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體檢季快到了,相信大家每次拿到檢驗檢查結果的時候,都會對一串串陌生的術語和數字感到非常迷茫。
今天蝌蚪君将為大家介紹簡單的讀懂體檢報告的方法,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更加了然于胸。
拿到檢驗單的時候,大家都會立即注意到右側的“參考正常範圍”。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這個參考正常範圍值是怎麼得出來的。
由于不同人的體型、年齡、代謝水平不一樣,科學家們很難找出一個絕對的“正常值”,大部分人的檢驗結果往往落在某個範圍内,呈現出正态分布的樣子。
血紅蛋白、紅細胞數的參考範圍
于是,研究人員隻能選取一批正常健康人群,對他們的檢驗結果進行統計,然後取其中的95%或97.5%作為參考正常範圍。也就是說,必然有5%或者2.5%的健康人會落在這個參考範圍以外。
所以,一旦看到檢驗單上有超出參考範圍的指标時,大家先不用太緊張。舉個例子,血肌酐是一種反映腎功能的指标,參考範圍大約是44~133umol/L(不同地區可能參考範圍會稍有不同)。
假如一個人的血肌酐檢測值為134umol/L,但别的指标沒有問題,那都會被視作是正常情況。一般來說,在檢驗值遠超出參考範圍時,才會視作是異常情況。
在有了對檢驗值和參考範圍最基本的認識之後,我們就可以一個個了解下面的檢查項目啦!
1
血常規
血常規是體檢中最常見的項目,能夠反映出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是血紅蛋白含量、白細胞計數和血小闆含量。大家有時候可以發現檢驗單上某些項目後面會跟着↑↓這樣的箭頭,它們分别代表超過、或者小于參考範圍值。
血紅蛋白增多的情況比較少見,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就是我們俗稱的“貧血”。對于老年人、體型消瘦的女性來說,輕度貧血其實是正常的,假如貧血比較嚴重,則需要檢查一下有沒有造血功能的異常、有沒有缺乏鐵元素、葉酸等,或是存在慢性溶血或失血的情況。
假如血紅蛋白含量正常,那麼即使紅細胞含量、紅細胞平均體積等小指标有一點異常一般也不會有問題,多半屬于個體差異。
一份血常規檢驗結果,這裡面的“平均HGB含量(紅細胞平均所含血紅蛋白量)”超出參考範圍,但不被視作異常
而白細胞計數所反映的問題則比較重要。白細胞數量增高的時候,常見于細菌感染或者化膿性炎症,是體内免疫系統正在賣力工作的表現。
假如白細胞數目明顯增加,或是白細胞内部的分類,比如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比率有明顯異常的話,那則有可能是造血系統的問題,需要進行下一步檢查。
對于體檢者來說,血小闆和凝血功能一般不會有單獨的問題,因為引起血小闆異常的往往是先天性疾病,比如血友病等,不會到了成年階段才被檢驗出來。
以上三項如果出現明顯異常,體檢醫生都會建議行下一步更仔細的檢查,也就是說,隻要醫生沒指出有異常,大家都可以放心。
2
尿常規
尿常規檢驗單上經常可以看到“ ”加号,代表陽性結果“有”。比如在尿蛋白這一項裡标注了“ ”的話,就代表着在尿裡面找到了蛋白;加号越多,意味着尿中的蛋白越多。假如标注的是“-”減号,那就代表陰性結果“沒有檢查到”。
尿常規檢查裡,包括了尿的顔色、透明度、酸堿度、比重、有無蛋白和糖等,還有很多英文字母縮寫和陌生的術語,總讓人摸不着頭腦。我們來介紹一下最重要的幾個。
首先是尿中的白細胞WBC。一般來說,尿中是不能出現白細胞的,如果有,說明泌尿系統有感染,可能是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者前列腺炎。
一般尿中白細胞增加的話,還會伴有潛血,也就是肉眼看不見的尿出血。
另外,尿裡如果出現蛋白PRO陽性,通常見于腎小球腎炎。
尿中的糖GLU假如達到2~3個加号,說明可能有糖尿病。尿液的檢查不如血常規那麼準确穩定,短時間内的喝水量就可以影響尿的濃度乃至檢測值,而采集尿液的過程也常有被污染的風險,所以尿常規結果的意義不如血常規大。
一張尿常規檢驗單,尿中白細胞增多(H即high,用來表示↑),最終診斷為泌尿道感染
3
血生化
血生化包括很多種指标,如肝功能、腎功能、血脂等。
首先我們來看看肝功能。由于中國人肝炎、肝病的患病率較高,所以這一項相對來說比較重要。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這兩個酶是反映肝細胞是否受損害的敏感指标,隻要肝細胞發生1%的損傷,血清中ALT的水平就會暴漲1倍,非常靈敏。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太靈敏了,所以單純的轉氨酶升高并不意味着肝髒的損傷,劇烈運動、勞累、飲酒甚至是情緒的變化可能都會引起轉氨酶升高,需要結合其它指标一起考慮。
白蛋白、前白蛋白、膽堿酯酶和凝血酶原這些指标則能反映肝髒的合成功能是否完善。各種膽紅素、尿膽原則能反映有無肝髒的損傷或是溶血性、梗阻性的黃疸。
而腎功能檢查裡面,意義較大的指标并不多,主要是觀察肌酐值。如果肌酐值明顯增高,則可能有腎髒的損害。
血脂可能是現代人最關心的項目了,它常常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關系。
血脂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四個指标: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其中前三項都是壞家夥,如果指标升高的話,就意味着有高血脂的風險,需要盡快控制飲食、加強運動甚至進行藥物治療,而第四種常常被稱為“好膽固醇”,它是膽固醇中的叛徒,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如果這個指标比較高,說明生活方式很健康。
最新版血脂指南的标準
以上是體檢檢驗單中最常見、意義最大的三大類,可以反映出人體不少有用的信息。
不過,這些化驗檢查隻是疾病信息的一個方面,需要醫生結合臨床症狀、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比如X光片、CT等,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斷。
了解這些檢查項目的意義對大家也是有好處的,起碼在拿到檢查結果時不至于糊裡糊塗,會感到更加清楚、踏實。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胖瓜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