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02:53:33

《儀禮》一書形諸文字是在東周時期,而其中所記錄的禮儀活動,在成書以前早就有了。這些繁缛的登降之禮,趨詳之節,不是孔子憑空編造的,而是他采輯周魯各國即将失傳的禮儀而加以整理記錄的。宋代學者朱熹說:"《儀禮》不是古人預作一書如此,初間隻是以義起,漸漸相襲行得好,隻管巧,至于情文極細密周緻處,聖人見此意思好,故錄以成書。"達話是相當精辟圓通的。朱熹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儀禮》中記載的禮儀的具體細節,早在成書以前就有了,經過長期行用,逐漸充實完善而定型,後來才整理成書。也就是說,《儀禮》一書所反映的禮節形式,不僅有東周時代周魯各國的,也含有更早一些時候的。因為禮儀也好,禮俗也好,都有很大的因襲性。就拿跪拜禮節來說,它起源于原始社會,盛行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而它并沒有随封建社會的結束而絕迹。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1

士喪禮。死于适室,幠用斂衾。複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扱領于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臯某複!」三,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階,以衣屍。複者降自後西榮。楔齒用角柶。綴足用燕幾。奠脯醢、醴酒。升自阼階,奠于屍東。帷堂。乃赴于君。主人西階東,南面,命赴者,拜送。有賓,則拜之。

【譯】士喪之禮:須死于正寝之室,用一條被子蓋住死者屍體。以一人為其招魂,招魂者服純衣纁裳,其上衣和下裳的左邊連在一起,并插其領于帶間以固定;登上東面屋翼,站在屋脊中央向北用衣服招魂,喊道:“哎—某人死者之名回來!”連喊三次。進而将衣服從前面扔下,屋翼下面一人用衣箱接住,從東階上堂用衣服蓋住屍體。招魂之人從西面屋翼的北邊下來。用角質祭勺啟開死者上下牙齒,用矮幾拘正死者雙足,用幹肉、肉醬、甜酒祭奠死者。從東階上堂,将祭品置放在屍體東面,又于堂上陳設帷幕。然後向國君報喪。喪主站在西階東面,向南囑咐報喪者,并拜送之。有賓客來吊唁,喪主要叩拜。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2

入,坐于床東。衆主人在其後,西面。婦人俠床,東面。親者在室。衆婦人戶外北面,衆兄弟堂下北面。君使人吊。徹帷。主人迎于寝門外,見賓不哭,先入,門右北面。吊者入,升自西階,東面。主人進中庭,吊者緻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踴。賓出,主人拜送于外門外。君使人襚。徹帷。主人如初。襚者左執領,右執要,入,升緻命。主人拜如初。襚者入衣屍,出。主人拜送如初。唯君命,出,升降自西階。遂拜賓,有大夫則特拜之。即位于西階下,東面,不踴。大夫雖不辭,入也。

【譯】喪主進屋,坐在屍床之東。喪主之兄弟、堂兄弟皆面向西站在喪主之後。喪主之妻妾面向東坐于床西。大功以上親屬在内室。小功以下親屬——其婦人在戶外向北而坐,其男子在堂下向北而立。國君派人來吊唁,要撤去帷幕。喪主到寝門外迎接,見賓而不哭;喪主先進門向北站在右邊。吊者進門,從西階上堂,向東而站。喪主進入中庭,吊者向喪主傳達君命。喪主哭拜,叩首、哭踴。吊唁的賓客出來,喪主到大門外拜送。國君派人來贈送衣衾,要撤去帷幕。喪主迎接國君之贈衣衾者之禮儀與迎接國君之使吊者之禮儀一樣。贈衣衾者左手執衣領,右手執腰,入門上堂,傳達國君命令。喪主叩拜贈衣者之禮儀亦與先前叩拜國君之使吊者之禮儀一樣。贈衣者入内将衣衾蓋在屍體上,然後出門。喪主拜送,其禮亦和先前拜送國君之使吊者一樣,隻有奉君命來吊禭的,喪主才出而迎、送,從西階上、下堂。于是拜謝賓客,若有大夫來吊唁,要一一拜謝。在西階下即位,面向東,不哭踴。大夫雖不緻吊辭,也要請其入室。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3

親若襚,不将命,以即陳。庶兄弟襚,使人以将命于室,主人拜于位,委衣于屍東床上。朋友襚,親以進,主人拜,委衣如初,退,哭,不踴。徹衣者,執衣如襚,以适房。為銘,各以其物。亡,則以缁長半幅,末長終幅,廣三寸。書銘于末,曰:「某氏某之柩。」竹杠長三尺,置于宇西階上。甸人掘坎于階間,少西。為垼于西牆下,東鄉。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階下。

【譯】大功以上的親屬贈送衣衾,不必使人傳命于喪主,直接将衣衾陳列房中。衆兄弟贈送衣衾,須使人到内室告諸喪主。喪主在内室确定位置拜謝,并将衣衾放在屍體東邊的床上。朋友贈送衣衾,要親自送進來。喪主拜謝,并和先前一樣置放衣衾。喪主退堂,隻哭不踴。有司撤去衣衾,一如禭者左執領、右執腰,将衣衾拿回房中。依照死者身份為其建銘。倘是不命之士,則用長一尺、寬三寸黑布一塊,長二尺、寬三寸紅布一塊,并将其聯結起來。進而于所聯結部分寫上銘文,稱“某氏某之柩”。用三尺長的竹竿作旗竿,将其置于西階上的屋檐下。甸人在兩階之間掘坎,坎偏于西階一方;在西牆下用上塊壘竈,竈口向東。用清水洗淨新盆、盤、瓶、無足之敦和重鬲,放于西階下。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4

陳襲事于房中,西領,南上,不綪。明衣裳,用布。笄用桑,長四寸,紌中。布巾,環幅,不鑿。掩,練帛廣終幅,長五尺,析其末。瑱,用白纩。幎目,用缁,方尺二寸,裡,着,組系。握手,用玄,纁裡,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着,組系。決,用正王棘,若檡棘,組系,纩極二。冒,缁質,長與手齊,殺,掩足。爵弁服、純衣、皮弁服、褖衣、缁帶、韎韐、竹笏。夏葛屦,冬白屦,皆繶缁絇純,組綦系于踵。庶襚繼陳,不用。貝三,實于笄。稻米一豆,實于筐。沐巾一,浴巾二,皆用谷,于。栉,于箪。浴衣,于箧。皆馔于西序下,南上。

【譯】陳列衣服于房中,衣領向西,自南至北排列,不必兩行。貼身之衣裳用帷幕之布。插發髻之笄用桑木制成,長四寸,繞于髻之中央以固發。為飯而設以覆屍面的布巾不鑿孔。裹頭的練帛寬二尺,長五尺,末端撕開以打結。塞兩耳用新絲綿。蒙面,外用黑布,内用紅布,一尺二寸見方;以絮充入缁表裡之中,并打上結。握手外用黑色布,裡用橙色布,長一尺二寸,寬五寸,中間手握部分一寸見方,也以絮充入其中,并打上結。鈎弦用玉制指套,放弦用兩個絲綿指套,亦打上結。套屍體,上身用黑布套,長與手齊;下身用紅布套,直至遮住兩足。死者穿生時所衣之服三套:純衣淺黃裳,白布衣素裳,有紅色鑲邊的黑衣裳。黑帶,赤黃色皮襪,竹制笏闆。若是在夏天,就穿白色葛屦;若是在冬天,則穿白色皮屦。而屦帶、屦頭飾和屦的周邊皆用黑布,屦帶系于屦後跟。其他衆多親屬及庶兄弟贈送的衣物隻陳放在房中,不用。盛放三枚貝殼于竹器。盛放一豆稻米于竹筐。盛放用粗葛布制成的洗頭巾一條、浴身巾兩條于竹器。盛放梳子于籌筐。盛放浴後所穿之衣于箱子中。以上諸物皆陳設于西牆下,自南而北排列。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5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祝淅米于堂,南面,用盆。管人盡階,不升堂,受潘,煮于垼,用重鬲。祝盛米于敦,奠于貝北。士有冰,用夷槃可也。外禦受沐入。主人皆出,戶外北面。乃沐,栉,挋用巾,浴,用巾,挋用浴衣。渜濯棄于坎。蚤,揃如他日。用組,扱笄,設明衣裳。主人入,即位。商祝襲祭服,褖衣次。主人出,南面,左袒,扱諸面之右,盥于盆上,洗貝,執以入。宰洗柶,建于米,執以從。商祝執巾從入,當牖北面,徹枕,設巾,徹楔,受貝,奠于屍西。主人由足西,床上坐,東面。祝又受米,奠于貝北。宰從立于床西,在右。主人在扱米,實于右,三,實一貝。左、中亦如之。又實米,唯盈。主人襲,反位。

【譯】管人汲水于井,不解去井繩,将其萦繞于手。夏祝用盆向南淘米于堂上。管人登上台階,不上堂,從夏祝那裡接過淘米水,用鬲在以土塊壘成的爐竈上煮着。夏祝又盛米于廢敦之中,并将其置于盛貝殼的竹器之北。倘若國君賜士用冰以寒屍,可用承屍之盤盛之。死者生前之小臣侍從入室,用管人所煮之淘米水結死者洗頭。喪主和衆兄弟等都到戶外向北而立,等候着。于是死者生前侍從給死者洗頭、梳頭,用巾拭幹;又用浴巾洗屍身,用浴衣拭幹。将洗過的水及梳、巾、浴衣等一并扔于甸人所掘之坎中。然後和往日一樣為其修剪指甲、頭發、胡須等。接着用發髻束發,插上發笄,穿上貼身内衣。完了主人入室就位。商祝入室依次置放送終之服:純衣淺黃裳,白布衣素裳,紅色鑲邊的黑衣裳。主人出室,袒露左臂,把左袖插在右腋下之帶内;在盆裡洗手、洗貝殼,進而捧拿貝殼而入室。宰則洗角制祭勺,然後放于廢敦所盛之米上,執廢敦從主人而入。商祝拿着巾跟着入室,于窗戶北面撤去枕頭,鋪好布巾,撤去祭勺,從主人手裡接過貝殼,置放于屍體西邊。主人由屍足之北轉而西,上床向東而坐。商祝又從宰手裡接過米,陳放在貝殼的北邊。宰随從主人立于床西,在主人右側。主人用左手往死者嘴的右側放米三次,繼放一個貝殼。于死者嘴的左側和中間也照此處理。又放米,及滿乃止。然後主人穿好衣服,返回屍東之位。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6

商祝掩,瑱,設幎目,乃屦,綦結于跗,連絇。乃襲,三稱。明衣不在算。設韐、帶,搢笏。設決,麗于腕,自飯持之,設握,乃連腕。設冒,櫜之,幠用衾。巾、柶、鬊、蚤埋于坎。重木,刊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三分庭,一在南。夏祝鬻馀飯,用二鬲于西牆下。幂用疏布,久之,系用靲,縣于重,幂用葦席,北面,左衽,帶用靲,賀之,結于後。祝取銘置于重。厥明,陳衣于房,南領,西上,綪,絞橫三縮一,廣終幅,析其末。缁衾,赬裡,無紞。祭服次,散衣次,凡十有九稱,陳衣繼之,不必盡用。

【譯】商祝先用巾蒙住屍面,次用新絲綿塞住死者雙耳,再将蒙面之巾系好;繼而系上屦帶,于腳背處将兩屦系在一起。接着為死者穿上三套衣服,貼身之衣不算在三套之内。系好大帶,插笏闆于帶之右側。又套上右手大拇指套,并用握手絲帶将其聯結于臂腕,于手背上打好結。用“冒”套好屍體,蓋上衣被。然後将布巾、浴巾、祭勺、修剪而得之亂發、指甲等統統埋于坎中。做好重,鑿上眼。甸人将重置放于中庭南側三分之一處。夏祝在西牆下用二鬲将飯屍餘米煮成粥。用粗布塞住鬲口,用竹蔑系上鬲,将其懸挂于重上;又用葦席蓋住重,自北而南,其右端在上而向西,直至将重完全蓋住,用竹蔑系好。周祝取銘插挂于重上。次日黎明,将小殓衣服陳列于房中,衣領向南,按照自西而東,又自東而西的順序排列;用布收束衣服:橫者三幅,豎者一幅,寬均一幅,于末端撕開并打結。被子其面用黑布,其裡用紅布,沒有識記。衣衾按先爵弁服和皮弁服,次散衣的次序陳列,共計十九套。其餘的繼續陳列,但并不都用。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7

馔于東堂下,脯醢醴酒。幂奠用功布,實于箪,在馔東。設盆盥于馔東,有巾。苴絰,大鬲,下本在左,要絰小焉;散帶垂,長三尺。牡麻絰,右本在上,亦散帶垂。皆馔于東方。婦人之帶,牡麻結本,在房。床第,夷衾,馔于西坫南。西方盥,如東方。陳一鼎于寝門外,當東塾,少南,西面。其實特豚,四鬄,去蹄,兩胉,脊、肺。設扃鼏,鼏西末。素俎在鼎西,西順,覆匕,東柄。

【譯】陳設幹肉、肉醬、甜酒等于東堂之下。覆蓋祭品用的小功之布盛放于竹器之中,竹器置于陳設幹肉、肉醬、甜酒的東邊,又在其東邊陳放盥洗用的盆和巾。斬衰之绖有二:首绖寬九寸,麻根向下,在左側;腰绖小于首绖五分之一,其下垂部分長三尺。齊衰之绖亦有二,首绖麻根向右,在上部;腰绖下垂部分亦長三尺。斬衰之绖和齊衰之绖皆陳設于東坫之南。婦人之腰绖與男子有異,要于麻根處打結,陳列于東房。床席和覆屍之衾陳設于西坫之南邊。于西堂下設盥洗之具,和于東堂下所設一樣。放一隻鼎于正寝門外,其位置當在東側之堂屋的偏南處,鼎的正面向西。鼎裡放一隻豬,豬分解成兩前肢與兩後肢,去掉四蹄,加上兩肋和肺,計為七體。陳設貫鼎耳之橫木和覆鼎之幂,幂的末端向西。無飾之俎放在鼎的西邊,順西置放;上放匕一隻,其柄向東。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8

士盥,二人以并,東面立于西階下。布席于戶内,下莞上簟。商祝布絞衾、散衣、祭服。祭服不倒,美者在中。士舉遷屍,反位。設床第于兩楹之間,衽如初,有枕。卒斂,徹帷。主人西面馮屍,踴無算;主婦東面馮,亦如之。主人髺發,袒,衆主人免于房。婦人髽于室。士舉,男女奉屍,侇于堂,幠無夷衾。男女如室位,踴無算。主人出于足,降自西階。衆主人東即位。婦人阼階上西面。主人拜賓,大夫特拜,士旅之,即位踴,襲絰于序東,複位。

【譯】士洗手,以兩人一排立于西階的下面。在戶内布席,席分兩層,下鋪一層莞草編的席,上鋪一層細葦席。商祝鋪絞衾、散衣、爵弁服和皮弁服于席上。鋪爵弁服和皮弁服時不可颠倒錯位,其中最好的要鋪在最裡邊。士遷屍于鋪好的服上,返回西階下原位。有司在兩楹柁之間設床席,設席情況和在戶内設時一樣,繼放枕頭一隻。小殓完畢,撤去帷幕,喪主向西按着死者哭踴,不計時;主婦則向東,哭踴亦如喪主。喪主進而挽束頭發,袒露左臂,衆主人着絻于房中。婦人則在室中用麻束發成髻。士于屍之左右擡起屍體,喪主家之男女分别捧着死者之頭與足,安放屍體于堂上,蓋上覆屍柩之衣被。繼而男女按室中東西之位哭踴,不計數。喪主由屍足北轉而于西階下堂。衆主人随喪主下堂,即位于東階上面。婦人也随之下堂,向西立于東階上。喪主開始拜謝賓客,凡是大夫,要一一拜之,士共三拜即可;接着于東階下向西之位哭踴,于東牆穿衣戴绖,回到東階下西面位。

古人信守承諾而奔喪典故(國學經典之儀禮第二十四講士喪禮)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