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6:27:07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關,會意字,繁體字寫作關,讀作guān。甲骨文字形是雙手持頂門杠的樣子,會意用頂門杠把門關閉。異體字有関,闗,閞。簡體字寫作關。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1

關字的演變(國學大師網)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2

頂門杠(網絡圖片)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3

頂門杠(網絡圖片)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4

給頂門杠增加阻力的石臼(網絡圖片)

  一、字形演變

  1.甲骨文。關字是雙手持一根頂門杠的樣子,并無門字。此字形被後人寫作灷[zhuàn],這是錯誤的。上部并不是火,是頂門杠發生了變形。灷,甲骨文有兩種字形:(1)一個人雙手持火把;(2)雙手持火把。

  2.金文。(1)商周時期,“戉[yuè]關鳥爵”金文字形上中下結構,上為一撇一捺(或為頂門杠所頂的部位),中為十字頂門杠主體,下為雙手;西周中期“臣谏簋”字形及西周晚期“毛公鼎”字形與甲骨文相同。(2)春秋時期,衛國“利之元子缶[fǒu]”金文是兩根頂門杠的樣子,省略了雙手。(3)戰國時期,金文字形有三:一是承接“戉關鳥爵”字形;二是增加門字,如楚國“鄂君啟節”字形是門裡加“串”字,“串”字的兩個口是托住頂門杠的石臼(方石,中有斜槽,埋于門内與地面齊平);三是齊國“陳純釜”、“子禾子釜”字形,都是兩扇門各有一個頂門杠。

  3.竹簡。戰國時期,竹簡字形出現分化。(1)楚簡有三種字形,A.延續甲骨文字形;B.似兩根彎的頂門杠(見“上博逸詩”);C.包山楚簡字形與“鄂君啟節”金文字形相同。(2)秦國竹簡字形,門字裡面的兩個頂門杠複雜化,變成了絲。

  4.小篆字形承接秦簡。隸變後,楷書寫作闗,關,異體字関。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布《漢字簡化方案》時,取關字的異體字関去掉門所剩下的部分作為規範字。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5

關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

  特別說明,頂門杠後來演變為門闩,民間又稱門插關,但關的字形并沒有随着改變,而闩是後起字,既表示關門,又表示關門的橫木。《說文解字》認為,“關,以木橫持門戶也。”說的就是門闩。

  二、引申義

  1.門闩,也稱門拴,或稱門插關。1.《史記·魏公子列傳》:(侯)嬴乃夷門抱關者也(我侯嬴隻是個城東門抱門插關的人)。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門雖設而常關(雖然有門,但經常是關閉的)。

  2.關系,牽連。門闩插上後,兩扇門就連成一體。如,相關,不關你事。

  3.企業倒閉或政府機關暫停運轉。(1)由于經濟形勢不好,多家企業都關門了。(2)由于美國國會參議院未能通過臨時撥款法案,聯邦政府于1月20日零時被迫“關門”。

  4.斷開電源,使機器停止工作。如,開關,關電燈,關電視,關電腦。

  5.放在裡不使出來。把犯人或鳥獸關進小的空間。關進鳥籠子,關押犯人,把逃兵關禁閉。

  6.古代設在險要地方或國界的守衛處所。(1)《孟子·盡心章句下·第八節》:古之為關也,将以禦暴。今之為關也,将以為暴(古代設置關卡,是準備抵抗殘暴的;如今的關卡,卻是用來推行暴政的)。(2)李白《蜀道難》: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函谷關,嘉峪關,山海關,婁山關,玉門關。

  7.事物、事件或社會組織起轉折關聯的部分。如,機關,關鍵,關卡,關鍵,攻關。

  8.重要的時間節點。如,年關,難關,關頭。

  9.貨物進出口收稅的地方。如,海關,報關,關稅。

  10.人體骨與骨之間的間接連接。人體關節總數有78個,其中最重要的有,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髋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頸椎和腰椎。

  11.墓門。遠古貴族有厚葬之風,為防止盜墓,就要把墓門關好,引申為墓門。《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嘑[hū]啟關,陳車(到達墓前,呼令打開墓道的門,陳列祥車)。

  三、關的衍生字

  關的衍生字,有的與關有關,有的與關無關。與關有關的字,都與關字的本義或者引申義相關。

  1.送,甲骨文字形是雙手持頂門杠沿街(彳亍[chì chù])而行,本義把頂門杠拿到各個城門。戰國時期字形發生變化,将亍訛變為止,形成辵[chuò]。雙手持頂門杠演變為上中下結構,上為小,中為一,下為廾。篆文繼續演變,把小和一訛變為火。西漢時期的字形仍承接戰國時期竹簡。至王莽時期,首次出現與現代字形接近的“送”。東晉王羲之的楷書寫作“送”。異體字有䢠。由送頂門杠引申把東西或人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詩經·國風·邶風·燕燕》: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

  2.鄭,繁體字寫作鄭,本義祭奠之地。鄭字的草體楷化之後寫作鄭,與關字沒有關系。

  3.聯,繁體字寫作聯。異體字聨、聫、聮、䏈。古缽字形為一隻耳朵在中間,本義為耳兩側有細發辮下垂,被稱為聯垂。聯字與關字,隻有楷書字形有相同的組成部分,但甲骨文、金文等字形都沒有聯系。

  4.眹,zhèn,本義瞳仁。人在看物體時,眼睛會在眼眶中轉動,瞳仁對焦于物體。或許遠古人以為,眼睛在跟蹤物體時,眼球會在眼眶中轉動,瞳仁會随着光線的強弱而縮小或放大,就把雙眼瞳仁的變化與兩扇門的閉合和打開相類比,于是就把瞳仁用眹這個字描繪下來,即把瞳仁稱作眹。

  5.関,關的異體字。

  6.咲,xiào,古同笑。

  7.栚,zhèn,異體字㮳,㯢。山礬樹,因常用來做架蠶箔的橫木而叫做栚。

  8.浂,yì,本作泆,或指頂門杠被水沖走丢失。

  9.朕,zhèn,本義為雙手搖橹劃船。詳見下文“關與灷、朕辨析”。

  四、關與灷、朕辨析

  關字是有甲骨文的,字形為雙手持木棍的樣子,會意用頂門杠使兩個門扇閉合,以阻擋野獸或敵人入侵。

  《漢字源流字典》認為,簡體字關是由灷[zhuàn]而來。實際上,灷的甲骨文字形是雙手持火把的樣子。灷字并不是關的甲骨文字形,與關字無關。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6

灷字甲骨文

  朕的甲骨文字形為左右結構,左為舟,右為雙手搖橹(木棍),本義劃船。自己的船自己劃,就像自己的車自己開,久而久之搖橹劃船引申為第一人稱代詞。由于雙手搖橹與雙手持頂門杠在字形上有相同的形狀,字形慢慢演變為朕。朕字被秦始皇作為皇帝的自稱,或許是因為,隻有皇帝才是掌控天下的人,是舵手。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7

搖橹劃船(網絡圖片)

百家姓和象形文字(漢字探源關及關姓)8

朕字的演變

  朕的衍生字都與搖橹劃船有關,将另文解讀。

  從甲骨文字形看,關字是雙手持頂門杠,朕字的關是雙手搖橹。雖然甲骨文字形相似,但不能說二者是同一種物品。

  五、關姓的來源

  遠古時期,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栾城區一帶稱為關邑。栾邑在西漢時改稱關縣,應該與關邑有關。或許,這裡的人最先發明了頂門杠來關閉門戶,甚至建立過方國,稱為關。據記載,春秋時期,晉國中軍元帥、正卿栾書被封于關邑,改關邑為栾邑。此說有待商榷,因為一般來說,西周至戰國時期,一個貴族被封于某地,他就以該地的名稱為氏,而不是以他的氏來改變地名。栾的名稱來自這裡盛産的栾樹,或許遠古人用栾樹做頂門杠。

  據文獻記載,關姓來源有:

  1.源于董姓。帝舜時期,養龍高手董父為帝舜養龍,獲封豢龍氏。據稱,龍就是鳄魚。鳄魚兇猛傷人,要養龍就要把其栖息地圍閉起來,特别是把門關好。另有一說,豢和關二字同音通用,後來把豢龍氏寫作關龍氏。董父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名字為氏的,稱豢龍氏、關龍氏,後簡化為關氏、龍氏。還有一說,豢龍氏還稱關龍逄[páng],因此其後代也有逄氏。(實際上,豢字甲骨文是兩隻手和一頭懷孕的母野豬,會意養豬。關于豢字将另文詳解。)

  2.源于姬姓。(1)春秋時期,周王室大夫尹喜在函谷關任關令,世稱“關尹喜、關尹令”。相傳,當年老子出關時,關尹喜熱情款待。其後裔子孫及族人中,以先祖的官職為氏的,稱關尹氏、關陽氏,後簡化為單姓關氏、尹氏。(2)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嬖[bì]五,受封在都城東關,史稱東關嬖五。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為氏的,稱東關氏,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關氏、東氏。

  3.源于官職。(1)商周時期,設官吏關人,專職管理貴族墓地,多由墓主家族人充任,防止盜墓。在關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為氏的,稱關人氏,後簡化為單姓關氏。(2)西周和春秋時期,設官吏關津,專職掌管市場貨物的進出關卡,隸屬于地官府司管轄,其職類如今天的海關署官員。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的,稱關津氏,後簡化為單姓關氏、津氏。(3)西周時期,設官吏關孔,是專為軍隊打制兵器的工匠。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為氏的,稱關孔氏,後簡化為單姓關氏、孔氏。(4)春秋時期,越國設官吏關弓,統領弓箭部隊。在關弓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為氏的,稱關弓氏,後簡化關氏、弓氏。

  4.源于少數民族。今土家族、壯族、回族、錫伯族、滿族、蒙古族、赫哲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關氏族人分布。

  如今關姓人口約150多萬,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第134位。

  詩曰:

  關指給門頂上杠,

  雙手持杠把門擋。

  事不關己高挂起,

  閉關鎖國難富強。

  參考文獻:

  1.《辭源》,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2.《現代漢字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三版。

  3.《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6.《漢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編,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孫永清編著,中國書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學勤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标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11.《實用甲骨文字典》,陳年福編著,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年版。

  12.《國學大師》(網絡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