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陽,在藍天白雲下,片片梯田被大山所環抱。兩百多戶人家,如繁星般散落在山間各處。幾座大山之間,又環抱着畦畦梯田。每一片民居四周,雖然是冬季,依然可見綠樹繁茂、綠菜滿園,好一幅秀美山居圖。
2月5日上午,“滬滇扶貧協作”采訪團一行,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彜家小山村。敞亮整潔的小廣場,極具彜鄉特色的新房、綠油油的田園……這就是現在的武定縣山居村,既蔥翠靜谧,又充滿生機。
秘境山居
彜家風情美如畫
從羅婺故郡武定縣城出發,在西北方向的古柏大轉彎下車,沿着小路往裡走,不多時,就到秘境山居村。
清澈的河水在橋下汩汩流淌,青石路上見不到一點垃圾,太陽能路燈、村史館、露天舞台一應俱全……走進武定縣山居村,一派“小橋流水新村”的秀美景象撲面而來。
“山居”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象征着悠然自得的桃源生活。山居出自彜語“謝谷”,漢語譯為山箐内的村落,這裡保存了原汁原味的彜族文化。
山居村有224戶1200多人,是武定縣獅山鎮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村寨,也是獅山鎮傳承弘揚密岔文化村之一。
這裡離縣城不過十餘裡,卻反差很大。雖然沒有了寨門,然而依山而建、錯落有緻,一姓一村、三村一寨的古老自然民居格局尚存。
風景秀麗的山居村,在民俗、語言及民間文藝、工藝等方面風情獨特。那種“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
原始落後
曾是出名的貧困村
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光景。山居村雖然風景秀麗,但長期以來都是武定縣出了名的貧困村,全村224戶中就有215戶為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高達74.35%。
該村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條件差,發展緩慢,群衆生産落後、生活困難、人居環境差。村幹部說,這裡的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85.8%。
村民們世居此地,延襲傳統的農耕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薪火相傳。當地村民介紹,過去受到地理環境制約,農民收入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其餘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加上村裡和外界聯通不暢,村民們的許多優質農産品缺乏暢銷渠道,農民增收十分困難。
為從根本上解決民族文化村與發展現實的差距,武定縣委、縣政府專門研究,組織開展以進村道路硬化、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民族文化為重點的民族團結示範村建設工作。
精準幫扶
造福一方老百姓
一條長江水,串起兩地情。2018年,總投資2491.20萬元的滬滇扶貧協作項目在山居實施以來,扶貧成效顯著。由于實施了滬滇扶貧協作項目,山居村得以脫貧摘帽,昔日貧困的畫風如今蝶變成了秀美山居圖。
依托滬滇合作項目,村裡修通了硬化路,實施了亮化美化工程,建起了文化活動廣場,曾經居住在滑坡點的村民也順利實現了易地搬遷。
山居村雖屬高涼山區,但天然的高山凹地卻形成了一個适宜農業種植的小氣候帶,這裡種植的蘋果和蜜桃糖分足,在業界小有名氣,武定三分之二的韭菜也産自這裡。
但長久以來滞後的交通條件成為阻礙當地産業發展的瓶頸,山居村滬滇扶貧協作項目開出的第一劑脫貧藥方就是修建兩條環山柏油路。
“以前村子不通公路,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将桃子背到村委會,之後再用拖拉機運到縣城,途中損耗很大。”山居村村民楊文貴指着不遠處的一塊空地說:“那裡是一個交易市場,柏油路修通後,一些客商直接将大車開到家門口進行收購。到了4月中旬,每天上百人在這裡交易,這種場面我們從前做夢都不敢想。”
因地制宜
村民有了“緻富樹”
“在山居村,隻要有箐的地方就有水,最少有3個大龍潭,而且水質全部達到安全飲用标準,澆灌出來的水果格外好吃!”當地村民說,好山好水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林果業的發展,全村林果種植面積現已達3500多畝。
在這幾年裡,山居的櫻桃(水果)種植業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規模。據統計,已達2500~3000畝。村民們都說,他們這裡的櫻桃賣價很好,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水果商直接就到果園裡批發,還有不少遊客前來入園采摘,每人收10到20元,小孩不收費,可随便摘食,帶走時稱斤計算,每公斤15元左右。
這些櫻桃,不僅新鮮還比市場上的便宜,有很多城裡人一到周末都來此體驗農家生活,現在村中已經建起了蔬菜水果批發市場,以便于這些物産的銷售。
由于村中水資源豐富,山居的水果和蔬菜種植業都有很好的發展勢頭,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都慢慢地陸續回鄉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現象也不再突出。
彜寨村民
如期脫貧奔小康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不但解決了貧困自然村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難的問題,實現2018年貧困戶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确保209戶貧困戶如期脫貧。
滬滇扶貧協作項目的建設,當地改善了交通條件,不但方便群衆生産生活,還解決了234戶1074人的行路難問題。
路暢百業興,基礎設施大幅改善的山居村脫貧步伐全面提速,通過大力發展種植特色産業,結合省級重點示範村的打造,發展鄉村休閑旅遊業,進一步拓寬了當地居民的增收渠道。
山居彜寨,掀開了神秘面紗,展露出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彜家兒女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離山居寨門600米處的公路邊,是一羅姓人家的山場,面積不小,但其實也沒有什麼成材林,屬于半荒坡。這些年在整村産業發展思路的引領下,他家把荒山改造成果園,依勢逐台種上櫻桃、楊梅、早桃、闆栗等果樹。這些果樹已進入挂果期,長勢喜人。更可貴的是主人家在這片果園裡,建設了飼養武定壯雞和蒸烤山居小鍋酒兩個項目。
鄉村旅遊
帶動村民增收緻富
滬滇扶貧協作項目的實施,使這個小小的彜族村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深度貧困到小康之家的跨越。
路修通了,灌溉解決了,山居村産業發展迎來春天,當地開始思考一産和三産的融合發展。2019年4月,山居村舉辦了首屆櫻桃節,除吸引楚雄州内遊客外,還吸引了一些來自省内外遊客的捧場。
51歲的楊文貴提着籃子忙個不停。他樂呵呵地說:“以前種包谷一年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隻夠全家人糊口。現在種上了櫻桃,收入多了,新房子也蓋起來了。”2013年,他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種植10畝櫻桃,年收入已達10萬元,2014年順利地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在成功走出第一步之後,山居村又迅速在發展鄉村旅遊上着力,以此形成穩固的産業閉環,帶動村民增收緻富,真正實現“造血式”脫貧。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夏體雷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 袁熙
校對 郭毅
編審 王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