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什麼病?房顫需要治療嗎?房顫如果不治療後果有哪些?這些問題都是廣大房顫患者關注的問題,今天一起來看看吧!
一.房顫是什麼病?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很常見的心律失常,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其危害極大。
随着年齡的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也會不斷增加,據統計,75歲以上人群房顫發生率可達10%。
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可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心房也會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
根據臨床診斷,房顫往往與冠心病,高血壓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關系。
二.房顫需要治療嗎?
房顫的臨床表現為頭暈,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輕度的會使人呼吸困難,嚴重的話可能直接暈厥,昏倒。
如果心電圖檢測出有房顫症狀,一定要做動态心電圖,心髒彩超等進一步明确疾病情況,再做相應的治療。
房顫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合理運動,保持充足睡眠。
三.房顫如果不治療後果有哪些?
房顫的危害之大,絕不是聳人聽聞。
房顫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發其他并發症,甚至直接威脅生命。
後果一:導緻心力衰竭
房顫患者遠期腦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風險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
與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顫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
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顫發生率增加,房顫使心功能嚴重惡化。
心功能級的患者(NYHA分級),房顫的發生率小于等于5%,
随着心功能持續惡化,房顫的發生率增加,有近一半房顫患者是在心功能級的患者中發生。不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顫患者病死率顯著低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顫患者。
後果二:導緻栓塞
房顫的主要隐患之一,就是心髒内易發生血栓,主要在心房的心耳内形成。
心耳是心房上部向前上方的突出部分,特别是左心耳比右心耳狹長而彎曲,内有較發達的梳狀肌而使其内壁相對較粗糙,血流經此處更緩慢,是最易導緻血栓形成的地方。
隻要房顫持續48小時,心耳内血栓的發生率就大幅增加。新鮮血栓十分松脆,随時可能脫落而“扶搖直上”,經主動脈到頸動脈再到腦動脈而發生栓塞,故流向腦的血栓大多起源于左心耳。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率為5%/年,是無房顫者的2~7倍。
若考慮短暫腦缺血發作(TIA)和無症狀的腦卒中,伴随房顫的腦缺血發作的發生率為7%/年。
與年齡匹配的對照者相比,房顫的風濕性心髒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增加17倍;與非風濕性房顫患者相比,風險增加5倍。
房顫患者栓塞發生率随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50~59歲患者因房顫所緻的腦卒中每年發生率為1.5%,而80~89歲者則升高到23.5%。男性患者栓塞發病率在各年齡段均高于女性。
後果三:引發腦梗塞
房顫患者的心髒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顫又容易使血栓脫落,脫落的血栓随血管運行到腦部,容易引起腦梗塞。所以,房顫患者患腦梗塞大約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後果四:心髒性猝死
快速房顫時,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輸出量減少,冠狀動脈灌注量減少,可導緻心髒驟停。
房顫導緻心髒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顫伴有預激綜合征;肺動脈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經,精神因素等。
後果五:增加死亡風險
從年齡上看本來可以活80歲,有了房顫後可能隻活70歲,甚至60歲;從男女差别上看如果得了房顫,未來5-10年的死亡率,男增加1.5倍,女增加1.9倍。
由于公衆及患者對房顫的認知不足、就診不及時,患者往往錯過早期最佳治療期,常常造成嚴重後果。
當然房顫并沒有那麼可怕,隻要我們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還是可以康複的。
特别是房顫初期,隻要采取積極治療措施,配合醫生治療,平時生活中注意防護,還是能夠有效控制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冠心病學堂”獲取更多健康知識信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