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金融服務業将進一步提質增效

金融服務業将進一步提質增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0 22:13:44

來源:經濟日報

金融服務業将進一步提質增效(重構業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1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金融業煥發新生的重要驅動力。我國金融業尤其是一些大型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起步較早,經過10年左右的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業務數字化全面鋪開,場景生态進一步豐富,管理數字化也開始起步。伴随着數字技術變革的持續深入和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數字化還有哪些發展空間,存在哪些發展瓶頸?下一步,如何高質量地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

技術催生行業嬗變

數字技術的發展深刻影響了社會化大生産,衆多行業的生态、格局以及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臨數字技術浪潮,傳統金融業選擇了順潮而上。

大型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可追溯到2012年前後。彼時,面臨經濟新常态以及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切身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威力,紛紛開始發力金融科技。

到了10年後的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對于科技的重視程度甚至可以用“前所未有”來形容。根據各家今年披露的年報,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在2021年的金融科技投入已分别達到259.87億元、205.32億元、186.18億元和235.76億元,均創曆史新高。

數字化已經成為轉型共識。近兩年,大型銀行從組織架構上均有所調整,如中國銀行成立金融數字化委員會,統籌推進集團數字化發展、金融科技、數據治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等工作;建設銀行成立金融科技與數字化建設委員會,在金融科技條線組建了“一委員會、三部(金融科技部、數據管理部、數字化建設辦公室)、一公司(建信金科)”,成立了多個總行直屬機構,承接集團不同的信息科技需求、科創研發任務、電子渠道服務等職能。此外,還成立了渠道與運營管理部、網絡金融部,加大了數字化渠道的管理和服務能力。

全國性股份行緊随其後。中信銀行半年報顯示,該行已成立一級部門大數據中心。據悉,大數據中心成立之後,在科技條線,中信銀行形成了“一部(信息技術管理部)、三中心(軟件開發中心、大數據中心、科技運營中心)”的組織架構體系,将統籌整合全行數據架構、數據平台、數據工具等技術資源,組建形成大數據支撐團隊近千人。光大銀行在今年8月底的半年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拟将信息科技部更名為金融科技部,并新設數據資産管理部、科技研發中心和智能運營中心,未來将形成“兩部兩中心”的金融科技體系,推動業務、數據和技術三大中台能力建設。

随着頂層設計、組織架構逐步完善,數字技術已經滲透到金融機構各個業務流程。記者從光大銀行了解到,該行對組織架構的調整已不僅僅停留在科技條線。光大銀行在公司、零售和數字金融領域實施科技派駐機制,在總行部門開展科技與業務崗位雙向交流,促進業務數字化轉型。在零售條線,設立客戶營運中心,逐步實現全量基礎客戶線上化經營。為配合零售條線組織架構調整,光大銀行成立零售業務中台,垂直賦能一線客戶經理,以數據能力驅動客戶分層分群經營。

發展瓶頸日益凸顯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觸及金融業經營範式的深刻變革。數字技術在帶來行業嬗變的同時,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不足也日益凸顯。較為突出的,目前,商業銀行依托手機支付在狹義的平台經濟和零售金融方面做得較好,而在通用軟件、公司金融服務方面存在明顯短闆等。

手機銀行等銀行APP用戶體驗不佳,是較為普遍的一個問題。從各家銀行半年報披露的情況來看,銀行APP月活數據普遍不佳。如一家銀行半年報顯示,其手機銀行、陽光惠生活與雲繳費三大APP累計用戶同比增長42.07%,但與去年年末相比,三大APP的月活均明顯下滑,分别下滑14.71%、21.04%、45.68%。

中國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馬龍認為,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要求傳統的商業銀行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組織的狀态、運營狀态、服務方式以及對外發展、對内共生的新模式,涉及一家商業銀行從組織到經營、服務、運營以至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深刻變革,不僅是簡單用科技手段建設系統産品就能滿足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要求。

業内專家指出,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商業銀行數字化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整體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商業銀行面臨從戰略到執行、成本投入、業務與科技的協同以及員工數字化工具運用能力培養等多方面挑戰。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銀行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從技術層面來看,一方面是基礎數據跟蹤處理能力跟不上。銀行内部沉睡數據較多,對數據管理的精細化程度達不到數字化要求。企業級整合力度還有所欠缺,數據要素的價值未能真正發揮。另一方面是前沿技術探索相對滞後。許多銀行手機APP應用的評分都明顯低于互聯網企業平台,卡頓、斷點甚至頁面設計不符合習慣等問題較為普遍,技術能力不足已經影響到用戶體驗。

機構激勵約束機制也需要同步優化。由于業務數字化實際上壓縮了上下層級,打破了橫向産品部門、業務部門、管理部門之間的界限,存在一些崗位角色的挑戰。另外,在傳統商業銀行員工構成中,具有數字化專業背景的人才占比不高,具有數字化經營經驗的相對更少,隊伍結構也亟須調整。而在現實中,傳統商業銀行對數字化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畫像還不夠清晰。大型商業銀行近年來加大了對科技人才的招聘和引入,但整體人才缺口還是較大。

“金融機構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方針,通盤考慮,從重構底層邏輯、完善頂層設計和夯實技術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認為,金融機構要搶占數字化轉型先機,關鍵在于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内在要求,以用戶為中心,重構底層業務邏輯;以戰略為先導,完善頂層制度設計;以投入為驅動,夯實數字技術能力。

還有業内專家指出,當前不少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還停留在人臉識别、指紋識别、AI客服機器人等客戶與銀行的交互方式層面,業務的底層邏輯及産品服務模式都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金融機構數字化發展戰略和定位存在趨同,各金融機構利用數字化技術在産品服務層面相似度高,業務同質化嚴重情況也有待改變。

數據安全不容忽視

在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安全也是繞不開的話題。數據安全将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能“走多遠”和“走多穩”。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監管部門正密切關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風險,尤其是業務戰略風險、模型算法風險、數據安全風險。随着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台,監管部門将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隐私保護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高峰認為,銀行基于數據資産和數據化技術開展金融創新,前提是構建從數據的産生、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共享和銷毀等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能力。

今年5月19日,銀保監會就銀行保險監管統計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确了數據質量責任,強調數據安全保護。銀保監會在今年初印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到,将數字化轉型相關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完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建立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制度,落實技術和管理措施。強化安全訪問控制和全生命周期安全閉環管理,加強對外合作中的數據安全管理。關注外部數據源合規風險,明确數據權屬關系,加強數據安全技術保護等。

當前,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願望較為迫切,但與大型銀行相比,其數據安全防控能力明顯不足。對此,銀保監會正推動大型銀行加快向中小銀行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支持不同規模、禀賦的金融機構建立與經營特點相匹配、與風險管理能力相适應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據介紹,大型銀行近年來對外輸出相關風控産品服務和工具取得了一定成效,相關産品已涵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合規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多個業務領域。

從監管角度來說,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于數字金融的新主體、新業态、新模式和新風險,需要有與其相适應的監管框架和監管技術。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認為,數字金融隻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增強金融消費者和居民消費者的安全感。要充分保障數據主體的隐私安全,堅決防止運用技術優勢和數字優勢搞算法提升、大數據殺熟等。

王兆星建議,當前應加快完善數字金融法治體系并嚴格遵守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規,同時要牢牢守住風險安全底線,防止以創新的名義突破監管規則。“在監管模式方面,加快探索适合中國數字金融發展的新監管模式,使數字金融能夠納入整個金融監管中,同時提高監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經濟日報記者 陸 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