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沒有西洋參的記載,西洋參是在清代以後,從加拿大和美國等地進口的,但後來我國也有了栽培品種,最早記載于清代吳儀洛《本草從新》一書。過去在沿海、港澳等地區,叫做花旗參。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裡寫道:“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隻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說出了西洋參與人參的最大區别,人參偏于溫補,西洋參則偏于清補,既補陰,又清熱,适用于吃了人參容易上火的人。
西洋參
一、傳統功效與應用1、肺陰虛
2、氣陰兩虛
氣陰兩虛之口渴,如同沙漠裡的人對一杯水的渴望
3、津液虧虛
4、腸熱便血
1、性涼和性溫的區别
西洋參和人參的最大區别,西洋參是性涼的,而人參是性偏溫的。(雖然曆代有醫家也有認為人參,尤其生曬參性偏寒,但藥性應根據藥物所治病症的陰陽、寒熱來确定屬性,所以仍以性微溫為主流觀點)
所以,西洋參常用于身體沒有那麼虛弱,或者平時體質偏熱的人;而人參則用于體質較弱,或者平時氣質偏寒的人。
2、西洋參養陰作用更強,補氣作用略弱于人參;人參補氣為主,養陰作用相對弱一點
西洋參以養陰生津、清虛熱為主,更多的是用于元氣虧虛且陰虛火旺的人。
人參也有補陰生津、止渴的作用,但是通過補脾肺之氣,氣充足則津液生,而達到止渴的目的的,屬于間接止渴,西洋參是直接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3、藥理方面的不同
西洋參含有17種人參的主要成分——人參皂苷,但人參所含總的人參皂苷種類、含量均比西洋參高。人參皂苷的抗利尿作用高于西洋參皂苷,而西洋參皂苷的鎮靜作用則更強一些。
1、有免疫調節,抗疲勞,耐缺氧,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的作用,西洋參多糖能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
2、有抗糖尿病作用。
3、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強心、抗休克、利尿作用。臨床曾以參芪益心膠囊(西洋參、丹參、生黃芪、五味子等)用于慢性心肌炎[光明中醫,2004,19 (6):47]。用西洋參莖葉提取物,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實用中醫内科雜志,1991,5(3):8]。
4、水煎劑有改善營養性貧血的作用。
5、有鎮靜、抗驚厥的作用。
1、脾胃有虛寒、寒濕以及氣郁化火的人不要吃西洋參。
虛寒或寒濕證,比如平時有胃寒易嘔吐腹瀉,受涼就胃痛腹痛,整體怕冷,四肢不溫,大便溏稀等。
氣郁化火主要是有氣郁的實證,因為西洋參是補虛藥,如果有實證氣郁,會導緻症狀加重,比如氣郁症狀如胸膈煩悶,兩肋脹,背脹,胃脹,不想飲食,兼有火證如面紅目赤、心胸煩熱、小便赤澀、灼熱疼痛。
2、西洋參一次不宜服用太多,臨床有口服西洋參超過10克而過敏的報道,不可濫用。
3、西洋參也算名貴藥材,需要另煎兌服。如果方子中有其他藥,西洋參不要和其他藥一起煎,要單獨煎出,然後把煎出的溶液,和其他藥煎出的溶液混在一起喝。如果和其他藥一同煎煮,會被其他藥的藥渣吸附掉一部分有效成分,這樣就會造成損失。
4、西洋參忌鐵器,不要用鐵鍋煎煮,或者鐵制容器盛藥。
參考資料
《本草從新》《醫學衷中參西錄》《溫熱經緯》《中國藥典》《中華臨床中藥學》《中藥學》《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