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最難的一屆高考是哪年嗎?這次高考竟有13屆畢業生同時參加,竟出現了老師和學生,父親和兒子同場考試的習慣,而它發生在1977年。
1977年8月3日,武漢大學副教授查全性凝視着窗外陰雲密布的北京城,他想不明白呀,已經被停課多年,無權無勢,無人問津的自己,為何會被請到北京,和教育界的大佬們一同參加中央會議?而就在他帶着疑問沉沉睡去的時候,北京的最中心,一位73歲的老人卻幾乎一夜未眠。但第二天一早,老人依然準時出現在了會場上。查全性驚訝地發現,這位老人竟是久不露面的小平同志。
鄧公開門見山,今天呢,請大家來,就是想和大家讨論讨論中國教育的出路。這裡呀,沒有棍子,也沒有帽子,大家說什麼都行,怎麼說都行,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可面對如此坦誠的鄧公三人,三名被打怕了的教育家卻還是小心翼翼,整整三天沒有重大突破,而此時依然沒有發過言的查全性卻終于明白了選自己來的原因。因為我敢講真話,但他也比誰都懂得呀,這講真話的代價是什麼?
可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聲音卻不停地催促着他。查全性舉起了手,并說出了那膽大包天卻改變了千萬人命運的話。我認為目前人才短缺的根源是16字方針的錯誤。此言一出,滿堂皆驚。自願報名,群衆推薦,領導批準,學校複審,這16字方針是當時大學招生的鐵律。查全性竟敢批評中央路線,他瘋了吧。
小平同志也眉頭一緊,望向了他。可查全星卻沒有退縮,依然堅定地說了下去。 16字方針既埋沒了人才,也助長了不正之風。被推薦上大學的學院中,許多隻有小學文化,而且其數量竟超過了具備高中文化的學生,這導緻教學無法保障,人才難以培養。所以必須推翻16字方針,立刻恢複高考。聽聞查全性的發言,一向雷厲風行的鄧公也猶豫了,因為依然按照16字方針制定的1977年招生方案,國務院早已通過,如果現在改變,那有驚天動地呀。可要拖到明年,幾百萬年輕人的一生就會被影響,為了他們驚天動地又能怎樣?鄧公立刻詢問今年恢複高考是否來得及。劉西堯啊,這個問題啊,他立了功呢。那他說了一句話,突然要是推遲三個月了吧,還來得及。鄧公沉思了片刻,便一錘定音,改,堅決改。恢複高考,不能再等了。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沙全信和許多教育家都哭了,他們知道中國的期望來了。然而,在五天後的招生工作會議上,大家分歧嚴重,整整44天毫無進展,其原因就是想要恢複高考,就必須推翻1971年會議紀要中定下的兩個估計。這是當時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有人卻想了,還把事兒做成了,而這個人竟隻是一名小小的記者牧羊。他觀察到,會議紀要是由堯修改張定稿的,那麼兩個估計是否是他們一手刨制出的呢?牧羊便找來了六名當年參加會議的同志了解情況。得到答案後,他連夜寫入材料,冒死上報,材料被一雙雙愛國之手向上傳遞,終于被鄧公看到。就這樣,事情有了突破,中斷了11年的高考要恢複了。
而為了不讓年輕人再等一年,數萬教育工作者披星戴月,終于在1977年12月中旬舉行了高考,這也成了中國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千百萬曾經無法選擇命運的年輕人,終于有了能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們的人生被點燃,而中國也被重新點燃。對所有為恢複高考作出貢獻的在世的,不在世的引導老人們,我們這一代應該緻以深深的信任,他們是我們的恩人,我們這一代不會忘記,永遠不會忘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