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電網中電裝備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亞變電站項目上,有一對非常能幹的師徒,師傅是中國人,徒弟是一名埃塞小夥子,中文名叫溫弟。
“2012年前後,埃塞俄比亞的起重機吊裝司機幾乎沒有,我當時所在的工程非常緊缺這個工種,一次機緣巧合發現了這個小夥子,他精幹、頭腦靈活,關鍵是品質踏實,毫不猶豫就把他拉到我所在的吊車班。”尹建業師傅談到溫弟,難掩臉上喜悅。
“中國企業不遠萬裡來幫助我們修建工程,幫助我們提高經濟水平,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中國朋友付出的辛苦比我們埃塞人都不知多了多少倍。我要把學到的技術用好,好好工作,才對得起我師傅。”溫弟對師傅深懷感恩。
2015年12月,這個由中電裝備公司承建的“超級工程”建成竣工,工程順利建成,成為中國和埃塞俄比亞兩國傳統友好、深化經貿合作的重要見證。
近年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國家電網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推進技術、裝備、标準、人才、文化全方位“走出去”,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橋梁,有力助推了“一帶一路”建設。
50度下的埃及:不停電很重要
“在用電高峰期,能夠十幾天不停電,簡直就是奇迹!”許多埃及人發出了如此的強烈感慨。
埃及,是我國通往非洲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重要門戶。埃及的夏天,炎熱難耐。常年50度以上的高溫讓外出勞累一天的人們回到家,迫切的需要打開空調、電扇來降溫,而老舊的電網卻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用電負荷,頻繁的停電總會不約而至,已經嚴重影響居民的基本生活。
“不停電”已經成為了埃及人民的迫切需求。“供電穩、不斷電”成為一直困擾埃及政府的老大難問題。然而随着“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埃産能合作”實踐合作的成功開展,這個困擾正在逐步解決。
埃及EETC500千伏主幹網升級改造輸電工程(供圖:國家電網公司)
2016年的夏天,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埃及國家輸電公司共同建設的EETC 500千伏 輸電工程第一階段約120千米輸電線路按期順利完工。EETC500千伏輸電工程包含總長達1210千米的15條輸電線路,被認為是埃及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輸電線路工程。15條線路猶如一條條巨龍沿着寬闊的尼羅河自北向南貫穿埃及,旨在尼羅河三角洲區域實改善人民生活,升級若幹老舊電網線路,并沿尼羅河建設新的輸電線路鐵塔。
與此同時,這種變化不僅發生在埃及的城市,還擴散到了埃及廣大且較為落後的農村各處。作為農業大國,相較城市的階段性斷電,農村地區表現出停電的時間更長、次數更頻繁的現象。當新建成的輸電線路将電能從發電廠源源不斷地輸往埃及的各地變電站之後,穩定的電能也迅速開始為埃及農民的生産、生活用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這個工程對促進中埃友誼、産能合作和經貿往來意義重大,建設标準高、質量好,對中埃雙方進一步深化産能合作起到了示範作用。”在現場考察了埃及EETC工程建設情況後,中國駐埃及大使宋愛國對現場施工作業和安全質量管理給予了高度評價。
埃塞俄比亞工地上的跨國師徒情
在中電裝備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亞GDHA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變電站起重機吊裝班,有一對非常能幹的師徒,師傅是中國人,徒弟是一名埃塞小夥子。徒弟的中文名叫溫弟,是項目部有名的起重機吊裝技術能手,身上有着典型的非洲特色——皮膚黝黑、心地善良、踏實肯學。
“徒弟”溫弟的陽光笑容(供圖:國家電網公司)
說到這位非洲徒弟,不得不提到他的師傅,今年56歲的尹建業。尹建業1977年參加工作,是位老送變電人,在電氣施工、吊車吊裝方面有着精湛的技能水平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人稱“尹一吊”,意思是他操作起重機從來不用演練,都是一次精準到位。
尹師傅2002年就來到埃塞俄比亞參加項目建設。10多年來,他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收了個非洲好徒弟溫弟。
“2012年前後,埃塞俄比亞的起重機吊裝司機幾乎沒有,我當時所在的工程非常緊缺這個工種,一次機緣巧合,在同一個項目上發現了這個小夥子,他精幹、頭腦靈活,關鍵是品質踏實,毫不猶豫就把他拉到我所在的吊車班,從此便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尹建業師傅談到徒弟,難掩臉上喜悅。
自被尹建業發現并“拉”到吊車班後,溫弟被這份新工作激發了強烈的熱情, “這是一項非常有挑戰的工作,而我喜歡挑戰。” 他說。
2013年4月,溫弟跟随尹建業來到位于埃塞俄比亞奧羅米亞州Holeta鎮的GDHA500千伏變電站施工項目部。在該工程建設的兩年多時間裡,溫弟的吊車技術從無到有,就把15噸到30噸位的起重機吊裝技術學了個有模有樣。在變電站施工項目部,溫弟将學到的起重機吊裝技術發揮到極緻,和其餘兩名中國吊車司機一起承擔着整個變電站鋼架構、電氣設備的吊裝工作。
溫弟表示,工作之餘他會和師傅一起學習中文和當地語言,遇到假期還會相約去當地的博物館、風景區旅遊,甚至還學會了包餃子。他想将來有機會,一定要去趟中國,登長城,到少林寺感受下中國武術。
“中國企業不遠萬裡來幫助我們修建工程,幫助我們提高經濟水平,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中國朋友付出的辛苦比我們埃塞人都不知多了多少倍,幫我們搞經濟建設是為了我們更好的生活,我要把學到的技術用好,好好工作,才對得起我師傅。”溫弟說。
2015年12月,這個由中電裝備公司承建的“超級工程”建成竣工,電壓等級、輸電距離、建設規模均創東非地區之最,成為埃塞俄比亞境内最為重要骨幹輸電網。2016年5月,工程被埃塞俄比亞政府命名為“愛國教育基地”。工程順利建成,成為中國和埃塞俄比亞兩國傳統友好、深化經貿合作的重要見證。
“發電又修路,助力緻富”老撾飯店現漢字招牌
老撾境内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國家電網承建的巴俄——帕烏東輸變電項目就位于這片“屋脊”之上。老撾國家電力公司輸變電部主任布明曾這樣評價:“這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衆多不利的環境下嚴格按照裡程碑計劃執行項目,同時還能夠為積極改善山區人民的生活做出如此大的貢獻,為你們點贊。”
為何如此?當屬巴俄項目建設沿線經過的地方,項目部都會盡力幫助村民修路。“當我們看到離塔位不遠處有兩戶人家時,計劃将路修通,以方便他們出行,可是卻早遇到當地村民叫停了正在作業的挖掘機。”施工人員介紹說,“一開始他們認為是我們在建的工程要破壞他們的農田,後來經過翻譯溝通解釋,誤會自然化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将家裡做好的糯米飯和水送給我們。”
往後隻要雨季來臨前,當地村民都會自發地對修好的道路進行維護,确保不會被雨水沖壞。而現如今沿着這條線路行走,會不時發現路邊新開的小賣鋪、餐館比比皆是,且多數餐館都會挂着帶有漢字“飯店”的招牌。其中一家餐館的老闆,每遇項目部人員都會動情的說道:“這不僅僅是一條臨時道路,這是一條緻富之路,希望之路和夢飛翔之路,有了這條通往外面的路,我們廣大山區的人們就能體會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中電裝備公司默默奉獻着,不光高質量的完成本職工作,還幫助改善當地的教育、醫療等環境,散發着中國企業的優秀品質。
目前,國家電網中電裝備公司已同埃及、埃塞俄比亞、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巴西、沙特、伊朗、尼日利亞、緬甸、老撾等40多個國家建設或洽談項目合作,覆蓋非洲、東亞、南亞等地多國。
“一帶一路”建設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是各國共同受益的重要國際公共産品。國家電網公司持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輸變電領域建設和産能合作,用真切的誠意和高标準的技術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創造更便利的聯通條件,造福沿線各國和各國人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