爽、風趣、大度、自嘲的特點不僅讓天津人活得開心,也為相聲創作提供了無數“經典”的包袱兒。天津衛在相聲演員的心目中就是一個考場,一個聖地,“活兒”好不好,“包袱兒”響不響,本事行不行,要經得起天津人的考核。一些幽默的笑點,放在其他地方或許不會引起共鳴,但在天津,一句話就能引來滿堂笑聲和掌聲,這并非天津人的笑點低,而是因為這個笑點與天津人的“哏兒”不謀而合。

在德雲班主郭德綱的《過得剛好》一書中,記錄了一些天津人生活中的幽默。

●我弟子李根,天津人,本性單純。一日問高峰:“人家都說2012是世界末日,12月份我得請假回天津!你走嗎?”高峰說:“我不走。”李根一愣:“啊?你死北京?”

●德雲社謝金(天津籍相聲演員),四代從藝,世家弟子也。其父為捧哏名家謝天順。父對子管教甚嚴,嚴禁早戀。謝金歎氣道:唉,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摘自《過得剛好》魚龍夜話·德雲後台章節)

從中我們不難讀出,這就是天津人“哏兒”的方式,一句話蹦出來一定要有些“嚼頭”,在短暫的回味後不禁發笑,而且越回味越想笑。或許外人會覺得這是相聲演員的特長,其實在天津人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段子。不能不說,在中國,最理解幽默的城市是天津,天津人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已經将幽默發揮到了極緻,天津人善于把生活演繹成段子,把日子過出樂子。

市民發言:不“哏兒”都不好意思張嘴說話

【天津人:我們的幽默外地人不懂】

杜霖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10年前到江蘇某地讀大學,他發現天津人的幽默具有地域性,或許外地人不太能夠理解這份幽默,讓他有些尴尬。

杜霖告訴記者:“我從小到大就在天津生活,耳濡目染,就養成了幽默的脾氣秉性。其實這就是骨子裡帶出來的,并不是為了制造而制造。在天津,跟‘損友’說話時,會不經意地帶出些互相‘挖苦’,也會自嘲,而這些到了外地就不容易被人理解。”他坦言:“大學期間我交了個女朋友。女朋友是南京人,她并不覺得我這是幽默,反而覺得這是不内斂的表現。為了博得她的好感,我也在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後來我發現,有些時候并非刻意去搞笑,這就是我的城市給我的基因。”

大三的那個暑假,杜霖的女朋友應邀來天津玩了幾天,和天津這邊的朋友相處之後,逐漸懂得了男朋友的幽默究竟源自何處。懂了天津人,你便會愛上他們的熱情、幽默和那些流淌在血液裡的情懷。

【新天津人:這是“哏兒文化”速成學院】

李昌元來自廣西,初到天津時也并不太懂得這座城市裡的人為何如此樂觀。小李說:“剛上班時,同事們聊天就像說相聲一樣,我在一旁偷偷笑。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她們說話很直接,語調中帶着那種親切。一次,女同事穿衣顔色搭配出現了問題,一進辦公室她便說:我簡直就是一盤菜,大馬路人人都回頭看我。後來我才知道黃顔色與紅顔色穿在了一起,她說自己穿着像西紅柿炒雞蛋。自嘲過後便是一系列的開玩笑,有人說她從奶奶家侉到了姥姥家,有人問她出門之前為啥不照鏡子,最後老闆進門,看到她趕緊捂住眼睛,說了倆字:晃眼!從員工到老闆,人人都喜歡開玩笑,這或許就是天津人追求的那種‘哏兒’的感覺。”在天津生活了一段時間,李昌元發現自己不僅懂得了天津人的幽默,也更加會開玩笑了,操着南方口音偶爾來兩句天津式幽默,也别有一番情趣。

李昌元說:“我想天津人的幽默與這座城市平和處事的風格有關,天津人的‘哏兒’能夠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能夠化解尴尬。在天津生活一段時間後,能夠融入其中,天津不愧于‘哏兒都’這個名号。”

采訪後記:“哏兒”是天津人的生存狀态

知名作家林希先生寫過一本書——《天津話,逗你玩》,講述的是天津方言的來龍去脈。當年看到這本書時,首先會被其封面所吸引,畫面右側屏蔽了宋體、大黑體等橫平豎直、中規中矩的字體,而是選擇了更為休閑、市井味道濃郁的舒體字。在書名旁邊羅列了10多條天津人慣用的方言俗語,比如:崴泥、熬鳔、大梨、滾刀肉、吃挂落兒……在封面的下方是一幅漫畫,畫面中兩位爺在鬥嘴,如果給這幅漫畫配上旁白,天津人能将二人的喜怒哀樂通過一兩句話,全面概括。這就是天津人的“哏兒基因”。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會發現,涵義準确、形象鮮活是天津話的特點。能把一句話說活了,給你直觀的東西,這便是天津話的精髓所在。比如一位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來拜訪,見面時如果是一位天津主人,他一定會問:“嚯!這是哪陣風把你吹來了?”一句話中帶有若幹種情緒,既有對好久不見的這位朋友的想念,想念中又有抱怨,抱怨中還有些調侃。對方可能會接一句:“西北風。”把這樣一種尴尬化解。簡單的幾個字,腦海中能浮現出一個場景,細細品味還帶着幽默,天津人的“哏兒基因”顯露無疑。

說到天津人的“哏兒”還是要說天津的碼頭文化。津沽碼頭競争太厲害,人們來去匆匆,每天要到河邊扛活,船一來就趕緊卸貨,沒有時間閑庭信步。碼頭不是談情說愛的地方,船和船、人和人擦肩而過,這就早就了天津方言的凝練。在天津這個碼頭上生活,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這個概念太重要了。因為碼頭是個沒有文化和法律、各自生存的地方,互相之間隻有強烈的競争。所以人在這環境裡怎麼活?非常認真、緊張,可能就沒法活,惟一的辦法就是自我調侃。說話不藏掖,有時就顯得愣頭愣腦,本來天津話就以形容豐富見長,比喻、拟人、誇張那點文學技巧,讓咱用得沒治了,外加腔調特别,人心裡那點嘎壞勁兒也就順着話流露出來,拿别人調侃,對着鏡子自嘲,就顯着有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