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殺彘
對于豬,我們都很熟悉
不過是來自泰西,社會人帶鹽的佩奇
還是出身東土,好吃懶做、暖男代表的二師兄
其實啊,豬在很早的時候就被人們馴化
早期通常認為豬是首先在中東被馴化的
甲骨文中的"家"字便寫為,即房屋裡面有一頭豬,
其本義為蓄養生豬的穩定居所,
後來才引申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涵義。
河姆渡遺迹出圖的文物為中國古代豬類的馴化和飼養提供了寶貴的物證
曾子殺彘
下面我們講的成語就很豬有關
彘(zhì),就是大豬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随着她在她後面哭。
曾子的妻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隻豬準備殺了它。
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隻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
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隻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如果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曾子,名參(shēn),字
孔子的七十二門徒之一
為被後世尊奉為""
後來配享孔廟,為四配之一
曾子說的這段話,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
但是對現在的幼兒教育還是有重要的價值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言傳身教、知行合一
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願天下父母共勉!
東坡肉
說起美食,那麼不得不說到東坡肉
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
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
紅得透亮,色如瑪瑙,
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這道菜為什麼叫做東坡肉呢?
宋人是這樣說的: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雲:'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當時蘇轼由于烏台詩案被貶斥黃州
但是蘇轼達人知命、樂觀豁然
自号東坡
還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當時,豬肉屬于賤肉
達官貴人更喜歡吃的是羊肉
蘇東坡還有個"換羊書"的小故事呢
東坡居士看到黃州當地人豬肉賤價如泥
所以結合眉州、徐州和黃州的烹饪方法
做出了美味的東坡肉
也是為了讓豬肉有更多人消費
不吃二師兄的中東人
雖然豬最早是在中東被馴化的
雖然豬肉很美味
但是中東人卻普遍不吃豬肉
這是為什麼呢?
或許,可以從地理環境嘗試進行解釋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小豬佩奇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
沒錯,就是跳泥坑
因為豬是沒有汗腺的
所以它需要泥水進行降溫
而中東雖然屬于兩河流域
但是仍然非常缺水
大量養豬會導緻人、豬争水
而宗教也是要和當地環境相結合的
所以發展的結果就是
不吃豬肉
關注豬,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