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的鄭州新鄭、武漢天河、長沙黃花3座機場,近幾年發展勢頭呈現你追我趕的态勢,旅客吞吐量十分接近,排名幾度更叠,這在全國航空區域發展中都是不多見的。2021年的機場初步統計數據出爐,這三座機場的排名又發生了悄然變化。
三地機場發展基礎好 發展曆程具有一定類似性
機場作為交通基礎設施,選址十分重要。距離城市距離太近不利于城市總體發展,距離太遠又不方便。相比近幾年投入使用的北京大興、成都天府、青島膠東等大型機場,鄭州新鄭、武漢天河、長沙黃花這三座機場的選址相當有優勢,距離市中心都在30-40公裡左右。不僅交通方便,而且擴建也預留了充分的場地空間,這是這三座機場發展較好的基礎條件。
相似的發展曆程共同造就了這三座機場的區位優勢。這三座城市作為省會,民航發展得也比較早,早期都使用原軍用機場發展民航,又基本都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開始選址新建機場。這時候已經改革開放,相關的交通規劃、城市規劃已在慢慢起步,這也為後續機場擴建進行了預留。而那時候選為機場的城市遠郊區,随着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現在也早已融為城市近郊區甚至衛星城,進一步助力了機場的發展。
武漢機場排名近年大起大落 鄭州逐步坐穩中部第一
從旅客吞吐量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以前,中部最大機場都是在武漢與長沙之間争奪,鄭州基本不參與競争。武漢作為中部最大城市,人口是絕對領先于長沙的,但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實力太弱,長株潭城市群整體的發展無疑更優。如果想拉開差距,無疑是需要看這兩座機場改擴建後投入使用的效果如何。
但何曾想,2017年初,武漢市因多棟建築物超高幹擾機場淨空環境,天河機場受到民航局處罰,運行受限500多天。這樣一來,武漢天河機場排名開始下滑。此時,鄭州因河南省“強省會”、“鄭中心”等戰略實施取得了效果,人口聚集、經濟發展開始加速,鄭州新鄭機場第二跑道也在2016年投入使用。2017年鄭州新鄭機場躍居中部第一,武漢滑落至第三。後續盡管武漢天河機場解決了城市限高問題,2019年超越了長沙黃花機場躍居中部第二,但2020年疫情來襲又導緻武漢天河機場的排名再度直線下滑。
2021年長沙重奪第一 武漢緊跟其後 鄭州滑落第三
2021年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經濟全面恢複的一年,但由于散發疫情時有發生,而且國際航班銳減,很多機場特别是大型國際機場仍然難以完全恢複到疫情前。從目前的機場運營數據看,中部地區最大機場排名又發生了變化,武漢天河機場強勢複蘇,全國排名上升10位,位列中部第二。而2017年以來穩坐第一的鄭州新鄭機場首次滑落至第三。長沙黃花機場則是穩紮穩打,2016年之後,再度問鼎中部。
其實這個數據也反映了散發疫情對機場運營的影響程度,武漢8月份有散發疫情,鄭州在2021年則是接連遭遇了特大暴雨災害和院感疫情擴散風波,而長沙相對來說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三座機場的數據相差也不大,還是旗鼓相當的。
目前三大機場都在準備改擴建,新建第三跑道都列入其中,相比來說,武漢天河機場還是發展潛力更大一些。
1、武漢天河機場近期和遠期的規模更大。近期不僅新增第三跑道,武漢也已經啟動了T2航站樓的修複,總體規模還将繼續領跑中部。遠期還預留了T4航站樓、輔航站樓區,北部還規劃第4和第5跑道。
2、沿江高鐵将在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南側設置武漢天河站,不僅規模将達到11台20線,站房面積10萬平方米,而且也将成為全國僅次于上海虹橋的第二大空鐵聯運樞紐。
新一輪競争又将展開,武漢天河機場能否收複中部地區最大機場寶座,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創聲明:該文章由本平台簽約作者:江漢九十埠原創;談楚論荊州審核修改。如果大家對本話題感興趣,歡迎留言、評論、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