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就是含有硝态氮和其它可溶鹽的地下水,是廣大農民同志在長期生産過程中發現和利用的一種肥源。
肥水無色、透明、無嗅,味苦或鹹、澀。根據試驗觀察,硝态氮含量在15毫克/升以上的地下水,用于灌溉就有增産的效果,因此,可以把含有硝态氮15毫克/升作為肥水的界線。
由于肥水含有其它可溶鹽分,為了防止土壤鹽堿化,必要時,應與淡水配合使用。實踐證明,利用肥水灌溉小麥、玉米、谷子、水稻,能夠增産三至五成。尋找地下肥水的主要方法有:
1.通過訪問群衆尋找肥水
在我國,群衆利用肥水灌溉已有多年曆史,有些地方,群衆把肥水稱之為“苦水”、“壯水”或“茅缸井”。
在河南省正陽縣邱店大隊,經過訪問,找到一眼灌溉多年的肥水井,據化驗,井水中含硝态氮50-100毫克/升。
2.通過化學鑒定尋找肥水
采用濾紙比色、試管比色等一些化學鑒定的方法,可以測定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含量。
例如山西省太原市小井峪公社,對16個生産隊244眼水井進行了普查。據化驗,水中含硝态氦在30毫克/升以下的有133眼;含量在30--50毫克/升的有94眼;含量在50-100毫克/升的有12眼;含量在100毫克/升以上的有5眼。
3.根據人類活動和水文地質條件尋找肥水
肥水主要是地面含氮的有機物分解成硝酸鹽,經過淋濾下滲作用,聚集在地下水中形成的,因此,肥水的分布和人類的活動以及水文地質條件有着密切的關系。
(1)肥水多分布在現在或過去的城鎮、村莊附近。居民點比較大,曆史比較長的地方,肥水的分布範圍和濃度一般也比較大,
如河南省溫縣和商丘縣的城關,肥水的分布範圍都在2000畝以上。圖173表示出溫縣清峰嶺附近肥水的分布,從這張圖上,可以明顯地看出肥水的分布和居民點的關系。
(2)肥水的分布和地形、地貌、岩層的透水性有着密切的聯系。地形陡峻、岩層的透水性強、地下水徑流強烈的地方,如山區、黃土高階地、洪積扇中上部、河流的漫灘,沒有或很少發現肥水。地形平緩、岩層的透水性弱、地下水徑流微弱的地方,如山間盆地,河流的低階地,沖洪積扇的前緣,古河道等一些低窪的地區,肥水分布比較普遍。
例如河南省的南陽盆地、太行山山前沖洪積扇前緣、新鄉地區黃河古河道以及黃河、淮河沖積平原都有肥水分布(圖174)。
(3)肥水的地下水類型,大多屬于淺層潛水,水位埋深一般為4--6米左右。肥水的含水層以亞砂土、亞粘土、淤泥、細砂為主。肥水井的出水量較小,一般出水量為20-200立方米/晝夜,部分利用機械抽水的肥水井,出水量可以達到700-1200立方米/晝夜。為了增加肥水井的出水量,常常采取大口井、子母井、輻射井等等一些采水形式。
(4)居民點的地下水下遊一側,肥水的濃度一般較高。
如河南省商丘縣城關東南,肥水的濃度較大。
(5)肥水井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水中含氮量往往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如河南省溫縣北平臯生産隊的肥水井,1972年6月含硝态氮432毫克/升,1973年4月含硝态氮減至268毫克/升。
4.利用電測方法尋找肥水
與淡水比較,肥水的電阻率較低,因此可以利用地面電法尋找肥水。
河南省原陽縣大徐莊附近,根據低電阻的分布,圈定出了肥水的分布範圍(圖17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