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情疏迹遠隻香留

情疏迹遠隻香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7:55

情疏迹遠隻香留?著名作家劉玉堂先生曾經說過,一切文學創作,其實就是一句話: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故事,而閱讀就是創作的催生劑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情疏迹遠隻香留?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情疏迹遠隻香留(一縷疏影最情長)1

情疏迹遠隻香留

著名作家劉玉堂先生曾經說過,一切文學創作,其實就是一句話: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故事,而閱讀就是創作的催生劑。

——題記

有段時間想寫寫母親了,寫寫她老人家的言談話語或者說是說話的藝術。上升到藝術這檔子,合适不合适,拿不準,就一直沒動筆,可沒事的時候,還總在肚子裡翻騰,期望有更貼切的詞兒,但至今沒出現;不等了!今天先口述下來,交由諸君,或許就有了答案。

母親娘家與我家就隔着一堵牆。她家在臨街胡同深處,我家就在大街南側。農村有句俗語,街裡街坊的,誰不知道誰啊。因此,我們兩家是知根知底的。

母親上世紀40年代初生人。個子不高,身材比較胖,可以說上下一般粗,圓臉,見人不笑不說話。我很小的時候,聽見有人背地裡叫她 小“蔓莖”,我不懂啥意思,也不會寫,光記住了,也覺得不是好詞兒。現在想來,當時說這話的那個男人,個子也挺矮,印象中與母親差不多高。好像母親也知道這事,每當這個時候,就說,老鸹飛到豬腚上,看見人家,看不見自家。

母親喝過墨水, 村裡女人中,算是文化人。其實,據她說,也沒怎麼正兒八經的上過學,不像我父親,一提起上學,就自豪,俺高小畢業。高小,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在鄉下就是最高學曆,隻有城裡才能有初中上--這是後來父親告訴我的,他說,從小就在我姑姑家裡吃喝拉撒,姑父也不說二話,全力支持。所以我記憶中,八十多歲的老父親一生中就流過三次淚,其中一次,就是我姑姑的去世。

母親有一手好毛筆字。記得我在初中剛學寫毛筆字的時候,晚上在煤油燈下寫,那麼軟的筆,根本不聽使喚,就照着葫蘆畫瓢,寫得不成個兒。母親就湊過來,拿起筆,蘸幾下墨,筆尖在硯台楞上,抹幾下,懸着腕,微伏腰,邊寫邊讓我看。你别看她站着寫,可寫得工工整整,很是方正舒展。那時候,我覺得與字帖上的字,沒有多大區别。母親邊寫邊說,寫毛筆字,先練“永”字八法,說着,一個個結構複雜的“永”字就立在大仿紙上。我開始運筆,可怎麼也寫不好看,最後氣得我用毛筆在紙上亂塗圓圈。母親就說,寫字不能急,心急喝不了熱黏粥。現在回想起來,她說的一些話都挺應景,而且是脫口而出。這就像她寫毛筆字一樣,心手相應。大了一些,我才知道,這多是一些歇後語。

小時候我可能不大出門。鄰居家來串門,母親就說,俺這孩子可羞密了,和大姑娘似的,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時候,生活用品、幹活用的工具,鄉親之間往往都你借我的,我借你的,讨換着用,我不願意去太陌生人家裡去借,母親就會對别人說,俺這個孩子,就是小廟裡的鬼,害怕見人。她這麼一自嘲,自然也不強求我去做了。我愛看書,有時候,看着書發愣,母親看到:下神來麼?!我被驚,又投入到書裡的情節中。看書入迷時,母親或叫我給她找東西,我常常拿着那東西,還到處找,母親見狀:找找找,還找個啥,這不是在你手裡嗎?真是騎着驢找驢啊!父母農忙的時候,我還不放下書中的書,母親就着急地走過來,有些生氣:念念念,就知道念,能成舉人,還是秀才呀?!每聽到這話,我就很不情願地放下書本,沒好氣地跑出屋,去幫大人們幹活,心裡還想着《聊齋志異》上的那些場景。一會兒,看到我心不在焉的樣子,母親又會跟上一句,去去去,看書吧,别心在曹營心在漢啦! 事後,娘倆坐在一起的時候,她又會說,她小的時候,姥姥就是對她這樣說的。看來,母親說話的這些特點,是從姥姥門上承傳來的。

如此這樣,諸君可能認為母親不支持我念書是吧,這就大錯特錯,錯怪她了!母親在骨子裡是崇尚文化的人,她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她這樣的重複唠叨,也斷不會讓她的孩子們當睜眼瞎的。記得,那天我去大隊裡開回介紹信,看到介紹信上字寫得那樣好,母親手指着那字,看這字寫的!人家一家人可都是才份人,龍生龍,鳳生鳳,祖上傳的,犟不得!

小時候不想學習的時候,她就會逗笑說:人之初,性本善,煙袋鍋子炒雞蛋,你不給我吃,我不給你念……哈哈,又是自創的順口溜。

八十年代初,那年我沒考上大學,整個暑假就呆在家裡,心急如焚,想念書,又不敢說,因為我是老大啊,成年人了,一般來說,得幫家裡幹活了。可母親就是這樣敢說敢做:考不上學,就得在家裡撸一輩子鋤把子,俺可不想讓你活成這樣,俺和你爸再苦再累,也得供你上學。這不人家學校來通知了,說你英語好,可以破格,快去再念一年吧。就這樣,我又怔怔地回到校園中。現在想來,如果當時不是母親這樣決然支持,我也不會因“農轉非”而成為現今省城裡人的樣子了。

母親笃定想要去幹一件事的時候,别人可能會說,你這樣子會讓人家笑話。母親對曰:小花(笑話)是大花顯的;我就不信,陰溝裡還能翻船?!這麼不經意地一說,别人議論自然随風飄去,她就心安去做事了。當你和一個人共事或者合夥去做一件事,那個人老是好沾小便宜,母親就這樣評價:可精了,精的耳朵都比頭高!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幼小的心裡就對那個人有了一些看法,因為從母親的語氣中,我聽出了後音。

母親是一個善于流露看法的人。她碰到那些淨說漂亮話、不幹事的人,就以“耍嘴皮子的,玩嘴子的”回應。當聽到一起拉呱的人訴說某個人做得不好,特别是在村頭看到布告上那些劃着紅“×”死刑們做的傷天害理的事情時,就會說,真恨人,恨得我牙根癢癢,這樣的人,千刀萬剮也不解恨。這樣的性格,自然會讓與她相處的人有時感到不舒服,無意中可能就會得罪人。母親則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問心無愧就行;最多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看看吧,她就是這麼灑脫。可對好友知己,能拉上來的,她又是那麼用情用心:人家敬咱一尺,咱得敬人家一丈,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有時候咱恨不能掏出心窩子讓人家看。

母親也是一心祝福家人的。記得每年小年或是年初一五更天的時候,母親到天井北屋的石台前,供上水餃、點心之類,雙膝跪在草鋪墊上,雙手合攏,彎腰磕頭,口中念念有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之類,後才欣然回到屋裡與家人一起吃飯。

多年以後,有時候跟父親聊起這些事來,父親總是一仰頭,沉思半晌,才吐出一句:你娘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是啊,年輕的母親沒在嘴上饒過誰。虎瘦雄風在,人窮志不窮;凍死迎風站,餓死不求人;俺死的時候,不給你們這些孩子添麻煩……似乎昭示出她骨子裡倔強、高傲的個性。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她得急症直至離開人世的6個多小時中,她卻沒說一個字,隻有那抖動的手指……

說完這些,回過頭來咂摸文字、梳理脈絡,與姊妹們交流的時候,我的小帥弟說,記得二姑常說,帥,你娘趕集去了,來這裡,我給你烙油餅了!帥弟就揉着眼睛,來我家吃飯了。看看,這就是兩家近的好處,相互能照應着家務。由此,我們姊妹們兒時交往的一些情節,就成了彼此一輩子的記憶。當然,在回憶這些時,突然感覺也找到了兒時的自己;直覺得盛年的我,雖然充盈熱血,喜鬧求群生,但血液裡依舊有年少時的影子。是啊,簡單,自然,平靜,讓心兒在陽光下舒放,一如清溪中扭腰的碧草,根有系而不驚,靜聽萬籁之音,笃做該做之事,順大自然之道啊。

老婆看到這些文字,說,鄉土文化,其實最有味道,說話拙中見巧,話粗理不俗。這讓我想到了媒體的一則報道,說是一群單位人去鄉野遊玩,成熟的杏兒染黃山坡,人們情不自禁摘果吃,一位農家大爺見狀過來,說,自家的杏,盡管吃,吃完了把杏核留下。話落,單位人停止了摘杏。

晚上,與媳婦在公園散步,看到一小夥子在公園昏暗的路燈下,用小木棍不停地翻捅一個東西,走近一看,是隻小刺猬。老婆說,家裡老人講,刺猬是财神,可别做弄它。小夥子“奧”了一聲,手停下,又看了一眼,起身消失在燈光深處,怅怅然,留下一縷的淺影。

啰裡啰嗦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人會說,有啥意思?!是作家格非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給了我寫下來的勇氣。他說,文學作品是經驗的表達,沈從文先生是小學畢業,也可能還沒有畢業,但他豪氣坦言----别的不敢說,超過莎士比亞是肯定的。原來,他在開始寫作之前,已遊曆了大半個中國,他所經曆的事情,就成了他創作的源頭。

壹點号泉城可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