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閑來無事,打開手機,看看朋友發來的問候,朋友圈裡的樂事。
在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了網民。與此同時,老年人對網絡的認識不夠深刻,對新興事物了解不深入,還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一切,難免會“氣鼓鼓”。
《漫步者》裡有這樣一句話:“每個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堕落,抱怨下一代的無禮和傲慢。”
人與人之間,有層次的區别;老人與時代、晚輩之間,有代溝。難免會“三觀不同”。
因此,老人微信裡,要做到“四不氣”,不要讓網絡毀掉了幸福的生活。
02
第一,看到社會“亂象”,不要生氣,要理性分析。
不管在微信群裡,還是朋友圈裡,都會看到很多的信息,在和朋友互動的時候,也時不時丢出一條信息。
相對來說,年輕人對信息的真僞,辨别能力相對較好,因此轉發的信息,會經過篩選;老年人的辨别能力差一些,因為看到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信息,立馬就會轉發,因此虛假信息、感官容易被刺激的信息,都很多。
一些信息,沒有經過認真琢磨,也沒有考據其來源,就發出去了。你看到了,會很生氣,認為這個社會太亂了。
做人,要有“嫉惡如仇”的本性,但是要保持理智,不能因為一條信息,糾纏不清。
我在一個老鄉群裡,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個退休老師,轉發了一條關于某明星的信息。打開一看,主要内容是一條情感方面的廣告。
有人說:“某老師,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一言不合,兩個人在群裡唇槍舌戰。誰都堅持自己的道理。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遇到讓你生氣的信息,你就别理睬。既然沒有辦法阻止外來的信息,我們就堵住自己的“心門”,不讓各種垃圾倒進來。
03
第二,朋友之間開玩笑,不要生氣,要當成“好意”。
俗話說:“出言有尺,戲谑有度。”
開玩笑可以提升氣氛,但是玩笑過頭了,就會讓當事人很生氣。
人老了,人生的過往中,難免有過錯,也有一些龌龊的事情發生。因此,很多老人,喜歡拿過去的“醜事”當成談資。
比方說,你在年輕的時候,談了幾次戀愛,後來結婚了,和前任還有聯系。因此朋友們笑話你,一腳踏兩船。
微信聊天,和面對面交流有區别。面對面交流,兩個人可以看到臉色,能夠有肢體語言,因此能夠在感受到對方的憤怒時,及時閉嘴,更換話題;微信裡,大家聊得起勁了,也看不到臉色,因此就會持續很久。
微信的出現,讓溝通更便捷了,也帶來了交流的障礙。老年人不能躲在網絡的一端,給自己找不愉快。你的“生氣”,對方感受不到。
凡事都往好處想。遇到不愉快的聊天,大不了把手機關了。
04
第三,朋友圈沒有人點贊,不要生氣,要尊重别人的生活習慣。
《呂氏春秋》裡記載:齊桓公派使者去魯國把管仲接回齊國。
為了掩人耳目,他們把管仲綁起來,放在囚車裡。管仲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隻能屈服。
一路上,太陽火辣辣的,大家都汗流浃背。管仲開始唱歌,讓大家都很開心。因此,囚車走得更快了,大家也少受了一點苦。
一個人在被人小看的時候,也沒有憤怒,而是唱歌。這樣的做法,悅人悅己。
朋友圈裡,大家習慣了點贊。但是總有一些人,不給你點贊,反而給你難堪。你不要理會,要像管仲一樣,以德報怨,把快樂給别人。
也就是說,不管别人對自己的态度如何,你都要給别人點贊。久而久之,别人就不好意思不給你點贊了。如果别人一直不願意給你點贊,也沒有關注,隻是别人的習慣不同而已。
人生沒有囚車,真正的囚車是你的心态。如果你因為朋友圈裡的破事不開心,朋友圈就是你的“囚車”。何必呢?
05
第四,看到不友好的微信頭像、微信名、微信簽名,不要生氣,要善意提醒。
也許你常常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他們的頭像、微信名等,很不友善。比方說,頭像是一把利劍,還把劍鋒對着你,讓人懼怕。
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一些外表冷漠無情的人,也許有溫柔的心;如果不是這樣,你把他拉黑就好了。
人生路上,多幾個好友,不是為了生氣,而是為了開心。如果對方是生活中的朋友,你要提示他,及時改變形象,要給老年群體,帶來溫暖。
當然,在要求别人的時候,我們也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好的人際關系,需要溫柔以待。
06
英國詩人約翰·米爾頓說過:“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老年人,需要跟上時代,接受新知識,還要善于因地制宜,不要把網絡裡的一切,看得太重了。
網絡是為了延伸生活的觸角,打發無聊的時間,不是為了“自讨沒趣”。
在變老的路上,我們需要活成情緒的國王,而不是做情緒的奴隸。
不管看到什麼消息,遇到什麼人,聊了什麼天,都要當成消遣,一笑而過。
在魚龍混雜的地方,我們要揣着明白裝糊塗。
冷眼看世界,你氣,我不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