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釋
①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太常引,詞牌名。建康,今江蘇南京。呂叔潛,名大虬(qiú),字叔潛,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詳。
②〔姮(héng)娥〕即嫦娥,傳說中月宮的仙女。
③〔斫(zhuó)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傳說月中有桂樹。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詩:“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斫,砍。
譯文
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裡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飛上萬裡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将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賞析
這是一首即席寄興之作。月到中秋,仿佛一面剛剛磨過的銅鏡。月輪轉動,暗示着時光的流逝。白發不請自來,詞人忍不住問月中嫦娥:這不是欺負人,又是什麼?面對良辰美景,詞人可能想到了淪陷的北國。他要乘風飛去,到萬裡高空去看一看魂牽夢繞的山河。月中的桂樹雖然婀娜婆娑,卻遮蔽了月光。
杜甫早就說過要是砍掉它,人間的清輝應該更多。朝廷中那些阻礙北伐的人,不正像這月中桂樹嗎?詞人在詠月,更是在抒發自己的壯志豪情。問月的情趣與隐喻的含意融為一體,耐人尋味。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詞作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托物言志的寫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