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扶 青近日,“小鎮做題家”再度成為網絡熱詞,引起社會關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作者:扶 青
近日,“小鎮做題家”再度成為網絡熱詞,引起社會關注。
原本,“小鎮做題家”是許多人的自嘲,意思是他們出生在普通家庭,為了考取大學不得不拼死拼活做題,用題海戰術去戰勝别人。但在極個别人眼中,它卻慢慢演變為一個可以貼在很多人身上的标簽,上面明晃晃地寫着“視野局限”“缺乏資源”“隻會應試”。應該說,這種嘲笑是非常無知且傲慢的,不但充滿了身份差異上的“狹隘之思”,還透露了一些人的“心理陰暗”。
“人家說做題對孩子不好,我們沒辦法,我們隻有這個辦法!”這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接受采訪時說的話,看似樸素,但非常真實。現實生活中,除了極小部分人能實現“躺赢”,對于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小鎮做題家”就是不斷創造和改變命運的唯一路徑。對于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加相信高考改變命運,也更加執着于此。批評“小鎮做題家”的一些缺點很容易,但絕不能忽略這一複雜的教育現實。
所有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回到數據之中,才能發現“小鎮做題家”究竟有多難。2011年到2022年,全國高考的報名人數一直在千萬左右,今年更是達到1193萬的規模。而在這1000多萬人中,大約隻有40%的人能上本科。如果想要上頂尖學校,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汗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群出身普通、缺乏資源支持的小鎮青年脫穎而出,在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和所謂的“優勝者”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難道不應該保持敬意嗎?
“小鎮做題家”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同一個目标,他們不僅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比别人走更多的路,而且還要具備更樂觀的心态、更堅韌的奮鬥精神。是的,因為出身等種種因素限制,“小鎮做題家”身上或許會呈現出一些短闆,導緻他們可能要走很多彎路,踩很多坑。但在發現理想和現實的落差之後,大多數人都隻是通過“小鎮做題家”自我寬慰,他們沒有陷入情緒陷阱,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選擇收拾行囊、重新出發,這難道不值得尊重嗎?
況且,往“小鎮做題家”身上貼種種無能的标簽,也是相當不客觀的。打破國外氫彈壟斷,成為中國“氫彈之父”的,是來自河北蘆台小鎮的于敏教授。出身寒門,著作等身,通過一生的研究終于在抗腫瘤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是來自浙江永康的顔德嶽院士……某種程度上,“小鎮做題家”不僅不能說明局限性,反而意味着他們更有韌性、更加堅強,更能打破“魔咒”,收獲更加精彩的人生,實現生命的價值。
總而言之,“小鎮做題家”背後是這樣一群中國人,他們堅信“奮鬥改變命運”,面對現實困境也不自暴自棄,他們選擇扼住命運的咽喉,創造底層逆襲的奇迹并實現人生的夢想。他們絕對不是“沒有能力空會做題的書呆子”,而是一個個具體的奮鬥者、進取者、實幹者。對這樣的人,我們應該永遠保持最大程度的善意和尊重。(扶 青)
來源: 南方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