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09 21:32:30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

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們,活躍在當時社會的各個領域,所謂在其位者謀其政,他們為當時的蜀中各方面發展做出了各自的貢獻。今天天府成都的風景、路橋、流水,恐都有唐代詩人的汗水、體溫,歌聲、歎息。

■城市建設

▷代表人物:韋臯 高骈

樓南兩江水,千古長不改。——(唐)岑參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2

韋臯:在城中開出第一條西東向河道

韋臯在蜀地21年,官至劍南西川節度使(治所在成都府)。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3

唐時,成都城中開鑿的西東向河道有三條,韋臯開鑿的澥玉溪是第一條。澥玉溪由城西北的油子河(即今府河)引水,經今天的玉沙街、白家塘、王家塘,彙入摩诃池,再經過玉帶橋、錦江街,穿過大慈寺、東城門,然後再次彙入油子河(即今府河),成為摩诃池的排水渠道,并且兼具排污瀉洪、供水通航的作用。同時,這條河道中盛産一種細沙,适合用來琢磨玉石,它的名稱也因此而來。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4

高骈:确立成都“二江抱城”格局

高骈在蜀中留詩數首。為抵禦南诏的不斷侵擾,公元876年唐僖宗乾符三年十月,身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高骈築成都羅城,周長25裡。雖然修築羅成主要是考慮城市的軍事防禦功能,但成都的城市布局因此向西、南兩方河流兩岸的發展趨勢,對城市的發展形态帶來延續千年的重大影響。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5

唐朝時,府河、南河都在成都的南邊,高骈為了加固成都城的防禦功能,在九裡堤一帶修築縻棗堰,強迫郫江(府河)改道,從城牆北面經過東面,南入濯錦江(南河)交彙,改兩江雙流的局面為“二江抱城” 格局,不僅更好地拱衛成都,同時也促使成都成為水系環繞的城市,給成都留下了千年不變的獨特城市景觀。

■關注民生

▷代表人物:武元衡 元稹

酒酣誇新尹,畜眼未見有。——杜甫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6

武元衡:以宰相身份來蜀做地方長官

元和二年(807年)十月,武元衡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蜀七年,頗有政績。他是以宰相身份來蜀做長官的。據《新唐書》記載,高崇文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時,奢侈腐敗,搜刮民脂民膏,導緻民不聊生。皇帝派出武元衡來收拾爛攤子,安頓民心、民生,很快就把蜀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出現了“蠻夷懷歸”的富足、安定狀态。也算是力挽狂瀾于既倒了。由此足以見出武元衡對蜀地民生的關注與貢獻。

武元衡也工詩,他在蜀中所作有《古意》《塞下曲》《秋日對酒》《望夫石》等約30首。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7

元稹:憂懼害蟲 鼓勵農事

元稹曾前後兩次入蜀,留詩100多首。第二次入蜀,是在元和十年被貶為通州(現在的四川達縣及鄰近地區)司馬,類似于地方長官刺史的屬官。元稹在達州四年之久,作詩百首以上。元稹的很多在蜀詩歌,體現出對各種害蟲的憂懼之情。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8

他曾用一系列詩介紹各種害蟲,如《蟲豸詩》介紹了七種蟲豸,詩前有小序,對每一種蟲豸的特性、活動規律及對付方法,都做了詳細交代,他希望通過自己對于這些害蟲的“研究”,教授農人防禦和治療的方法。元稹深切地感受到當地惡劣的生存條件和百姓的窮苦,曾組織當地民衆,砍山墾荒,發展農業生産。在他的《告畲竹山神文》中,有這件事的記載:“今天子斬三叛之明年,通民畢賦,用其閑餘,夾津而南,開山三十裡,為來年農種張本。自十月季旬,周甲癸而功半就。”

■文化傳承

▷代表人物:韋莊

去歲辭巢别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韋莊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9

韋莊:帶動熱愛文化 和傳承文化之風

在晚唐乃至整個唐代入蜀詩人中,韋莊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這不僅僅因為韋莊是晚唐文人中最傑出者之一,更是因為韋莊的入蜀具有諸多現實意義。

韋莊對于蜀地的貢獻,直接表現在唐亡之後,韋莊被前蜀王建拜為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前蜀的開國制度,比如郊廟之禮、冊書賜令等,皆出自韋莊之手,這就使得前蜀朝野均有大唐遺風,蜀地成為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0

除了直接的政績外,韋莊的留蜀也具有其他現實意義。韋莊曾幾度入蜀,并終老于成都,這就對文人們入蜀定居形成一種感召。詩僧貫休就是在吳越王錢镠的逼迫和荊南節度使成汭的驅趕下,慨然發出“故人多在蜀,不去更何之”的感歎,入蜀并與韋莊交遊,最後終老于蜀的。這不得不說和韋莊留蜀的感召力有關。

二是韋莊在成都,找到位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舊居,重建作為自己的住所,并以自己的影響力大力推廣杜甫。後來的成都城市管理者,重修、保護杜甫草堂這樣的文化遺迹形成了傳統,這是個有力而響亮的開端。

三是作為“花間詞派”的代表詞人,韋莊的集子以成都風物為名,取名《浣花集》,很有利于傳播天府文化。

■禦敵平亂

▷代表人物:高适 李德裕

總戎楚蜀應全未——(唐)杜甫《奉寄高常侍》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1

高适:文武雙全的大詩人

在盛唐詩人中,高适是唯一被封侯的人。

高适在蜀中先後擔任過谏議大夫、彭州刺史(治所在今彭州市)、蜀州刺史(治所在今崇州市)、成都尹(首都或陪都所在地實際主持政務者)、劍南西川節度使(治所在成都)。

高适在蜀期間,曾平息了兩次蜀中叛亂。一次是761年四月梓州刺史兼東川節度副使段子璋的叛亂。時為蜀州刺史的高适同西川牙将花驚定随成都尹、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克了綿州,斬殺段子璋。另一次是高适作為主帥,平定762年成都少尹徐知道的叛亂。高适也因此立功,得以接替嚴武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此後,作為一方軍政長官,高适還要抗擊吐蕃在西北方的侵擾。後不久,“吐蕃陷隴右,漸逼京畿。”高适率兵抵禦,雖然“師出無功”,并失陷了松、維、保三州,但對“牽制”吐蕃對京的進攻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唐朝廷并未認其有過。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2

高适為蜀中局勢的穩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難怪好友杜甫這樣評價高适:“總戎楚蜀應全未,方駕曹劉不啻過。”意思是高适雖曾為淮南、西川兩地節度使,卻并未才盡其用;“方駕曹劉不啻過”,則是指高适的詩歌成就可與曹植、劉桢比肩。這樣的高适足可稱文武雙全。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3

李德裕:“西拒吐蕃,南平蠻蜑”

李德裕在大和四年(830)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大和七年入朝拜相。在蜀三年。

《舊唐書》本傳稱:“其在蜀也,西拒吐蕃,南平蠻蜑,數年之内,夜犬不驚,瘡痏之民,粗以完複。”據《四川通史》記載,自文宗以後,面對南诏多次大規模入侵劍南西川,蜀兵皆望風披靡,無力抵抗。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4

文宗大和四年(830),李德裕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此時,劍南西川剛遭受南诏的大規模入侵,為增強蜀兵的戰鬥力,李德裕首先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同時對蜀地舊軍進行改造。玄宗天寶年間,駐在成都的團結營有14000人,李德裕簡汰其中的老弱4400餘人,以北兵和蜀兵混合編成的精銳部隊共有12000人左右,編成十一軍。練出精兵強将,不僅穩定了地方秩序,亦做到了“數年之内,夜犬不驚,瘡痏之民,粗以完複”,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知識鍊接

“以詩取士”并不偏科

由于唐玄宗對詩文的喜愛,他在位期間,詩賦是科舉考試備考内容,有唐一代的科舉考試也體現出明顯的“以詩取士”傾向。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5

在科舉考試中,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别的考試,由皇帝在殿廷上親自面試。面試通過即錄取,錄取分前三名的才賜“進士及第”,這也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唐代許多著名詩人都是進士出身,如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6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隻要詩寫得好就可以當官,這樣選拔出來的人才會不會“偏科”?事實恰恰相反,想要通過科舉考試跻身官場,單單詩寫得好也是不行的。因為當時的科舉考試範圍很大,從經文到時事政治、經濟、制度、軍事、法律、鹽政、漕運、曆史、數學等,也就是說不僅重視詩詞歌賦,也非常重視策問,即考察一個人的治國方略。

關于古蜀文化的詩詞(入蜀為官的唐代詩人)17

所以,這樣嚴格的選才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才能文能治國、武能安邦。那麼,唐代入蜀為官的詩人能夠在城市建設、禦敵平亂等各個方面都政績卓著,也就不難理解了。

本版文字:程豔豔

編輯:胡靜 責任編輯:李端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