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8 03:40:17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

蘆芽山 曹建國| 攝

大文豪柳宗元曾寫過一篇叫《晉問》的文章,開篇就說:“晉之山河,表裡而險固。”意思是說,山西大地,裡裡外外都是大山大河,地形險要,固若金湯。

大山與大河把山西版圖圍起來,基本上沿着省界縱橫分布。北為橫向山脈:管涔山脈西起陝西、内蒙古、山西交界處,東至大同以北;東為縱向山脈:太行山脈北起桑幹河畔,至山西東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三省交界處;西為大河、大山并行:黃河在内蒙古托克托縣來了個直角拐彎,進入山西偏關縣,一直向南而流,與呂梁山脈并行,形成晉陝大峽谷;南為大河、大山并行:黃河在晉陝豫三省交界處拐彎東流,與中條山橫向并行,從山區奔向平原。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2

堯王台

四面大河大山,這樣的地形本來已經十分難得,更為神奇的是,南北、東西各自畫出的線,居然是平行的!

華夏之源

晉西南盆地與神奇的鹽池,都要感謝一條許多人并不太熟悉,但極其重要的山脈——中條山。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3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4

中條山 劉文禮 | 攝

7000 萬年前,受一次大的造山運動的影響,運城盆地南部的中條山,北部的孤山、稷王山褶斷上升,其他闆塊則不斷下沉,形成大面積的沉積窪地——解池就是盆地中最低窪處。中條山橫亘于運城鹽池以南,但并不是密不透風,南方的風穿越縱橫交錯的山谷溝壑,從一個個峽谷口積聚起來,猛烈地吹拂背陰之地的鹽池,水蒸發量大大增加。于是,半濕潤地區出現了難得的鹽湖。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5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6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7

鹽池 尚建周 | 攝

炎帝、黃帝、蚩尤、堯、舜、禹等人物,都多少帶有某種神話色彩。後世記載和考古發現可以證明:他們的活動中心,都在晉西南大地——中條山北麓的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中。

今天,堯、舜、禹的陵墓有多處,範圍跨度大得驚人。這三位上古帝王的蹤迹,在晉西南的臨汾、運城盆地都有分布。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這一帶是早期華夏文明中心。

這是一個看似平淡,卻充滿神奇的地方: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水溫适宜,在四五千年前比現在還要溫暖濕潤,非常适合人類早期的農業生産活動。今天華北地區唯一殘存的原始森林位于中條山,就是幾千年前原始景觀的殘存。

神奇的山脈、神奇的鹽湖、神奇的盆地,成為華夏民族早期文明的塑造者——正是它的出現和存在,讓華夏文明有了第一個穩定的活動中心。

四面天險

《史記·晉世家》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周成王即位時還是個孩子,一次他與弟弟叔虞做遊戲,将一枚梧桐葉遞給叔虞,說:“我封你為侯。”在場史官馬上請周成王正式舉行封立儀式。成王說:“我鬧着玩呢!”史官說:“天子無戲言!”于是,叔虞被封于王畿東北的晉水之陽,号曰唐,後為晉。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8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9

廣武長城 張向東 |攝

明代确立的山西版圖,大體保持了古晉國範圍。諸列大山夾縫中,幾個盆地呈東北—西南向排布,正好連成了葉子的“葉柄”與“主葉脈”,省會太原位于正中,兩邊分别是向西南而流的汾河,向東北流去的桑幹河;葉子兩端,一端是運城地區——上古時期山西文明中心;一端是大同地區——北魏早期的都城,明代的北部防禦中心、大明陪都所在。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0

《大同長城》 田相臣 | 攝

這個神奇的平行四邊形,四面隆起、中有起伏,山西,像是一座四面天險的巨型城池。

北面,管涔山脈與長城雄關結合;西面,呂梁山脈與黃河天險把關;南面,中條、王屋與黃河天險并行;東面,巍巍太行與峽谷礙口相伴。山與長城,鑄就了高不可攀的城垣;黃河,則是天然的大型護城河。内部,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長治盆地,相對整個山西,又是一個個縮小版的城池。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1

《遠眺保平堡》 王瑞 | 攝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2

《夕照韓莊長城》 陳彬彬 | 攝

這樣的一座大城池,雖然如銅牆鐵壁,但并非完全封閉,都留了出口:北面,管涔山脈與長城在山口間留出了一個個關口;西面,黃河支流從呂梁山間流出,在山河間形成了一個個渡口;南面,中條山與王屋山,依然有支流從山中沖出,彙入黃河,形成通航渡口;東面,太行山中的海河支流,橫切太行,形成了一條條古道,最著名的當屬“太行八陉”。

遍地城堡

最密集的早期文明遺址,聚集在中條山北麓、運城—臨汾盆地、汾河下遊谷地。以太原為中心的山西,先後成為春秋晉、戰國趙,以及隋、唐兩大王朝的奠基之地。自建城以來以來,太原盆地中的晉陽(太原)城,是戰國趙(前期)、前秦、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是東魏、北齊、唐朝、後唐、後晉、後漢六個政權的陪都。因走出了李淵等多個皇帝,太原被視為龍潛之地,所以得“龍城”稱号。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3

明長城 張向東 | 攝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4

敗虎堡 張向東 | 攝

山西老百姓有句諺語:“朱修長城李修廟”,“朱”說的是明代,“李”說的是唐朝。明朝最熱衷修築防禦工事,最豪華的工程就是塞北的明長城了。明長城防禦體系共有九鎮,山西一個省占了兩個,宣府、大同兩鎮的長城,大緻就是今天山西、河北與内蒙古的行政區界。跟别處不同的是,山西北邊的長城有内外兩道,而且還沿着太行山修了一道。在山西人心目中,北面這道長城,最重要的關口除了雁門關,就是殺虎口了。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5

天鎮新平堡長城 張向東 | 攝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6

得勝堡 張向東 | 攝

重重關山的格局,深刻影響了山西民居的建築觀。山西人居住的那些擁有又高又厚院牆的大院落,還有那些像城堡一樣的村落,堪稱關、城、堡、寨等大堡壘的延伸。不同的是,它們是半居住、半軍事性質的,建在适于居住、耕作的平原或山坳裡,地勢起伏、防禦功能都是這些村落規劃的重要标準。城堡和城牆,是山河賦予山西人的一種生存之道。

這些村鎮古堡,最引人矚目的是一種叫“河山樓”的建築,它們出現在視野最佳的位置,是村落古堡裡的最高建築,取“河山為囿”之意。皇城相府、郭峪古堡中的河山樓有 7 層之高,層間有樓梯相通。這是明清時期鄉野間的“高樓大廈”。河山樓往往隻在一面辟拱門,外門為石門,可以防火,門後設有杠栓。

作為民間修造的防禦性堡壘,它的設計充滿了智慧:樓三層以上才設有窗戶,進入堡壘的石門高懸于二層之上,通過吊橋與地面相通。樓頂建有垛口,便于監測敵情,底層深入地下時辟有秘密地道。樓中還備有井、碾、磨等設施,以應付長期圍困。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7

八台子長城 張向東 | 攝

當我們走出晉東南,再去看晉中那些著名的晉商大院,它們雖然不是村莊,不是城池,但這些院子的外牆,也高大厚實,氛圍森嚴,也有城堡般的氣勢。

大院、寨子、村落、鎮子、縣城、府城,這一個個城堡,最終組成了山西這座巨型超大城堡。這樣規整而森嚴的地理單元,這樣的省份,在中國獨一無二。

廟宇戲台

古代山西,無廟不成村落,有廟定有戲台,廟宇與戲台共同構成了戲場。中國傳統戲劇是從祭祀活動演化而來,後來成為一種娛神活動。河有河神,山有山神,居有竈神,出有門神。無論哪位神靈,戲台都會适時出現在神殿對面——唱戲首先是為娛神,其次才是娛人。這也是鄉間大戲,多出現在廟會上的原因。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8

古戲台

金元時期,山西的角色變了,由中原的肩背,變成了遊牧王朝的前沿。這個時候的山西,許多漢人不願參與科舉仕途,隻好深入民間,創作出了越來越多的文藝作品——雜劇、散曲。元雜劇四大家中,山西人占了三位,分别是解州(今運城市解州鎮)的關漢卿、平陽襄陵(今襄汾縣)的鄭光祖和隩州(今河曲縣)的白樸。伴随元雜劇的繁榮,戲台像雨後春筍一樣,崛起于山西鄉村和市井。

金元時代 , 山西的經濟文化比它鄰近的地區發達。《金史·文藝傳》中記述金朝一代的文人、學者 , 山西人占的比重很大。特别是金末元初 , 山西出了兩個全國第一流的文人,一個是元好問 , 一個是劉祁。元好問是秀容 ( 今忻縣 ) 人 , 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劉祁是渾源 ( 今渾源縣 ) 人。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19

皇城相府

特殊四邊形的知識結構圖(神奇的平行四邊形)20

永樂宮壁畫

今日山西境内古建遺存衆多,且衆多建築中有大量壁畫遺存。金元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為了統治中原,把山西作為文化示範基地:山西北部五台山,為佛教中心;南部永樂宮,為道教中心。“南道北佛”的文化格局,是山西金元文化的縮影,也為後世積累下了大量遺産。

從文明初期走來,山西——這個神奇的“四邊形”,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重要使命。

作者:公子羽

來源:山西畫報

如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