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數學考試中,許多孩子的成績可能都不理想,但是老師講解的時候,孩子會發現他們不是真的不會做法,而是忽略了審題導緻馬虎答錯。
根據部分教育機構數據表明,95%以上的孩子在數學考試時,因審題不認真而扣分。
不信?我們往下瞧!
9加9除3答案不是6?老師解釋難服衆,這是整人玩?
前些天,三年級的大力就遇到了煩惱,在數學月考中,他就差3分拿到100,結果就錯了一道簡單的除法題上。
如果自己真的不會也就算了,他會努力複習争取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
可問題是,大力自己不清楚哪裡錯了,9加9除3不等于6,等于幾啊?
于是,大力回到家就把卷紙交給了媽媽,詢問媽媽自己做錯的緣由。
媽媽看到試卷後,發現“6”和“12”兩個答案都不對,自己也犯糊塗了,她尋思是不是老師給孩子穿小鞋,就打電話質問。
老師聽到家長的質問後,尴尬地解釋道:
“大力媽媽,你注意一下題目,那是9除3,不是9除以3,如果是後者,那麼6和12都是正确答案。”
媽媽聽到老師的回答後,依舊一頭霧水,老師隻好繼續回應:
“可能你忘記了小時候的知識點,在數學中,除和除以是兩個概念,9除以3确實等于3,但9除3的含義是3除以9,答案也就是三分之一。”
這位媽媽質問老師被打臉後,也是滿臉通紅,不過她依舊不依不饒道:
“你們這玩的不是文字遊戲嗎?”
其實,“除”和“除以”确實是兩個概念,家長小時候也應該學過這個知識點,隻不過現在忘記了。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差一個符号或文字就可能會影響題意,如果單憑這一點就給這道題下定義為“文字遊戲”,那麼“文字遊戲”也太簡單了。
其實在過去,“乘”和“乘以”也有區别,譬如“6個5的和”與“5個6的和”算式不同,前者是“5×6”,後者是“6×5”,直到近年來,教育界才統一了“乘法”概念。
★論審題的重要性,孩子馬虎吃大虧
我們看看下面這道題,孩子的算式是“3600÷9=400”,算式本身沒有錯,但是老師為什麼判錯?
原因就在于題目中的最後一句話,“售價合理”,這位老闆的進價是400元1把,如果售價也是400元1把,那不就賠光?
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不會審題,上來就會選擇D,正确答案應該是A,隻有售價比進價高,老闆才會賺錢。
一直以來,孩子都在強調數學無用論,這道題就很貼近生活,靠近經濟學,孩子如果做錯了,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他們很少體驗生活呢?
若是孩子從這道題吸收精華,未來也會當一個好的小賣店老闆!
這道數學題添加了腦筋急轉彎的成分,但是這不代表它并不嚴謹。
第一,這道題沒有“小豬佩奇”做幹擾項。
第二,這道題的題目寫得很清楚,孩子做錯就是沒有理解題意,和智商無關。
由此可見,孩子做數學題時,考試分數低的原因并非是不會,而是不認真審題的緣故。
就算現在的數學題考查孩子的發散思維,也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本身還是具備邏輯性的,孩子犯了馬虎就是态度問題。
上面這道題,才是出題者的問題,沒有給足題設條件,邏輯不清晰,孩子不會也是理所應當。
★孩子做數學題時如何避免粗心馬虎?
其實,孩子的“粗心馬虎”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粗心”,就像上面“幾盞燈”的問題,他們看漏了問題,這才會回答錯誤。
而“除”和“除以”的錯誤,可能是“真粗心”,也可能是“假粗心”,後者的原因是孩子基礎知識沒掌握,就像家長一樣,也忘記了“除”和“除以”的區别。
所以,孩子要避免粗心馬虎,首先就要打好基礎,隻有把地基打紮實,才不會在考試中拿不準主意
做題過程中,孩子不要心急,要一個字地看,避免漏字、跳着看等情況,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也會減少失誤率。
題目中的重點詞彙,孩子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标記出來,譬如圈起來,以免自己審題不認真忽略掉。
孩子做完題後,也要養成檢查的習慣,這樣就可以減少馬虎的次數。
兜媽寄語審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數學題,孩子粗心馬虎丢的分可能遠多于不會的題目,若是在中考、高考,一分都會壓倒很多人,由此可見審題有多重要!
生活中,家長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避免因小失大,因馬虎而丢分,這樣太不劃算。
本期話題:你們家的孩子或你們自己,做數學題時喜歡馬虎丢分嗎?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随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幹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