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以人為本的啟示

以人為本的啟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09:54:59

以人為本的啟示(真正的以人為本)1

這幾天最大的新聞莫過于關于深圳的新的先行示範區的概念。

我大三的時候,就開始和幾個朋友一起闖深圳。初到深圳的時候,被深圳那種蓬勃的朝氣所震撼,也被走路永遠匆匆的人群所裹挾,而不甘落後。一向做事比較遲緩的我,也被這種氛圍所鼓舞。雖然在深圳的時間不長,隻有不到3年的時間,但是那3年的時間,卻是我出差最多,出差裡程也最長的一段時間,我有一多半的出差應該都集中在那幾年,沒有白天黑夜,隻有目标和需要做的工作,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情。

後來因為很多原因離開了深圳,但是一直被深圳的那種精神激勵着。

聽“老深圳“們說,那時候的深圳已經跟最開始的深圳沒法比了,那時候的深圳已經開始變得遲緩了,這也就有了随後幾年《誰抛棄了深圳?》的質疑和反思。但是這種遲緩并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深圳重新又開始進入了快車道,這次設立新的先行示範區,是深圳的又一次出發。

到底是什麼讓深圳不到40年的時間,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現在這樣一個超級大都市?那蓬勃的朝氣,迷人的活力究竟從何而來

最開始的深圳,最初的那些建設者們,是被解除了長期的壓抑和禁锢之後,想争分奪秒,挽回那曾經被浪費的歲月,這種活力,一旦被釋放,沒有了禁锢,人的創造力、精神的力量以及他們在短短時間内取得的成果,足以讓人歎為觀止、瞠目結舌。

他們的賺錢效應,特别是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活力,足以吸引那些有理想、有抱負、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年輕人前赴後繼。讓很多身處内地的人,既羨慕又迷惑,羨慕的是他們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迷惑的是同樣一個人,為什麼換了一個地方,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變了?

西方經濟學的最大貢獻,在于它所确立的前提:承認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基本需求,這種追求極大地刺激和釋放了人的潛在能動性和創造力,因而極大地促進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也就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的:經濟人的概念,亞當·斯密認為人是具有利己性的“經濟人”。人因為自利追求财富并非是不道德的,還可以在“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不經意中實現社會利益。

以人為本的啟示(真正的以人為本)2

其實,每一次真正成功的改革,無不得意于順應人性,順應人性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人性中那些美好和堅定的力量。

很多人說,深圳靠的是區位優勢、靠的是政策紅利,這些因素肯定都有,但是,任何政策、資源,最終還都是要落到人身上。

不管是一個區域的管理,還是一個小的創業團隊,其實,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會以蓬勃的創新力展現出來。

我一直在講《管子》,也用管子的很多思想和方法給很多企業做過咨詢項目,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很多企業家不知道如何激發團隊的活力,面對一個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團隊無可奈何。我們來看看《管子》裡的這幾段内容,應該對于如何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會有所啟發。

我們說改革,中國曆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成功的改革就是管子發起的。管子是中國第一個具備完備的經濟思想的人,也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峰。管子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幾千年來一直存在。所以《管子》裡有大量的關于為政治國、改革發展的思考、思辨以及具體的舉措,雖然世易時移,對今天而言,很多問題依然存在,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我們就用《管子》的内容來看看,應該如何以人為本,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充分釋放人的活力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管子·形勢)

首先,以人為本的本意到底是什麼?

以人為本的理念是管子率先提出來的,但是我們對于以人為本卻理解偏了。現在一說到以人為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福利、彈性工作制、自由的工作環境。如果舉出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很多人都會想到的是谷歌那樣的寬松的辦公環境,以及豐富的食物、休閑設施等等,覺得那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我們很多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也有樣學樣,甚至在招聘的時候就主打谷歌式的管理,或者說是谷歌式的辦公環境。

可以說,絕大多數這種有樣學樣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連谷歌的皮毛都沒有學到。如果你真正的深入研究過谷歌的管理模式,你可能才會真正的理解什麼是以人為本的精髓。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最早出現在《管子》中,我一直說《管子》是中國2700年來第一人性寶典,因為整部《管子》中無不體現着管子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我們就先來看看《管子》中第一次出現以人為本的段落:

《管子·霸言》: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故上明則下敬,政平則人安,士教和則兵勝敵,使能則百事理,親仁則上不危,任賢則諸侯服。

簡單的翻譯一下:

霸王之業的開始,也是以人民為本。本治則國家鞏固,本亂則國家危亡。所以,上面英明則下面敬服,政事平易則人心安定,戰士訓練好則戰争取勝,使用能臣則百事皆治,親近仁人則君主不危,任用賢相諸侯就信服了。

裡的以人為本,是以人數為本,這樣理解雖然不是那麼準确,但是也大緻沒有多大的錯。很多同學在《管子》課程的交流中也專門就這個問題和我探讨過。

但是,如果以此來理解管子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可以說也太小看管子他老人家了。如果一個人隻知道搶人搶地盤的層面,是很難實現春秋首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偉業的。

其實,人口的歸附,或者說人口流動的方向,是對一個區域最為真實的有效評價。我們最近幾年一直特别關注的就是區域性的人口淨流入和人口淨流出。我們普遍認為的經濟非常不好的東北地區,持續了很長時間的人口淨流出,這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印證了東北經濟出現的嚴重問題。

而對于企業而言,你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本身就是以人為本的表現,真正的人才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對于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則對内部的員工也會産生競争壓力,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健康的循環。

其次,得人還得會用人,最好的用人是什麼樣的?

《管子·參患》中說:得衆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意思就是,如果不能得民心,人再多也和一個人孤家寡人沒多大區别,這裡說的是軍隊,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人民。得民心,得的是什麼呢?就是他對組織的認同,願意對組織有所貢獻。

我很多次總結過管子的核心邏輯:前提就是對于人性的深刻洞察,管子所有的政策、謀略,都是基于對人性的洞察和分析,在分析人性的基礎上,分析利益,在分析利益的基礎上制定政策和謀略,而這些政策和謀略的最終都指向了國富民強。我一直說管子的思想就是靜因之道、輕重之法、與因勢利導。不管我們是做企業還是做管理,管子的這些教益,其實都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去體悟、去應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我經常和朋友講,我們所謂的現代管理,基本上都來自于流水線,這種管理方式的優點是降低勞動者進入的門檻,因為你隻需要負責一到幾個工序,學習成本比較低,同樣熟練度也會大幅度的提升,從而帶來分工協作與整體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這是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價值的。但是,我們可以反思一下,這種管理模式的本質在于把人作為工具的屬性發揮到極緻,而不是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創造力發揮到極緻。所以,有些人把管理理解為控制,這是根本錯誤的。管理的目的應該是成長和激發,讓員工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實現自我的成長,也同時促進組織的成長,而樞紐就在于如何激發大家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第三、如何真正激發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我們來看一段《管子·禁藏》的内容:

故善者圉之以害,牽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過寡矣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裡而不遠者,利在前也。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波逆流乘危百裡,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焉。故善者勢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富。如鳥之覆卵,無形無聲,而唯見其成。

我們簡單的翻譯一下:

善治國者要用“害”來約束人們,用“利”來引導人們,能掌握人們利害者,則财富增加而過錯減少。凡人之常情,見利沒有不追求的,見害沒有不想躲避的。商人做買賣,一天趕兩天的路,夜以繼日,千裡迢迢而不以為遠,是因為利在前面。漁人下海,海深萬仞,在那裡逆流冒險,航行百裡,晝夜都不出來,是因為利在水中。所以,利之所在,即使千仞的高山,人們也要上;即使深淵之下,人們也願意進去。所以,善治國考,掌握住利源之所在,人民就自然羨慕而甘心接受;無需推動,他們也會前進;無需引導,他們也會跟來;不煩民又不擾民,而人民自富。這就象鳥孵卵一樣,不見其形,不聞其聲,小鳥就破巢而出了。

這一段文字,可以說把管子的以人為本闡釋的淋漓盡緻。

人性的本質就是趨利避害,這也是管理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的基石和根本。這裡的利與害,不僅僅是金錢、财富,還包括榮譽、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追求等等。

《管子》裡說:得人之道,莫如利之。而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正)

我一直把這兩句,總結為:讓組織意義上的好人先富起來。

其實,就是讓那些,符合組織價值觀,能夠為組織帶來價值和利益的人,得到獎勵激發不難,難的是維持住這種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以人為本的啟示(真正的以人為本)3

第四、如何保持這種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不管是對于企業還是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怠惰,而怠惰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富營養化引起的。

前邊的《人生的密度和高度,取決于這一點》,就是詳細在講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看一下,這裡隻說結論:

我一直很喜歡一個詞,就是人生的密度,其實就是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我們能做多少事,能成就多少事,我們很多人是蜷縮在沙發上,看着泡沫劇浪費自己的生命,也有些是因為欲望的牽引,讓我們把我們最為重要的資源,也就是我們的精力,浪費在了一些不必要的地方。

人生的密度,人生的成就,很重要的就是來自于精力的管理。

而精力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是精力的存量,二是精力的增量

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台精密運轉的機器,隻有在不斷的消耗過程中,我們才能夠把攝入的能量最大限度的轉化成我們做事的精力,而我們的怠惰,就會讓攝入的,多餘的能量轉化成脂肪,有些甚至會轉化成腫瘤,在這種能量的攝入、轉化和使用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才在一種運轉良好的健康狀态,同時,我們的身體也在保持着快速的新陳代謝和自我更新,隻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是健康的、有力量的。

而反觀怠惰的我們,身體越來越多的贅肉,攝入的過多的能量,反而讓我們天天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沒有合理的消耗,過度攝入的能量隻會是我們的負擔,甚至是吞噬我們精力的黑洞。

其實,企業和我們的身體一樣,富營養的狀态,隻有靠不停的付出、打破這種高度可怕的平衡,才能夠永遠充滿活力。

生命都需要新陳代謝,都是開放系統,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結構。一個高穩定的封閉系統,最終的結果是走向平衡,但是這種平衡是意味着死亡。

對于人體、生命、企業,讓自己永遠保持活力的,不是饑餓感,而是要把那些不需要的東西盡快的合理的使用掉,耗散掉。

我一直說,管理就是利益分配的藝術,而改革,就是重新進行利益的分配,而成功的改革,都是順應人性的需求,實現規則範圍内,公平合理的分配,并以此充分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才是以人為本的本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