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諸葛亮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說他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甚至是神機妙算和未蔔先知,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三國裡面給我們展現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他。
但其實諸葛亮的本人,并非是《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無所不能,他并不會借東風也不能夜觀天象,更加不會用奇門遁甲來給自己續命。但是我們卻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能力,因為假如我們處于他當年的處境的話,肯定早就涼了。但是他卻幫助劉備達到了三足鼎立,也就是因為有了諸葛亮的存在,所以才會有蜀漢的存在。
蜀漢算得上是一個經常打敗仗的國家,這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畢竟剛開始是有點弱了。諸葛亮也曾經因為失誤造成了不少敗仗,比如北伐的時候和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時候,雖然是一部分人的大意才造成失敗,但是作為主将的諸葛亮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在劉備還沒有請出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劉備可是先後投靠了不少人,也一直沒有屬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曾經還差點幾次被殺死。但是請出諸葛亮之後,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局面了,劉備先是得到了荊州,然後又占領了西川八十一縣,最後能夠和曹操、孫權兩方勢力成為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一切都是依靠才能出衆的諸葛亮才有的。
但盡管我們承認諸葛亮确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也确實很聰明,但是《三國演義》裡真的太過神話了他的形象,簡直就是把他寫成了無所不能的人,甚至從神話發展到了妖化。就比如說寫出了借東風和空城計之類的傳奇故事,其實他也就是個非常聰明的普通人而已,他會打敗仗,也會有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那麼神化諸葛亮的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之所以這樣,是他本人對劉備忠心耿耿有很大原因的,古代皇帝自然都想要一個這樣近乎完美的臣子。他盡心盡力的輔助劉備建立蜀國,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最完美的賢臣形象。在明明可以取而代之的情況下,卻還是鞠躬盡瘁,願意繼續輔佐劉禅。
劉備去世之前,就曾經對諸葛亮說過,如果我兒子以後能夠輔佐成器,你就盡心的輔佐他,治理好蜀國,但是如果他真的沒有這個才能,不适合當一名君主的話,那你還是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吧。這樣的臨終遺言在曆史上是唯一的,雖然現在也有不少内心陰暗的人覺得這是劉備臨死之前想要感動諸葛亮,想讓諸葛亮好好輔佐他的兒子才這樣說的,但是我卻覺得劉備那一刻可能真的是認真的,他知道諸葛亮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他不想因為他自己的兒子的無能,讓這些心血白費,于是才會這樣說。
我想諸葛亮也知道,所以他不想辜負劉備這樣的信任,哪怕他的死前都是為了蜀漢。雖然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比起同時代的那些謀朝篡位的人來說,諸葛亮忠貞的品質和他的足智多謀就已經得到更多人的佩服和喜愛。他和那些人來說有着最本質的區别,也正是當時封建社會最需要的人,也是當時君主最喜歡的人。但這樣一個人是非常罕見的,所以才需要這樣大力的推崇,将他樹立成一面旗幟,希望自己的臣子都能成為這樣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