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問小外孫以後要不要跟姐姐學鋼琴,他說不要,他以後要開挖掘機……
小外孫在家玩汽車玩具
1997年,我女兒讀小學的時候,我們準備讓她學一種樂器,鋼琴買不起,家裡也沒地方放,一家人商量并征求女兒意見,最後選擇電子琴。我們到當時市區最繁華的商場之一——汕樟商場選購,花了我兩個月的工資買了台“雅馬哈”。開始集中培訓,後來請老師來家裡指導,每周一次,一節課25元。幾年後女兒考了省8級,當時省電子琴考級最高級别是10級。
當年最繁華的商場之一
進入中考階段,女兒就沒再練琴,精力全在學業上。當初我讓女兒學電子琴,主要是培養她對音樂的興趣,并沒想要她從這方面發展,當時還聽說雙手彈琴能開發右腦。可是奇怪,當練琴停下來後,她就完全失去興趣。這麼多年來,我希望能看到她偶爾彈上一曲,但是沒有,一次都沒有。這台電子琴變成“古董”,後來幹脆送給親戚。
前年,我外孫女5歲,女兒開始讓她學鋼琴,每周陪她一次去上鋼琴課,晚上自己在家輔導。鋼琴和電子琴有異“琴”同工之處,這時我終于看到當年培養女兒練電子琴的好處。我不知道當年女兒學電子琴是否開發了右腦,她現在像模像樣地輔導外孫女彈鋼琴就擺在那裡。
外孫女在家彈鋼琴
女兒對外孫女的輔導太嚴格,練琴時經常把外孫女訓哭,我看着心裡很不舒服,勸女兒沒必要這樣,她卻說不怕,小孩練琴必須經曆這個階段,還舉了某些鋼琴家的例子。
在小孩教育方式方面,我與女兒常常意見相左,她總是理論一大套,我說不過她。有時争論過後我偷偷地去網上查詢,确實有她的那種說法,我們以前傳統的教育方法與現代的有很大的不同。後來我一看到外孫女坐在鋼琴前哭泣,又心疼又說不過女兒,幹脆默默地走開,眼不見為淨。
88歲的老父親不久前對我說,他以後要把這台揚琴作為遺産傳給我,讓我退休後也來彈揚琴,并很認真地說,退休後千萬不能閑着沒事做,一定要有自己的娛樂方式,話語中多少帶有“命令”的口氣。
父親的揚琴
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當過兵,在部隊參加過文工團,喜歡音樂。以前農村貧窮,家裡買不起樂器。随着經濟條件好轉,他先後購買了二胡、三弦和揚琴等幾種樂器,而這台揚琴是他的最愛,好像聽他說過花了兩千多元買的。
當地流傳一種傳統的民間音樂——《潮州音樂》,各村或多或少都有樂隊和演奏者,他們逢年過節會聚在一起合奏,營造節日氣氛。随着社會經濟和娛樂形式的發展,喜歡傳統樂器的年輕人并不多,他們更喜歡唱傳統戲劇——《潮劇》卡拉OK。現在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年輕人排隊唱戲,為他們伴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前輩們怕“潮樂”失傳,一直在鼓勵年輕人學習彈琴拉弦。
樂器演奏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我父親在農村算是這方面的稀缺人才。他平時除了自己在家裡彈琴外,還常常被邀請到鄰近的鄉村合奏。我們看到父親老有所樂,甚感欣慰。
父親在家裡彈揚琴
我對父親說我沒有彈揚琴的基礎,父親馬上說村裡某叔65歲才開始練,3年後已經能和别人一起合奏。他的意思是希望我的退休生活有所寄托,像他一樣老有所樂。
父親不知道我最近在玩自媒體。為什麼我把自媒體說成“玩”而不叫“做”?因為我沒把它當職業,完全是業餘愛好,帶有娛樂的性質。我的理想是退休後到處旅遊,用視頻記錄生活。可是父親可以對我說琴,我如果對他說自媒體,那無異乎對牛彈琴。
對父親的建議,我沒有明确表态,因為我現階段的興趣在自媒體而不在揚琴。可是也有這種可能,就像我去年底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喜歡自媒體一樣,将來不一定某一天就喜歡揚琴了,興趣随時可能改變。但現在無論如何我不能欺瞞父親,因此對他的建議沒有完全答應。父親的情意我是完全收下了。
從父親的揚琴到女兒的電子琴,再從外孫女的鋼琴到我的“玩”自媒體,每一種娛樂方式的出現都與社會發展相關,是一定曆史背景下的産物。上代人對下代人的教育和培養方式,也随着社會的發展在不斷演變和進步,更加講究科學和技巧。
過去,我讓女兒學電子琴沒想讓她一條路走到底;現在,父親想讓我退休後學揚琴我不一定會去學;将來,我女兒不一定能将我外孫女培養成鋼琴家。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