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雨水詩詞元稹

雨水詩詞元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41:24

《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譯文:

在春雨的洗練和滋潤中,天上地下,那寒冬臘月的愁容已經散盡,直把春天打扮得清新典雅、風韻漸濃;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春風染綠了樹梢,水氣袅袅升起,遠處似乎看到了一條龍在低空飛舞遊動。

水的中央,魚感水暖上遊,水獺捕食,往往吃兩口就扔于岸上,看上去像是以魚祭天。老百姓也學着舉魚祭天,祈求風調雨順;歸來的大雁,落在山口處,小憩着、訴說着、分享着。

遠看,天上的雲兒缥缈着,一會兒輕如鴻毛,一會兒重似千鈞,把天空描畫得忽明忽暗。

近看,在原野上,風光如此迷離,一會兒淡如清水,一會兒濃似凝香,山說近也遠,森林說綠還黃,水面說平也皺,風說急也緩,心說寒也暖……

時間即将踏上二月的門檻,春天還隻是剛剛開始;但花兒的影子,似乎一重一重的,有誰不期待那山花爛漫春滿園……

雨水詩詞元稹(雨水節氣賞讀元稹的詠廿四氣詩)1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然而在江淮及其以南一帶,雨水時節恰是倒春寒的時候,有時一年一次的大雪就指望這個時候。今年也是這樣,臨近雨水,才下了一場大雪。原本的東風,換成了北風,雨水之前幾日,甚至都是零下四度。都說春天來了,卻因風雪,感覺仍然在冬天。但一到了雨水,天氣就日漸一日好起來。

雨水詩詞元稹(雨水節氣賞讀元稹的詠廿四氣詩)2

所有的農作物,也因為雨水的到來,一片生機盎然。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詩人首句,緊扣主題,點出雨水節氣的作用:洗春容。春天的容顔為什麼要洗呢?因為萬事萬物在寒冬都蟄伏起來啦。此時,萬物剛剛蘇醒,伸了一個懶腰,打了一個呵欠,也該将一冬的慵懶與污垢洗去了。重新補上新妝,煥發生機,這才是春雨的魅力呢。

春天的細雨,仿佛是觀世音菩薩玉淨瓶裡的甘露,一旦落入人間,便讓一切春意盎然起來。幹燥了一冬的農作物,都迫不及待的大口喝水。若是還有酣睡的小動物,那麼驚蟄時節的春雷就會繼續來呼喊它們了。

自古以來,無數詩人對于雨水時節都有着特别的喜愛。

唐朝詩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寫道: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明太祖朱元璋也在《新雨水》寫道:片雲風駕雨飛來,頃刻憑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響,遙穹一碧見天開。

傳說,大才子解缙在雨水這一天考中進士,特别開心,跑出去告訴親朋好友,結果摔了一大跤,人們看到大才子跌倒都大笑起來。解缙爬起來,定了定神,立馬吟詩一首: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死一群牛。

這些詩歌和故事都源于人們對于春雨的喜愛。所以春雨不來,春天就不算真正的來到。

首聯下句“平田”,讓人聯想到平疇田間農作物。農作物最需要春雨了。雨水之三候,草木萌動。麥苗,也在春雨中開始拼命萌發。這些春雨是怎麼來的呢?神話傳說解釋是李靖弄倒了玉淨瓶。而在老百姓的口頭民間傳說中,則堅信這是龍王行雲布雨,恩澤人間。

颔聯,講得是三候中之二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北。上句講獺祭魚:獺為水獺,魚感水暖上遊,水獺捕食,往往吃兩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認為是以魚祭水;下句講鴻雁北:雨水後五日,熱歸塞北,寒去江南,大雁由此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飛。水獺出來了,大雁也回來了,這都是春天萌動的現象。

雨水詩詞元稹(雨水節氣賞讀元稹的詠廿四氣詩)3

頸聯,對仗亦是工整。“雲色”對“風光”;“輕還重”對“淡又濃”。雲色,即雲的顔色,雲色一會輕一會重,是說天空忽明忽暗,或晴或陰,這也是雨水時節的天氣現象。風光指景色,景色一會兒淡如清水,一會兒濃似凝香,山說近也遠,森林說綠還黃,水面說平也皺,風說急也緩,心說寒也暖……

尾聯,說時間已走到正月末,即将踏上二月的門檻。歐陽修說,二月三月,天色苦行人。行人為何會苦呢?一則雨水不利于行走,道路泥濘不堪;二則百花齊放,行人卻不得不背上行囊,遠走他鄉。所以,春雨時節,充滿了離别,也充滿了希望與喜悅。花兒的影子,一重又一重,不就像是我們對着春天許下的諸多願望麼。

沒有雨水的滋潤大地,一掃冬日的幹燥,就不會有欣欣向榮的春天。一切都要有一個儀式感,雨水就是這春天的儀式感,它讓我們珍惜、重視它的到來。希望天氣暖和起來,疫情能得到控制,大家也可以走出去,嗅嗅百花的味道。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随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