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智能設備多少有點搭邊了

智能設備多少有點搭邊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6 11:07:08

人們發現了想要解決的問題,當你為這個問題想出對策、評估這個對策的時候,才是創新出現的時候。——物聯網之父凱文·阿什頓

文 / 巴九靈(吳曉波頻道)

01.量變接近

學界有一個術語——“人工智能效應”,又名“十年之後又十年”效應。

自1941年“發展人工智能”被科學家們提上日程後,人們似乎永遠都在說“真正的人工智能時代會在十年後到來”,但截至目前已經是第七個十年了,都算是個古稀老人了,但這個時代的到達時刻依然不太明确。

未來可期但又可遇而不可求,這種磨人的狀态也在“物聯網”身上發生着。

1991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凱文·阿什頓教授第一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開啟了第一個十年。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物聯網”的概念,走入第二個十年。

2013—2015年,互聯網大公司紛紛入局物聯網賽道,智能家居産品興起,工業互聯蓬勃發展,這是第三個十年。

如今,第四個十年開始了。

學界認為,當下的人工智能浪潮第一次大規模從實驗室走向産業應用,預示着這次“是真的要來了”。與此同時,物聯網世界也頻傳好消息。

專門研究物聯網的市場觀察公司IoT Analytics,這兩年給出的數據就挺振奮人心的:

① 2020年的兩個“首次”。

2020年,物聯網(指聯網汽車、智能家居設備、聯網工業設備)數量首次超過非物聯網(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腦);而全球217億個活躍連接設備中,有54%(117億)的物聯網(IoT)設備連接,這在業界尚屬首次。

補充一下,2021年,這個括弧裡的數字已經是122億台,預計2025年會到270億台。作為對比,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的用戶數量,是39億(來自Newzoo)。

智能設備多少有點搭邊了(國内人均5台智能設備)1

圖源:IoT Analytics

② 然後是有很多錢湧入。

2022年第一季度,為物聯網公司提供的全球風險投資資金增至創紀錄的12億美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僅為2.66億美元。

而思科的表述最賽博朋克:到2023年,地球上的連網設備數量将是人類數量的三倍多,全球約有一半的連接将是機器對機器(M2M)連接。

QuestMobile數據統計,2022年1季度,國内移動互聯網用戶已接近12億,人均擁有5台智能設備。

智能設備多少有點搭邊了(國内人均5台智能設備)2

盡管如此,我們環顧四周,看着手裡的5台智能設備,感覺手邊它們似乎依然很“孤單”。即使有連接,智能設備也隻是連成了一個個“線段”,與被描繪的那個像毛線球一樣綿延千裡的“萬物互聯”世界,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問題出在哪裡?第四個十年,我們又可以關注哪些機會?

02.消費猶豫

類似的疑問在“物聯網的第三個十年”已經出現。

2014年,人們被告知——給日常物品加上傳感器和互聯網功能的“物聯網”将像手機普及一樣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不信你看,像谷歌、亞馬遜、蘋果、小米,以及大家電公司,都斥巨資往這個賽道裡投放籌碼。

國内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13年誕生的樂視超級電視。一時間,電視機被當做智能家居的入口,擔負起振興消費級物聯網的重任。

2014年,小米和美的聯姻做智能家居,小米生态鍊開始成為行業鲶魚。

在國外,谷歌2014年最大一筆收購意向給了智能溫控器廠商Nest;亞馬遜搞的智能音響Echo成為矽谷談資,并開啟了人類與機器對話的“新紀元”。

然而,2016年《經濟學人》發表文章《智能所在》卻指出,與企業的熱烈相比,消費者的表現則實在“冷淡”:2015年,全球消費者在智能家居硬件和服務上總共花費了600億美元,隻占到家居用品總開支的一小部分。

文章認為形成“冰與火”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 企業有動力去擁抱物聯網——通過在設備和工廠嵌入傳感器,分析由此産生的數據并提高效率以節約開支。相比之下,很多家用智能設備仍然隻是“好玩但并非必需”。

智能手機已經讓用戶習慣于期待較好的質量且使用順暢便捷的設備,而智能家居設備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價格依然過于昂貴。擁有一台5000美元的冰箱的人,或許不需要機器來提醒去買菜。

不同公司的設備之間無法連接。

家居産品中有不少是耐用品,這延緩了消費者對新産品的接受步伐。

而這幾點,放到現在依然适用,科技觀察家卓克分享的一個情況就挺實際:

一般花七八千塊錢買的電視,用上個6—10年都是很正常的,它不會像手機那樣兩三年就換掉。(設備周期不同)

于是智能電視就會産生一個矛盾,哪怕那台電視剛剛上市的時候使用的是當前較好的硬件配置,但三年後,性能其實就已經淪落到中端機的水平了,再過三年,不管運行什麼軟件都很吃力了。(無法做到智能手機般便捷)

也就是說,六年後,這台智能電視的智能部分就算是癱瘓了,隻适合當一個傳統電視屏幕用。

把這些痛點再合并同類項,能得出兩點:

1. 設備,尤其是不同公司的設備不能連起來,怎麼辦?

2. 設備連起來以後,又該怎麼辦?

按照矽谷教父傑弗裡·摩爾探索出的規律,任何一項新興技術,都會遭遇生命周期中的“峽谷”——一項技術能不能走向大衆,創業者到底是做先鋒還是先烈,就看能不能穿越這個峽谷。

智能設備多少有點搭邊了(國内人均5台智能設備)3

技術的鴻溝 圖源:簡書

科技觀察家王煜全認為早期使用者對穿越峽谷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早期使用者積累了這項技術最多的痛點和問題,如果有創業者能針對早期使用者的痛點下功夫,就有可能帶來模式創新,推動技術跨越峽谷。

物聯網的第四個十年,這兩個痛點的解決,是穿越峽谷的關鍵。

03.穿越峽谷

創業者們近期“提交”的方案,是實現智能設備的“去中心化”。

這個解決方案不再以單一品牌的設備為落腳點,而是将中心放在人及其需求上。

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打網約車。

一般司機接單以後,我們最頻繁的操作就是看車輛距離、車牌号等等信息。

如果這天恰好下雨了,這時候我們一隻手拿着傘,另一隻手好巧不巧還拎個東西,那看手機這件事就會變得異常局促。

這個時候,物聯網系統需要做出“任務分配”,比如讓智能手表來替代手機負責顯示信息,以合适的用戶界面顯示出車輛和人的距離、車牌号、顔色等,隻需要擡一下手腕就能掌握一切。

在這個場景下,手表是當下的C位。

再比如,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一般而言,同一款軟件,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是兩種存在——手機裡是App,電腦上會有個對應的電腦版。

而在一個無縫連接的物聯網環境下,可以沒有兩種版本的界限。當需要電腦來承擔聊天功能或其他功能時,兩者一碰或一推,直接在電腦上操作即可。

智能設備多少有點搭邊了(國内人均5台智能設備)4

手機與汽車的跨端互聯 圖源:OPPO

這和投屏不太一樣,投屏是單向聯系,而這種連接,完全是雙向的。

同理,車上、電視裡,都可以這麼玩。而且就好比同一首歌,由不同的歌手來演繹、翻唱,聽歌的人會感受到完全不同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操作,會更符合直覺。

任何一個技術時代,都有過類似的過渡期:電腦上的軟件曾經各行其是,直到微軟把它們統一起來;手機上網曾經是電腦界面的“微縮版”,直到蘋果用iOS系統把它們都統一了起來。

智能設備多少有點搭邊了(國内人均5台智能設備)5

上個時代的手機上網 圖源:搜狐

智能設備的互聯也一樣,要實現剛才那種跨端的甚至不同品牌設備的絲滑流轉,必須在操作系統上動手術。

剛放下手術刀的是OPPO。

2022 OPPO開發者大會(ODC2022)上,OPPO正式對外推出了自研的、面向萬物互融、以人為中心的智慧跨端系統——潘塔納爾系統。

它強調,過去物聯網生态講求“萬物互聯”,但OPPO會把重點放在“萬物互融”上,一字之差,前者更重設備連接,後者更重連接後迸發出的創新服務。

對于上面提到的一些案例,OPPO把它們比喻為,把服務像樂高積木一樣“組裝”起來:

組裝是解決服務、設備數量激增和用戶訴求多樣的核心。其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場景是千變萬化的,導緻組裝關系随場景随時變化。組裝引擎就像服務的樂高工廠,動态地将小服務轉化為一個個樂高标準件,組合出千變萬化的大服務,而這過程中,标準件是自動打磨出來的,不需要小服務生産者過多介入。

04.商業互惠

此外,當物聯網跨入第四個十年,既要跨越技術普及的峽谷,同時也在組建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文明。

經濟學人寫文章的時候,把生意模式分為了兩種:賣設備賺錢或者先虧本賣設備,然後收取服務費。

未來跨端系統的運作,會給軟件開發者、設備制造商以及一些應用軟件的增長帶來新的機會。

OPPO在大會上給開發者們的“招商”方案裡就提到:與美團合作實驗了兩個月:

通過内容種草、服務直達、強提醒等合作方案,達到單日182萬點擊量,新增日活105萬。

為了吸引開發者們,OPPO還強調,會承諾給開發者更自如的開發空間,會保持開放性,不搞封閉作業;本分生意,隻鋪路搭橋、不搶飯碗等。

這在OPPO Carlink車機互融解決方案中能夠得到佐證。OPPO提出的方案強調手機廠商與車企的雙向奔赴,既彌補智能座艙生态中互聯網服務資源稀缺的短闆,同時車企無須舍棄“靈魂”,對車機依舊保持自主可控。

相對于痛點的解決,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許是第四個十年裡還不夠清晰的一點,對此我們隻好借用入門級商業教科書《認識商業》中的一句話,來作為觀察的準繩:

讓更多的人,以更低的價格、更方便的方式買到更豐富的商品或服務。

這四個“更”字,随便突破其中一點,那就是偉大的創新。

包括OPPO在内,已經入局的企業們,尤其是手機廠商,或多或少都曾在這四個“更”上有過出色的表現。

不過,連接,作為一件你情我願才能有結果的事,在新商業模式和商業文明組建過程中,每個企業都要回答,如何才能赢得彼此的信任。

到了第四個十年,大家的起跑線雖然略不一樣,但從大的尺度上來看,尚未拉開一個緻命的身位。

好消息是,大家都有機會。

壞消息是,大家都有機會。

參考資料

1.《智能所在》,經濟學人

2.卓克《卓克科技參考》,得到App

3.王煜全《是時候做全球化布局了》,“半程2022 風往哪裡吹”年中産業經濟論壇演講

4.《State of IoT 2022: Number of connected IoT devices growing 18% to 14.4 billion globally》

5.《人工智能浪潮,這次能走多遠》,得到App

本篇作者 | 和風月半 | 當值編輯 | 沈徐玮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 圖源 | VCG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