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黃帝内經講人為什麼會生病

黃帝内經講人為什麼會生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7 05:14:41

黃帝内經講人為什麼會生病?剛到美國留學的Lily,第一次離開家到異國,開始獨立的生活,一開始,她還覺得一切都新奇有趣一個人找房子,收拾房間,去學校上課,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黃帝内經講人為什麼會生病?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黃帝内經講人為什麼會生病(黃帝内經的幾個說法)1

黃帝内經講人為什麼會生病

剛到美國留學的Lily,第一次離開家到異國,開始獨立的生活,一開始,她還覺得一切都新奇有趣。一個人找房子,收拾房間,去學校上課。

可能是因為太過勞累,加上水土不服,才來不到10天,就開始生病,感冒發燒39.5°,一個人躺在床上昏睡。晚上半夜醒來,想要喝一杯熱水,身邊一個人也沒有,沒有朋友,沒有家人,隻能自己昏昏沉沉地爬起來,頭重腳輕,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樣,給自己打一杯水喝。那水喝下去,真是透心涼。Lily心想:生病的時候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的感覺真難受。

生病,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的,生病時身體極度不适,要是身邊有人陪着還好,沒人陪着心裡就會更加孤獨難受。

人為什麼會生病呢?

中醫上講究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之理。人是宇宙萬物演化所孕育的結果,依賴天地之靈氣供養,體内蘊藏五行:心、肝、脾、肺、腎,分别對應火、木、土、金、水。所以,隻有順應自然,保持人體五行運轉流暢,陰陽平衡、氣血通暢才能健康不生病。

中醫上常道:正氣不足,邪氣入侵。何謂邪氣?即:風、寒、濕、暑、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外邪入侵,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如:春季生病多見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過敏性病症等;夏季生病多為暑病:暑迷、中暑、傷暑、陽暑、陰暑等。秋季生病多因幹燥氣候引起的:關節炎、氣管炎、胃病、鼻炎鼻癢、便秘等;冬季寒氣最盛:常見生病有皮膚瘙癢、心肌梗塞、支氣管炎、流感等。

正氣充足,人才能抵禦外邪不生病

《黃帝内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千年以來被無數養生者奉為經典:“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也被養生之人視為養生經典。

人本就是天地靈氣所演化,要想不生病,就要順應天時陰陽的變化,針對外界的環境、氣候、飲食做出相應的調整,保持人體陰陽的平衡。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要根據寒暑适時添衣,早睡早起,飲食規律,修身養性,不急不躁,才能少生病。

而反觀現代人,對生病毫不顧忌。熬夜、酗酒、宵夜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飲食上,也喜歡追求辛辣油膩,煎炸熱氣,三高食物。溫度超過25度,就喜歡呆在空調房一整天;寒冬之際,部分愛美的女性為了追求時尚,常穿露胳膊露腿的衣物,讓身體暴露在寒氣當中;人的身體變化與四季輪回逆行,飲食起居、衣食住行無法順應季節,又何來養氣、養生?又怎會不生病?

但有的人感覺很奇怪,明明沒什麼病,就是感覺身體莫名的有些不舒服,這究竟是為什麼?

在中醫看來,這或許是情志惹的禍,為何這樣說?《黃帝内經》給出解釋:

《黃帝内經》說:“百病生于氣也。”“氣”就是情志。“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jiong熱)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除了受外部環境影響,生病也會受到心理因素的作用。此為“内傷”。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七情伴随着外在的異常事物刺激而産生。意中抽中大獎,人會浸入大喜情緒;遭受他人打擊、侮辱,人會感受到憤怒;突受外來暴力威脅或打擊,人會陷入恐慌情緒;失戀、喪偶、折子,以緻憂愁悲思等等。

那麼,這些情志到底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的呢?2個方面給你講解:

怒傷肝:盡量少生氣

憤怒緻病較重。《東醫寶鑒·内景篇》說:“七情傷人,唯怒為甚,蓋怒則肝木克脾土,脾傷則四髒俱傷矣”。怒多傷肝,肝失疏洩,氣機升降逆亂,進而導緻其他髒腑功能失調,故表現證情較重。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憤怒會使人呼吸急促,血液内紅細胞數劇增,血液比正常情況下凝結加快,心動過速,這樣不僅會損傷心血管系統,更會影響肝髒健康。

調查結果表明,易怒的人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6倍,患肝髒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特别是春季,陽氣升發有助于肝的疏洩,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悅,千萬不能做情緒的奴隸,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氣頭上不盲目做決定。

恐傷腎,減少情緒上的刺激

憤怒緻病較重。《東醫寶鑒·内景篇》說:“七情傷人,唯怒為甚,蓋怒則肝木克脾土,脾傷則四髒俱傷矣”。怒多傷肝,肝失疏洩,氣機升降逆亂,進而導緻其他髒腑功能失調,故表現證情較重。驚恐緻病較為難治。驚恐多自外來,在思想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大驚猝恐,如視怪物、聞奇聲、遇險境等,使人驚駭不已,多傷心腎,其治頗為棘手。

現在很多年輕人追求刺激,喜歡大半夜的看恐怖電影,其實那是非常不健康。晚上人的陽氣虛弱陰氣旺盛,本來就很容易受到驚吓,長期經受這樣的刺激,很容易出現精神恍惚、晚上睡覺不安、甚至記憶障礙、意志不堅定、做事情沒有定性等症狀。

當人情緒不甯,則引起髒腑氣血功能失調,最終生病。七情不僅可以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它也會對生病産生反作用,情緒管理可促進病情的好轉與惡化。

因此:養成好的性格是關鍵

《素問·經脈别論》雲:“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性格是人們個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性格開朗樂觀之人,心胸寬廣,遇事心氣平靜而自安,故不易為病;性格抑郁之人、心胸狹隘,感情脆弱,情緒常激烈波動,易釀成疾患,這種耐受性的差異,與人的意志的勇怯密切相關。意志堅定者,善于控制、調節自己的感情,使之免于過激;意志怯弱者,經不起七情六欲的刺激,易做感情的俘虜,必然發生病變。

不得不說中醫是老祖宗留給我們人類的大智慧,想要不生病,想要健康,想要不生病,想要長壽,就一定要養成好的飲食作息,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

參考資料: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辭典 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

[2] 孫廣仁主編.《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2年

[3] 《多位專家給建議!流感來了,有中醫我不怕》.中國中醫藥報.2019-11-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