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當了皇帝,就把“朕”作為皇帝的自稱,兩千多年來沒有改變過。皇帝稱呼自己為“朕”,彰顯獨一無二惟我獨尊的霸氣。而除了“朕”之外呢,皇帝還會自稱為“寡人”、“孤”等略顯謙遜的詞兒。
皇帝自己怎麼稱呼不要緊,底下的大臣們可不能張口胡來。所以,就有了“皇上”,“萬歲”,“聖上”,“官家”等專門對皇上的敬稱。而在不同場合,這些稱呼也是有區别的。比如“陛下”,就是臣子們直接面對皇帝時的尊稱。
“皇上”,“萬歲”等好理解。那為什麼要稱皇帝為“陛下”呢?首先得了解一下什麼是“陛”,才能明白“陛下”是什麼意思。
“陛”,就是帝王宮殿的台階。皇帝貴為九五之尊,這些台階下自然會站着很多侍從。有些是保衛安全的禁衛軍,也有為皇帝傳遞消息的宮人。總之,這些站在“陛下”的人,無論文武都是天子近臣。大臣們有事要求見,都要先通過這些“陛下”之人。因此,最初這聲“陛下”,叫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皇帝身邊侍候的人。慢慢的,“陛下”也就成了臣子們對皇帝的尊稱。
“殿下”,是對皇帝以外所有皇室成員的尊稱。包括但不限于皇後,太子,公主等親貴。“殿下”本意為宮殿之下,後來就引申出站在宮殿下皇帝身邊最親的人。
“閣下”,是對有尊崇地位人的尊稱。在古代,重要的臣子的官署都稱為閣,比如包青天的龍圖閣,清代很多文臣都擔任過大學士的文淵閣等。因此,把閣中的人稱為“閣下”,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到了唐代以後,這個詞不再專屬于達官貴人,朋友間尊稱也常常使用。
“足下”,是下對上或平輩之間的尊稱。本意為在被稱呼人的身邊聆聽教誨,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據說“足下”一詞來自晉文公,他本想逼出恩人介子推而下令燒山,不料卻把介子推燒死在首陽山。晉文公看到介子推抱着樹燒死的慘狀,悲痛萬分,于是讓人用這棵樹做了一雙木屐,時常穿在腳上。每次看到這雙木屐,他都會悲痛地說“悲乎,足下”,于是“足下”也就成了對别人的尊稱。
這就是幾個對人尊稱的由來。
文瀾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