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曾在曆史上曾經蓬勃存在,但在亂世中逐漸衰落,甚至分裂瓦解。這種反差極大的現象引人尋思,耐人回味,這不僅是墨家自身組織特點造成的,也是時代的必然。
墨家有嚴格的組織和紀律,其首領稱為“巨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選拔賢者擔任,代代相傳。墨門子弟必須服從巨子,為實施墨家的思想舍身行道。
儒家和墨家都提出了“愛”,儒家是“仁愛”,墨家是“兼愛”,但儒家重在教育,墨家則重在先守紀律,以嚴格的規章紀律來約束人的行為,儒家的“仁”,是受着宗法制的制約,内容強調血緣關系,領導關系,先後關系的區别。而墨家提倡的“仁”,是“兼相愛,交相利”,是産生利益的愛。
墨家主張實踐,為了實現非攻的主張,墨家規矩特多, 成為墨家弟子需要相當高的自我覺悟:要有強烈的獻身精神,弟子們要時刻準備着投身于保衛弱國的任務中,要有足夠的勇氣,不怕犧牲。“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須懷抱熾熱的博愛之心,而不講私情;據财必以分人,殺己以存天下等。所以墨家組織紀律嚴明,能将一盤散沙擰成一股繩,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固然偉大,卻不接地氣。
墨家隻是世俗主義,但卻有着與生俱來的禁欲法則——“以裘褐為衣,以豉踽([qi jue ]木制或草編的鞋子)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有同樣規定禁欲的佛教,可以為信徒提供一套靈魂救贖的方法,享受精神上的愉悅。但墨家卻提出“明鬼”,其目的除了紀律的約束,還有來自未知的震懾力,無法抹去百姓心中的鬼神思維,很難激起民衆自覺,無法形成信仰的基礎,從而無法維系普遍而長久的吸引力。
與其說墨子集團是一系學派,不如說是紀律嚴明的軍事組織。誠然,這樣一個不屈不撓的群體可以在社會上施加影響,但很難找到合适的生存方式。一方面,墨家多年來一直走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沒有時間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導緻學說後繼乏人;另一方面,墨家兼愛衆生,常為弱者守城,屢遭大規模傷亡,弟子難以及時補充,容易迅速枯萎。最重要的是,墨家并不隸屬任何諸侯勢力,大部分物資都是自力更生,很難維持長久保障。而且,因為勇敢和為正義而戰,卻處處得罪敵人,很難在社會上獲得穩定地位。
墨家演變到最後,成為先秦時期第一支擁有武裝自衛能力和文明哲學支撐的隊伍,自然招緻統治者的猜忌與打壓,從而使得墨家成為所謂“絕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