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正月初一了,這一天,人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拜年祝福了。
拜年是晚輩給長輩請安問候的一個重要禮節,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
俗話說:初一初二走自家,初三初四走舅家。
這就是民間對拜年順序的安排,新年過後的第一,第二天就要先給自家拜年。
自家就是有着自己血統關系的家族成員,晚輩先給自己家族長輩拜了年後,在初三初四的就要給自己的舅舅拜年。即使你有舅爺在世也要先給舅舅拜年,因為舅舅是媽媽的娘家人,是你的嫡親,給舅爺拜年是你父親的事情,拜年也可以兵分幾路的。
初四過後,就按親疏遠近的親戚依次拜年了。
拜年也是禮尚往來的一種禮儀,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也要給晚輩回年,這不僅是禮節也是一種尊重。
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如果一年二年不給晚輩回年的話,第三年第四年晚輩就不會再給長輩拜年了。因為在晚輩的心裡,長輩壓根就看不起自己,晚輩就不會再給他們來往了,時間長了這門親戚就斷交了。
長輩如果因為年老體弱,不能再回年了,派自己的兒子替他給晚輩回年了,這樣的親戚可以長時間的走下去,因為這個長輩非常珍重這門晚輩的親戚。
在人們的潛意識裡,親戚之間拜年回年走的熱火,他們的人情禮往才會随之升溫,反之,他們之間就會逐漸疏遠,最終斷交。
在民間還有一種倒拜年的說法。
倒拜年就是長輩先給晚輩拜年,當親戚出現這種情況時,他們的親戚關系離斷親也就不遠了。
舅舅先給外甥拜年就是倒拜年按照常理來說,舅舅是外甥的長輩,應該是外甥先給舅舅拜年才對,如果淪落到舅舅給外甥拜年了,這樣的親戚在外甥的心中實際上已經絕交了,也可以理解為這個外甥在心裡已經看不起這個舅舅了。
我爸爸就一個妹妹他們姊妹兩個,都生活在農村,爸爸和媽媽生育了5個孩子,家庭負擔重,經濟條件差。
姑姑是個老師,她和姑父就生育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姑姑後來轉正了成公立教師。
姑姑的兩個孩子也都考上了大學,姑姑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到了縣政府工作,後來升職當上了一個幹部。
姑姑的兒子小的時候每年都是先給我爸爸拜年,也就是先給他舅舅拜年,
後來姑姑的兒子長大了,到了縣城裡工作并當上了幹部後,就很少回來給他舅舅拜年了。
那時候姑姑還在世,兒子不回來拜年,我姑姑就替他來給爸爸拜年。
沒過多久。姑姑就生病去世了。
姑姑去世後,她和爸爸唯一有血緣聯系的紐帶也就斷了,姑父回來拜了幾次年,因為身體不好行動不便,就沒有再給我們拜年了。
而爸爸想着外甥是他妹妹留下的根,既然外甥不回來拜年,可能是他太忙了沒有時間回來。
于是,我70多歲的老父親在正月初七八就去他外甥裡去做客,說是做客實則是給外甥拜年。
爸爸連續先給外甥拜了兩次年後,外甥仍然沒有回年。
後來媽媽就說我爸爸,咱和你外甥肩膀頭不一般高了,他瞧不起咱這門親戚,你就别再熱臉貼冷屁股給他拜年了,爸爸聽媽媽說的也有道理,後來我們就沒有了交往,這門親戚慢慢的也就斷交了。
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認不到。我們和姑姑一代親戚還沒有走完,我們的親戚關系就斷交了。
所以,碰到肩膀頭不一般高的親戚,他如果瞧不起你,你就不要去硬貼了,因為,在他心裡早就沒有把你當做親戚看待了。我們不要自尋煩惱,要學會放手,拜年回年和親戚交往,相互都需要有真誠的感情,如果與一個瞧不起你的親戚強勉交往,你不僅覺得心累,而且還會感到很堵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