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突然出現頭暈眩暈是怎麼回事

突然出現頭暈眩暈是怎麼回事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25 00:18:44

來源:西安交大二附院


生活裡,我們會出現一種暈暈乎乎的感覺,有人說是頭暈,有人說是頭昏,有人說是眩暈,這三種感覺不同的症狀,代表不同的疾病。有經驗的臨床醫生有時根據您發病時症狀持續時間,誘發因素、伴随症狀能夠初步判斷您暈暈乎乎是否屬于神經科急危重症,避免漏診。

突然出現頭暈眩暈是怎麼回事(頭暈頭昏眩暈分不清)1

頭暈、頭昏、眩暈

頭暈 包含了頭昏、眩暈,不穩感及暈厥前狀态。

頭昏 是陣發或持續性的大腦不清晰感,頭昏頭沉、頭脹、頭部發緊感等常見因素:高血壓,精神因素如抑郁障礙、慢性軀體疾病等;有時可能是生理過程:睡眠不足、疲勞、長時間加班熬夜等。

眩暈 是患者主觀對靜态的周圍客體或自身位置産生了運動錯覺,表現為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搖擺不穩、波浪起伏、跌落感,嚴重可有惡心、嘔吐、多汗等。

我們主動運動,例如走路、跳高、體操、起床、翻身等等,這些動作都是需要機體克服自然力的束縛,而這個過程同樣也需要平衡的機制。僅有如此,才能夠保證我們在地球上的活動有效與安全。顯然,平衡因運動而生,運動也需要平衡的保障,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的,都離不開平衡機制。

人類的運動需要平衡,平衡确保了姿勢的穩定和運動的協調。實質上,平衡調節是一種神經反射,包含着反射弧的多種生理學要素,而前庭器官則僅僅是其中的部分,主要服務于靜止和運動的平衡過程。運動感是大腦通過前庭器官對運動的解讀,而眩暈則是這個解讀過程中産生的錯覺,即空間位置感的錯誤感覺。腦幹的前庭神經核彙集了視覺、前庭覺和本體感覺系統,共同承擔着朝向大腦的平衡輸入。

簡單地說,這就是靜止與運動的基本概念。人類的平衡機制保證着生活中的這兩種狀态,即姿勢的穩定和運動的協調。運動中, 需要保持身體各個部分的協調,以求整體的平衡,不至于跌倒。其實這些例子随處可見,無論水中遨遊的魚抑或空中飛翔的鳥,還是陸地生活的人,保持姿勢的穩定與運動的協調都是賴以生存的基本功能。我們将這類身體的保障機制稱為平衡調節,而司理這種調節功能的組織、器官和結構統稱為平衡系統。倘若這個調節機制遭到破壞,就會産生姿勢不穩和運動失衡,我們将這些狀态統稱為平衡失調。臨床上,頭暈和眩暈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使患者視覺模糊,不能保持姿勢,而且,運動時也不能平衡,甚或很容易跌倒,影響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醫學問題。

平衡系統

平衡系統的外周部分主要包括眼、耳和軀幹及四肢。其中,感覺的主體是視覺、前庭覺和本體感覺三個系統。

通過這些器官感知自身或周圍環境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啟動神經的傳導過程,最終形成皮層的感知,這種感覺名為平衡覺。

按照類型與功能,平衡感受器分别以視覺 、前庭覺和本體感覺三種生理學形式加以體現,各自存在着明顯的特征。

例如,眼睛參與平衡的感覺過程,光線作為基本的刺激,最後産生視覺,否則不能夠發揮平衡的感覺功能。

例如黑暗環境或者閉上雙眼,屏蔽了外界的光線,無法産生視覺,眼就不能夠參與平衡的調節過程。因此,盲人或視覺障礙患者的平衡感受中沒有視覺的參與。

本體系統的感覺器主要位于關節、韌帶和肌肉内,司理着身體靜态的平衡,與姿勢的穩定密切相關。倘若患者因骨折而長期卧床,這種平衡感受功能就可能大打折扣。相形之下,前庭感受器主要是司理運動的平衡感受。在黑暗或閉眼狀态下,眼睛不能夠得到光線的刺激,屏蔽了視覺參與平衡調節的可能。人體運動時,内耳的前庭覺承擔着這種狀态下的感覺,有效地參與平衡過程。閉眼和靜止時,視覺與前庭覺均不能夠發揮作用,唯有本體感受器的功能,感受着不同位置時人體的空間狀态。由此可見,這些平衡感受器及其功能均屬于條件反射,即隻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夠發揮作用。但是,在腦幹的前庭神經核水平,這三種傳入性感覺信息形成交彙,具有相互補充的作用。

主觀上,眩暈就是頭重腳輕,也可能意味着腦昏眼花,走路飄飄,左右搖擺,如雲裡霧中,等等各樣的訴說,以至于醫生接診時,如不進行必要的引導,都會霧裡探花不知所雲。生活裡,關于眩暈的理解,關于眩暈的描述,各形各色,很難用三兩句話做一歸納。當然,眩暈也是一種疾病的體驗,輕者僅有天旋地轉,步态不穩,時有惡心和心悸等;嚴重者閉目卧床,畏懼翻身或動作,劇烈的惡心和嘔吐,滴水難進,生活不能自理。單就一個病種而言,眩暈可能合并的症狀很多,因為前庭系統與諸多結構、功能和系統發生着密切的聯系,很容易合并諸多的臨床症狀。

臨床上,常将眩暈分為中樞和周圍性眩暈兩種類型。其中,這兩種眩暈的不同主要在于中樞性眩暈的發病位于頭顱,例如腦幹、小腦、皮層等;而周圍性眩暈則主要是指大腦以外的病變,例如耳、眼、關節、肌肉和韌帶等。解剖上,腦幹的前庭神經核是兩者之間的分水嶺。從危害程度上講,中樞性眩暈對于生命的危害較周圍性眩暈更大,血管源性眩暈常見于後循壞缺血梗死,神經科醫生可以準确迅速識别,影像學核磁共振薄層掃描為診斷提供可靠依據,高齡,血管危險因素較多,反複眩暈,既往有腦梗死病史的人後循環梗死發生率較高,因此,對此進行正确的甄别十分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